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洛阳人,都来坐地铁吧!麻溜滴
今天一大早,我在抖音上刷到一条关于洛阳地铁的视频。发布十多个小时,点赞量过万(1.6W+),预计播放量在百万以上(据说达到150W+)。
这条抖音之所以会火,我觉得与洛阳人对地铁未来发展的关心息息相关。洛阳地铁的良性运营,也关乎这个城市未来的发展,更关系到洛阳市民的切身利益。
那么,洛阳地铁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有自媒体大V突然呼吁市民赶紧乘坐地铁?
2017年8月,已经开工的包头地铁因建设中政府举债及金融风险问题被叫停之后,国家发改委再也没有审批过任何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首轮建设规划。
众所周知,地铁建设是“一场战争”,在“十四五”新一轮地铁建设中,一个城市稍有落伍,就会输掉城市竞争的中国局。
洛阳地铁1号线开通以后,地铁规划、批复进度牵动着700多万洛阳人的心,特别是3、4号线的进度。而在上周,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地铁批复条件进行了重要调整,这个调整决定了洛阳后续地铁能否顺利批复!地铁批复条件大调整!洛阳后续地铁建设能否顺利批复?
地铁有多重要?
表面上看,修地铁绝对是一笔亏本的买卖,平均一公里十个亿的造价,再加上极为高昂的运营成本,想靠票价和广告费收回成本几无可能。地铁虽然本身不挣钱,但它却有着显著的外部效应:能够拉升沿线土地价值、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行、极大地拓展城市的规模边界。
马车时代,城市的半径一般不超过10公里;到汽车时代,城市的半径可以拉伸到30公里左右;到轨道时代,地铁的运行速度可以达到汽车的两到三倍,而且稳定、不拥堵,城市的极限半径至少可以拉升到50公里。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地铁,今天各大城市的“抢人大战”是完全不可想像的,每年几十万的人口涌入,老城区根本容纳不了,只能靠地铁快速疏散到新区去。
简而言之,拥有地铁的城市与没有地铁的城市在未来将会是如今的“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区别。
2018年7月,国务院曾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号,以下简称“52号文”) 。
针对地铁和轻轨审批,52号文将地方财政收入、GDP指标要求分别提高到原有规定的3倍和2倍以上。对于人口指标,52号文保留了原有的规定,即申报建设地铁和轻轨的城市,市区常住人口分别要达到300万人和150万人以上。对于客流指标,52号文要求,拟建地铁、轻轨线路初期客运强度分别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0.4万人次,远期客流规模分别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次以上、1万人次以上。
1、申报地铁城市,拟建线路的初期客运强度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拟建轻轨线路的初期客运强度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4万人。
不受理不具备条件的城市和一般地级市的首轮建设规划;同时规定开通运营三年后客流不达标的,不能上报新一轮建设规划。
2、对于低运量轨道交通项目(轻轨),原则上低运量轨道交通项目直接工程投资,也就是工程费用和车辆购置费,不得超过1亿元/公里,初期客流强度不得低于0.1万人次/公里•日。
对不满足条件的项目,要反复论证,才能开展审批程序,相关情况要提前报国家发改委。
3、国家发改委在“十四五”期间将严控地方政府因城轨投资所带来的债务风险。该人士透露,规划期内项目政府出资占市本级和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之和的平均比例不得超过5%。
对市本级隐性债务风险等级处于红色区域的,或轨道交通剩余负债占当年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例超过300%的,暂停受理新一轮建设规划或新增投资的规划调整。
目前的洛阳,市区常住人口>300万,债务率为74.79%,均符合地铁建设条件。
但发改委近期明确了申报地铁城市在开通运营三年后客流不达标的,不能上报新一轮建设规划,客流标准为初期客运强度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按照这个要求,洛阳地铁一号线全长25.3公里,每月客流量应当为549万人次。
在最新发布的全国地铁10月客流量中显示,当月客运量共计138万人次,每日客流量为4.45万人,客流强度为每日每公里0.17万人。也就是说洛阳地铁月客运量差411万人次,客流强度差0.53。
而洛阳地铁3、4号线均属于新建地铁,不属于延长线。

不过目前洛阳地铁处于开通初期,未形成网状,待到今年12月份2号线开通,形成十字轴线,客流量或许会有很大的提升。不过从现有数据来看,任重而道远。
在此,我代表我个人呼吁洛阳的朋友们,大家以后的出行方式多选择地铁,为洛阳地铁客流量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也为了3、4号线的顺利批复奠定基础!
关于洛阳地铁,你认为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升人流量,可以在本文上方投票,也可评论区留言。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