张爱玲的凄凉晚年:高龄堕胎照顾瘫痪丈夫,住贫民屋浑身爬满虱子

张爱玲
她,一直以来是个说不尽的人物,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她就像一本未完的《红楼梦》一样引得世人对她进行各种解读。
她从小被视为神童,7岁开始写小说,14岁改写红楼梦,23岁时就已经名震上海滩。
关于她的身份有很多,她是作家、思想家、是名媛、更是一位痴情傻女。人们除了喜欢她那些能流芳百世的文学作品,还对她的感情生活津津乐道;人们不仅讨论她的天赋与才华,也对她的外貌津津乐道。
而她那句名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也一语成谶,她的人生本该华美无比,最后却孤独老死,身体腐烂多日、尸体爬满虱子后才被发现。
她就是,张爱玲。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在上海的一栋别墅里,她的曾外祖父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李鸿章,祖父是晚清重臣张佩纶,祖母是慈禧心腹李菊耦,母亲是生于名门、嫁与豪门的名媛黄逸梵。

张爱玲曾外祖父李鸿章
和名门望族的出身一样令人羡慕的,还有她与生俱来的惊人的文学天赋。
大家常常以为,张爱玲小时候是千金贵胄,锦衣玉食,对生活中的黑暗与不易一无所知。
事实上,她的童年是不幸的。从她出生前,她的家族就已经开始走向没落。
4岁时,她的母亲就远赴欧洲求学,她在家中并不受父亲和姨太太们的喜爱。后来,新潮时髦的母亲和传统老派的父亲离了婚。此后母亲独自在欧洲定居,很少在她身边。
父母的离异和他们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张爱玲。
从此她的人生好像被强行分成了两半,喧嚣与落寞,光明与阴暗。这样新与旧的矛盾底色,日后也都投射到了她的文学作品当中。

张爱玲的父亲母亲
在她中学时,父亲再婚了。
继母十分苛待她,甚至几年间她都没有新衣服穿,只能穿继母的旧衣,这不仅为她的中学生活投下了阴霾,也激化了她和父亲的矛盾。
后来继母唆使父亲关了张爱玲几个月的禁闭,张爱玲拼尽全力逃出来找到此时正回国度假的母亲。但是母亲并未能给张爱玲带来安慰,反而让她更加绝望了。
母亲请了很多老师,想尽最大努力让张爱玲和自己一样成为名媛,但张爱玲并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脾气暴躁的黄逸梵对女儿失望至极,每日责骂、讽刺张爱玲。
而那时张爱玲已经失去了父爱,她唯有紧紧抓住母亲这根稻草。于是,在拿到中学奖学金800元后,她第一时间交给了母亲。
她试图让母亲接受她当不成名媛这个事实,但她可以凭自己的真才实学闯出一番天地,但是黄逸梵对这800元不屑一顾,当天晚上就带到麻将桌上输了个精光,这一次,她深深刺痛了张爱玲的心。
张爱玲觉得,自己虽然生在那个显赫的家庭,实际上却与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别无二致。
从那以后,张爱玲完全记恨上了母亲,亲情从她心里一笔勾销。

大学时期的张爱玲
于是,到中学毕业后,张爱玲一心想到英国留学,远离父亲母亲,独自闯天下。然而,那时候世界环境动荡,战争四起,尽管她以远东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被伦敦大学录取,却依然未能成行。最后,她去了香港大学中文系。
在香港大学的日子,是张爱玲一生中唯一一段恣意挥洒、自由自在的时光。
她精心打扮着自己,妆容精致衣着考究,顺便将各大奖学金拿了个遍,在校园中一时风头无量。
然而时局动荡,让她不得不中止了学业。于是23岁的她回到了上海,也就是在这一年,她的作品一炮走红,她成了炙手可热的文坛新星。
同时,她也遇到了那个将要改变她人生轨迹的男人——胡兰成。

张爱玲成名时期
“遇到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认识胡兰成后,张爱玲发现胡兰成是懂自己的,她的高傲与自卑,她的洒脱与孤独,好像都被胡兰成看穿了。
张爱玲深深地爱上了这个38岁的男人,如飞蛾扑火,不管不顾。她甚至卑微到不在乎胡兰成是汉奸、也不在乎胡兰成有妻室,从小缺乏父爱母爱孤孤单单长大的她,只想单纯地享受感情这件事。
而此时,胡兰成为了和张爱玲在一起,也与妻子离了婚,他们两人结成了夫妇。胡兰成带给了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她赚取了大把大把的稿费,享受着天才女作家的盛名。
于是张爱玲心满意足,以为他们之间是倾城之恋,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但自古才子多风流,滥情的胡兰成又怎会满足于一朵玫瑰,他们结婚几个月后,胡兰成去湖北就职,并爱上了当地的一个小护士,甚至还为小护士举办了一场婚礼。

