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新机枪华丽转身:一改苏军时期作风,将给弹鼓机枪“判死刑”?
西欧大地上的某个小镇,公路在被坦克履带碾过后破碎不堪,一大群BMP-1步战车紧跟其后。忽然,BMP-1的尾门打开,端着AKM和RPK的苏军士兵鱼贯而出。训练有素的苏军拉开了散兵线冲锋,他们中即便是使用RPK的机枪手,也只会依托掩体打出一个或几个长短点射后迅速转移。

苏军的RPK:伴随着“钢铁洪流”衍生,75发弹鼓火力强悍
这个场景很容易辨别,就是上世纪60年代左右西欧各国设想中的苏联红军。在坦克、步兵战车面前,步兵的轻武器几乎成了衍生品:不同于欧洲各国热衷的弹链机枪,苏军的班组在二战时期便广泛使用弹盘供弹,二战后仅仅是以RPD轻机枪稍微过渡了一下便采用了RPK——这一用,就是大半个世纪。最早使用的RPK和小口径化的RPK-74,俨然成了苏军机枪手的代名词!

经典的RPK轻机枪
显然,弹链机枪一般来说稍重,火力持续性也更好。这却不适合苏联的作战方式:说白了,就是钢铁洪流一路平推,这对车辆和步兵的机动能力要求颇高。苏军士兵在战时极有可能不会打防御战,那么对于班用机枪的火力持续性也就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一般说来,打出几个长短点射便转移的班用机枪,在作战上和突击步枪的区别并不大。

正因为如此,苏军才选择了直接在AKM的基础上改进的RPK:加重、加长了枪管使之能在适应更长时间射击的同时提高远距离射击精度,更换了更厚重的枪托,并改用40发弹匣或75发弹鼓供弹。在西方对其的定义里,通常把RPK认为是一支“放大版AKM”。这也难怪,因为RPK本身就几乎可以与AKM共线生产:原理相同,可以通用部分零部件,苏军士兵掌握了AKM的操作、拆卸,也就约等于掌握了RPK的操作和拆卸。
俄军的近况:PKM、PKP通用机枪加入班排,RPK风光不再

正是因为RPK轻机枪这般能力,让轻机枪轻轻松松覆盖到各个班、排。原先的连属机枪排、营属机枪连装备的PK通用机枪(PKM的爸爸)十分尴尬:7.62×54mm口径的PK通用机枪不及RPK轻便灵活,也不如坦克、步战车车载的重机枪威力大,于是PK通用机枪就此撤装。在上世纪80年代阿富汗战场上,苏军装备的AK-74突击步枪和RPK-74轻机枪被泼了一盆冷水:小口径步枪弹在阿富汗战场上经常需要中远程射击,受限于小口径弹本身的性能特征,这实在是无力!

于是,轻量化改进过的PKM在1983年回归苏军的连属机枪排,作为连级火力使用。相比于RPK-74差不多600米的最大有效射程,PKM在600米距离上仍然具有相当强悍的战斗力:7.62×54R机枪弹完全能在这个距离上撕裂敌军的汽车,或是在600米处精准地杀伤敌军有生力量。

这样的火力配置在俄军山地作战的各个摩托化步兵旅中广为流传。在2010年时甚至流出了一个山地摩托化步兵旅的编制表:最亮眼的还是比PKM更轻的PKP“下班”,配属在全旅的各个步兵班里作为班用机枪使用,不设副射手;同时撤销连属机枪排,全旅只有1支RPK-74。

如今即便是俄军特种部队,抱着RPK-74或者RPK-16突突突的画面都少了。反而是PKM和PKP尤甚——人高马大的俄罗斯特种兵在机枪上增设了前握把、光学瞄准镜、贴腮板等附件,直接端着7.5千克重的PKM突突突。明面上RPK是比PKM轻巧灵活,但是RPK因为本身的结构限制和供弹方式已经风光不再!
最新产物:RPL-20轻机枪,华丽转身弹链供弹,一改苏军时期作风

RPL-20轻机枪
如今,俄军面对的再也不是苏联时代“钢铁洪流”一路平推的进攻性作战任务,主要任务已经转变为国土防卫。而卡拉什尼科夫公司的RPK-74在继续改进出RPK-16后发现市场已经不再热衷于这样的“大号突击步枪”,也审时度势另外研制了弹链供弹的RPL-20轻机枪。

