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设立“绿色通道”缩短转型流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2月初全部“营转非”
大象新闻·河南新闻广播记者成书丽、王霆杰
作为“双减”的重要内容,郑州市正在推进校外培训机构“营转非”“学转非”工作,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将于11月底全部调整至体育、科技和文广旅部门,12月初营利性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将全部变更为非营利性。
视频加载中...
记者走访多家校外培训机构了解到,目前郑州市不少学科类和非学科类的校外培训机构正在配合郑州市的排查、治理行动,按照要求重新审核登记。
据了解,通过前期复课调研、转型意向摸排、“四大”专项治理行动等,郑州市已经全面掌握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底数基础,并于10月底正式启动郑州市校外培训机构“营转非”“学转非”工作。
郑州市郑东新区教文体局民办教育科工作人员宋坤解释说,“‘营转非’,就是这个机构原来登记的是营利性的培训机构,现在要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质的培训机构,现在主要针对学科类的培训机构做好‘营转非’工作;‘学转非’就是原来是学科类的机构,它要变更办学方向,变成非学科类的培训机构。”
“营转非”“学转非”是落实国家“双减”政策的重要内容。郑州市正在通过分类办理、分阶段实施的方式,为2413家正规校外培训机构转型提供分类依据,厘清全市现有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体制。
宋坤说,“主要是分了四大类:第一大类就是学科类、非营利的,要继续办学;第二大类就是‘营转非’,它是学科类、营利性的,但是要变更办学性质,变成非营利性的;第三大类就是‘学转非’,变更办学方向,还有一种就是非学科类继续办学;第四大类就是停办的。”
宋坤表示,对于继续办学的非营利性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和自行停办的校外培训机构,教育部门将统一部署,简化程序,尽快完成办学许可证的变更或注销;另外,重点做好变更办学性质或办学方向的“营转非”、“学转非”校外培训机构的审核登记工作。
“目前我们区域内结合前期的申报工作,‘营转非’一共涉及到八家机构,已经全部完成了他们名字的重新审核。下一步,我们就换发教育部门的办学许可证,同时引导市场监管局去注销它的工商营业执照,然后紧接着就是办理新的非营利性的民非证(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宋坤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郑州市已完成“营转非”和原有非营利性学科类继续办学审核的校外培训机构有125家;已完成“学转非”的校外培训机构有218家。
校外培训机构“营转非”“学转非”涉及到教育、体育、科技和文广旅等多部门,为了使机构办理审批更方便、快捷,各部门将分类办理并设立“绿色通道”,缩短转型流程。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郑州市很多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都在期待其所在区的营转非”“学转非”工作尽快推进。
篮球国家一级裁判、优尼篮球创始人马卫华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到底归哪个部门管,现在也不太清晰,所以我们还是传统的按照市场监管局的工商注册。我们也在等政策,该规范规范,该转型转型。”
据了解,目前郑州市教育部门已经与市场监管、民政、科技、体育、文广旅等部门经过多次调研、推进、研讨,打通了“营转非”登记通道、“学转非”的分类通道。接下来,郑州市将根据校外培训机构分类别管理实际情况,分别在教育、市场监管和民政部门设立“绿色通道”,使机构办理审批流程更方便、快捷。
郑州市郑东新区教文体局民办教育科工作人员宋坤介绍说,“我们现在是端口前移,已经和市场监管部门和社会事业局(我们区民政是在社会事业局),前期都已经达成一致意见,建立起同审联批机制,尽量缩短程序,加快这个转型。”
根据郑州市的治理目标,11月底,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将压减70%以上,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分类调整至体育、科技、文广旅部门。12月初,继续办学的营利性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变更为非营利性。
郑州市体育局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体育部门将出台新的管理举措,做好和教育部门的交接。“原来郑州市体育部门负责的是非营利性的,现在不管你营利性的还是非营利性的,只要是体育类的都归体育主管部门来管和审批。这个工作正在按照教育局作为牵头部门的统一计划部署,加速推进。”该工作人员表示。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