胡兰成
之后胡兰成回到上海,将他和小护士的事情全盘托出。那一刻,张爱玲所有的高贵和自尊全部崩塌了。
她当然知道就此坦然放下,体面地离开,才是这段感情最好的出路。
但是她放不下胡兰成曾经的柔情似水,放不下那段两个人无话不谈的回忆,那是她这一生不可多得的温暖与关心了。
于是,她装作无事发生,竟放任了胡兰成和小护士一起生活。
后来,局势大变,胡兰成身为人人喊打的汉奸走狗,改名换姓远走他乡。他到了温州隐居,然而逃亡也没有让他蠢蠢欲动的心平静,他又爱上了大他两岁的一位寡妇。

张爱玲、胡兰成与好友
张爱玲担心胡兰成的安危到温州探望他,却发现在当地人人以为胡兰成与那位寡妇是一对夫妻。
张爱玲只好坐船离去,面对黄浪滔滔,泪流满面。她孤身回到了上海,明知和胡兰成的感情可能难以挽回了,但依旧用稿费负担了胡兰成逃往期间的费用。直到几年后胡兰成脱离危险,张爱玲才写信与他诀别。
这是属于张爱玲的品质与意气,因为缺爱,才会对胡兰成曾经那虚无的甜言蜜语甘之如饴。
虽然看穿了胡兰成的真面目,但张爱玲的悲悯之心让她一直为胡兰成付出着,她实在不忍那个曾给她过温暖的人走投无路。

张爱玲与好友
而后,落寞的张爱玲背井离乡去到了美国纽约,这一去,开始了她人生的下坡路。因为她在香港大学并没有读完,因此没有文凭的她在美国过得十分拮据。
无奈,来到了一个失意作家的训练营,在这里她遇到了比她大30岁的赖雅。
那一年,她36岁,赖雅已经66岁。但张爱玲一向是不在意世俗与现实的,就如同爱上胡兰成,她爱上赖雅也是因为赖雅“懂得”她。
赖雅将她视为一块东方瑰宝,被胡兰成深深伤害的张爱玲,又一次感到了如沐春风的欢喜。她被赖雅的成熟善良和善解人意打动了,心甘情愿与这个半老头子谈起了恋爱。

张爱玲与赖雅
原本,这只是一场萍水相逢的风花雪月,但是,赖雅从训练营离开后,张爱玲却发现自己已经身怀有孕。
得知消息的赖雅毫无犹豫地向张爱玲求婚了,但是他表示不喜欢小孩,也不愿意承担养孩子的责任。
听到这些,张爱玲同意了,她也觉得对赖雅来说66岁当父亲实在算不上什么喜事。况且,想到童年的经历,她对母女之情没有任何幻想,只觉得生下个孩子无非就是把“他”带到这个世上受罪。

张爱玲与好友
经历过残酷的感情创伤的她已过于疲惫,也不敢奢求能养育一个新生命,只希望能与赖雅相依为命。
于是,36岁的张爱玲独自去进行了堕胎手术。
然而虽然张爱玲不在意年龄差距,但是这却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
两人婚后不过两个月,一把年纪的赖雅便中风了。在美国,也无人为张爱玲的作品买单,于是她不得不在从未经历过的贫苦困境中照顾病痛缠身的赖雅。
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赖雅的身体状况有了改观。张爱玲又迎来了此生难得的快乐,她与赖雅有说不完的话,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两人如同这世间所有热恋的情侣一样,一起逛商场、一起看书、一起散步。

开心时的张爱玲
然而快乐没有持续太久,远在欧洲的母亲病重,离世前想要见她一面。收到消息后张爱玲并没有动身,只寄了一张100美元的支票给母亲。她始终对当年母亲对自己的粗暴和专政耿耿于怀,还在等待着母亲对她道歉。
然而没过多久,母亲真的去世了,临终前,母亲将这辈子最喜欢的物品都寄给了张爱玲。收到母亲遗物的张爱玲开始反思自己的错误,母女一场,可自己竟连母亲的最后一面也没见到,她开始痛恨自己的残酷无情和忘恩负义。
回忆着小时候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母亲对她实在是耗费了一番心血的。
母女之间的深爱与决裂,都只因她们太过相像,她们同样思想前卫,行事独立,只是所走的方向不同罢了。

童年时期的张爱玲
而年轻气盛的自己竟从此将母亲拒之门外,此后余生,她再也没有感受过只有母亲才能给予的最熨贴的关怀,而母亲也再没能享受与女儿谈天说地、承欢膝下的快乐。
想到这些,伤心过度的她大病一场,为了让她好转,赖雅绞尽脑汁,给了张爱玲一个惊喜。他推算出了张爱玲的农历生日,并在那天亲自为张爱玲下厨做饭。
远离故土的张爱玲,没想到一个外国人竟能知道农历。她高兴地多吃了两碗饭,并与赖雅一起外出看了一部喜剧电影。晚风萧瑟,回家途中的张爱玲开心得像一个小孩。