从外貌上看,RPL-20几乎一改以往苏军简单粗暴的作风和“枪族化”的传统。RPL-20采用了可调节式枪托和贴腮板,护木上方的皮卡汀尼导轨一直延伸到折叠照门,下方也有可供安装前握把、两脚架等战术附件的皮卡汀尼导轨。护木侧面也有M-LOK通用接口。总体来看,整支枪的拓展功能相当强大,

RPK不再吃香,是因为俄军认为其弹鼓、弹匣供弹的限制性较大,难以灵活拓展;此外,还和它无法更换枪管的先天性缺陷有关:无法更换枪管,只能是拉低了火力持续性,对于如今的俄军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好处。最新改进型RPK-16虽然也为了迎合俄军而采用了可以快速更换枪管的设计,但在使用96发弹鼓时重量甚至达到了6千克,也算不上“轻便”。

当然,发射7.62×54R机枪弹的PKM、PKP同样也是重,虽然说威力、射程都达到了一个相对无可挑剔的地步,但人体对每一千克重量都是相对敏感的:尤其是需要长时间端在手里的枪。哪怕是斯拉夫、高加索人种,也总有感到疲惫的时候。所以,为了能够替换俄军并不喜欢的RPK、作为班用机枪又太重的PKM,发射5.45×39mm步机枪弹的RPL-20轻机枪应运而生:它比PKM通用机枪轻了至少2kg,甚至比采用96发弹鼓的RPK轻了0.5kg!

卡拉什尼科夫公司推出的RPL-20轻机枪,确实是卡系机枪的一个华丽转身。从卡拉什尼科夫老爷子开始抱着AK经典的导气式自动机不放的日子似乎要结束了,研制弹链机枪并投放市场更是首次。不出意外的话,RPL-20将在2022年到2023年间小批量交付俄军试用,然后便是正式服役。
小结

尽管采用5.45mm口径的RPL-20不一定能凭借着轻便的优势替换PKM、PKM等中口径通用机枪,但它仅在原型枪阶段展现出的性能和设计就已经足以征服大多数人。作为最有望进入俄军中服役的第一款小口径弹链供弹机枪,它还相当贴心地配备了580mm和415mm两种长度的枪管。100发弹链供弹令其火力持续性虽说是比RPK-16强不了太多,但RPL-20在枪身比RPK-16轻了0.5kg的情况下,100发弹链也比RPK-16的96发弹鼓要轻——这实在是没有理由让俄军方选择RPK-16!

俄军:RPK-16?那不是步枪么?
弹鼓供弹方式的机枪被判死刑了吗?迄今为止,弹鼓的供弹稳定性并不佳,这是先天性结构问题。虽然可以让子弹处在一个密闭空间中免受泥沙灌入,但弹鼓内狭窄的空间导致其稍微磕碰一下都会影响供弹稳定性。以中国95式班用机枪的弹鼓为例,其弹鼓外形并不规则,供弹口在弹鼓的右边,这导致95式班用机枪在射击时经常出现重心偏移的情况。同时,弹鼓的体积大、空间利用率并不高,这也让携带弹鼓的副射手很痛苦。所以总有老兵表示,95式班用机枪平时喜欢用30发弹匣供弹。

为了迎合市场的卡拉什尼科夫公司,摈弃了传统的AK导气式自动原理和弹鼓供弹,另行研发了RPL-20轻机枪,贸然涉足另外一个自己并不算很擅长的领域,这实在是勇气可嘉。而很显然的是,一昧地抱住传统是不可取的,武器的设计显然要集思广益,不能闭门造车。RPL-20较中国的“菜地机枪”研发时间要晚,而中国的“菜地机枪”又带着“鳖版内格夫”的传说光环,“菜地机枪”能不能像卡拉什尼科夫公司的RPL-20一样取得重大突破?让我们拭目以待!
现代战争机枪的作用越来越小,某种程度连狙击步枪都比不了,战场生存能力很差,自动步枪和迫击炮的组合完败机枪,加上枪榴弹,火箭筒等,机枪几乎被完虐。
觉得56式班用机枪就不错,携弹方便
写兵器文章要有逻辑性,切勿双重标准、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