感情深厚的张爱玲赖雅夫妇
生日之后,赖雅病情急转直下,然而他们连入院治疗的费用也拿不出来。救夫心切的张爱玲决定回到香港写剧本赚钱为赖雅筹钱。
但刚刚抵达香港的张爱玲就收到了赖雅病情再度恶化的消息,而此时她连一张机票的钱也拿不出来。一面是对丈夫的担心,一面是现实生活的拮据,张爱玲陷入了人生的困局。
当年她为胡兰成倾其所有,如今又要为赖雅辛苦劳作。她只是一个渴望被爱的女人,却荒诞悲惨地过完了半生。
她唯一的心理安慰就是还与相爱的人在一起,只是当初相见恨晚的惊喜,已经转变成了“我生君已老”的担忧。想到这里,张爱玲不可自抑地痛哭起来,然而哭过之后还是要面对现实,她只能更卖力地寻找工作。
然而为赚钱而进行的创作已经与巅峰时期相差甚远,稿费也一落千丈,她只能夜以继日地写文章,将自己也折磨得一夜白头,腿脚浮肿、眼睛出血,千难万险中才赚到一笔钱回到美国继续照顾赖雅。

张爱玲照片
就如同不曾放弃出轨且叛国的胡兰成,她更不可能弃年老体弱的赖雅于不顾。她半生笔耕不辍赚来的稿费,悉数花在了两位爱人身上。谁能想到,自小便习惯了奢华生活的张爱玲,在功成名就之后却过得如此饥寒交迫。
不久后,已病入膏肓的赖雅不治身亡,在张爱玲的陪伴下走完了余生,享年75岁。
赖雅死后,张爱玲再次感受到了彻骨的苍凉,这段跌宕起伏、动人心弦的婚姻又只剩下了她一个人。
此后几年,台湾方面出版了张爱玲的作品,她的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但是张爱玲似乎已经放弃了对人间的参与,成了一个孤傲、清高、凉薄又高贵的人偶。

张爱玲形单影只
回顾这一生,父母抛弃了她,胡兰成厌倦了她,赖雅丢下了她,好像太年轻时就已经达到了顶峰,往后的人生只剩下了一个又一个打击。
遇到胡兰成,张爱玲是不幸的,因为他一而再的移情别恋摧残了张爱玲的自信。而遇到赖雅,张爱玲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了。她常常想,如果能遇到年轻一些的赖雅,或许就可以收获圆满的爱情了。
在青年时卿卿我我,相互鼓励,一起写作,在年老后,照顾对方相濡以沫。
然而她遇到的是已经衰老的赖雅,伺候他终老成了她对爱情的坚持,但长期的贫困和劳累,赖雅身为一个病人也无法给她足够的关爱和支撑,她的精神在这漫长的艰难岁月里逐渐崩溃了。
在原生家庭和爱情婚姻双重打击的阴影下,她出现了精神问题,又因心理压力得了皮肤病。
她不得不频繁地搬家来缓解这种焦虑,但最终也没有找到那个能给她安全感的“壳”。

张爱玲
在她孤独老去时,她更体会到了母亲临死前想见她一面的心情。对母亲的愧疚让她精神恍惚,她常常梦到小时候在母亲怀里睡觉的样子,梦到母亲轻轻地捏着她的小脸,揉着她的鼻子。
她一生将母亲关闭在心门之外,在母亲离世后才想起母亲也曾为她倾注过深深的爱。悔之晚矣的她就像深夜找不到家门的小孩,满腔迟来的对母亲的思念与爱,无处停摆。
尽管她已经进入暮年,然而内心中她只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小孩。对母亲的愧疚,对胡兰成的失望和对赖雅的想念成了扎在她心头的三根刺,而那些困苦时期落下的病根也折磨着她。
她感觉到身上爬满了“虱子”,只能通过搬家来缓解不适的症状。
然而,她意念里的“虱子”无药可治,她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住所来收容她这千疮百孔的灵魂,那些终身的遗憾像“虱子”一样啃噬着她。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
心病缠身的她在最后3年中竟然搬家180次,直到1995年9月8日,她的最后一任房东发现异味,推开房门,才发现她竟然死在租住的公寓内,身体已经开始腐烂……一代才女,就此陨落。
她一定对自己的死早有预感,将自己的所有重要文件放在身旁,穿上一身华美的旗袍,躺在房屋正中迎来了自己的死期。
那一刻,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她终于能见到她的丈夫赖雅,更重要的是,她要去另一个世界给母亲一个迟到的拥抱……
写得真好。理想主义者的一生,前半段辉煌灿烂,后半段悲凉凄惨。每个人都应该思考一下,如何在理想和现实中找一个平衡点,既能衣食无忧,又能心无旁骛,杨绛先生算是楷模吧!
张爱玲的身世值得同情,然而,与胡兰成的恋情是她一生中的败笔。 怎么这么不理智呀,注定了她悲惨的一生,太可惜了哦。
痴情女与上渣男,是张爱玲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