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会战不只是一场军事上的较量,其战略意义更是关乎到整个二战
众所周知,长沙会战是抗战中所有大型会战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战役,虽然最后长沙还是在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中丢失,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场大会战还是在很大程度上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不仅打破了日本企图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还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而负责此次战役的指挥官薛岳也更是被冠以抗日名将的荣誉称号。在抗战时期,湖南不仅是国民政府的粮食、兵源及工业资源的重要供给基地,在战略上也是阻碍日军南下打通两广,进而威胁大后方的要地。那么,既然战略目标如此重要,那为何日军没有像进攻上海、南京、徐州等地那样使用大兵团作战,反而仅留第11军“独自进攻”呢?

1938年10月27日,规模浩大的武汉会战宣告结束,日军虽然占领了武汉,可他们企图通过这场大决战来全歼中国军队的战略企图却并没有达成,除此之外,为了打这场仗,日本“也使出了吃奶的劲”,不仅连教学所用的步枪都回收了过来,就连在本土的多个师团也被紧急抽调至中国战场,可以这样说,如果这场仗再持续一段时间的话,负责守卫日本本土的近卫师团恐怕也得参战了。战役结束后,后劲不足的日军只得被迫放慢了攻击的脚步,转而开始巩固和建设占领区,在此期间,中日两军虽然爆发了南昌会战和随枣会战,但日军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占领区才不得不为之,而这两次会战也使得日本元气大伤。

眼看军事打击的效果收效甚微,日军大本营便决定改变战略,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企图诱使蒋介石放弃抵抗,结果他们的“鱼竿”成功“钓到”了国民政府的副总裁汪精卫。虽然在日军看来,汪精卫没有兵权,算不上是“一条大鱼”,可这最起码也“开了个头”,于是狡猾的日本人便耍起了“两面派”,一方面先稳住汪精卫,而另一方面则利用汪精卫来“要挟”蒋介石,明确告知如果国民政府不投降的话,那自己就将扶持汪精卫上台与远在重庆的蒋介石分庭抗礼。

除了在政治上进行诱降外,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也针对第五、第九战区的诸多将领展开了一系列策反工作,企图以怀柔、诱降的手段达到分化、离间、瓦解国军主力的目的,但形势却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因为他所面对的中国军队早已经团结一心、共同对外,不管是中央军也好,还是地方军也罢,在此国难当头之际,他们的枪口早已经对准了日本侵略者,而日军如此煞费苦心想要在军事和政治上迫使国民政府投降的最主要意图其实也因为和他们的战略计划息息相关。

早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日本最主要的“假想敌”是苏联而非中国,但因为有“九一八事变”的先例,前线日军变得“急不可耐”,最终在卢沟桥打响了第一枪。七七事变发生后,日军大本营在是否和中国全面开战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以陆相杉山元为首的“强硬派”主动侵略到底,而以作战部长石原莞尔为首的“不扩大派”却仍然视苏联为“第一敌人”,不准备对华发动全面战争,企图以谈判的方式来结束,结果却因此得罪了“强硬派”,最后被“贬”到“伪满洲国”任职。徐州会战结束后不久,日本内阁便罢免了曾叫嚣“三个月解决中国事变”的陆军大臣杉山元和次官梅津美治郎,改任石原莞尔的好友板垣征四郎为新的陆军大臣,但板垣征四郎虽然也有停战的打算,但他心里也知道,以现在的情况来看,议和早已过了最佳的时机,虽然国民政府丢失了大片的领土,但其主力部队却并没有被完全歼灭,如果此时日本主动提出议和,那蒋介石一定会提出“苛刻的条件”,而为了维护日本的利益,板垣征四郎便决定打一场大决战(武汉会战),以此来提高他手上的“筹码”。

在板垣征四郎任职期间,日本内阁也发生了更迭,宣扬不以中国为对手的近卫文麿终于自己先下了台,而在国民政府中,汪精卫的叛逃也给中国的抗战士气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但板垣征四郎却根本看不上没有兵权的汪精卫,依旧以诱降蒋介石为自己的主要目的,而也就是在这段时期,北方爆发了诺门罕战役,结果日军大败而归,于是身为陆军大臣的板垣征四郎便成了“第一责任人”,并在之后不久便被赶出了决策层,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想在最后关头以体面的方式结束战争,以便将上百万军队另作他用,甚至为此他还打算亲自飞往由中国军队控制的长沙面见蒋介石,只求保住“伪满洲国”和日本在长城以内的所有商业利益,但蒋介石却并不为之所动,于是长沙会战便是基于在这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爆发。

由于兵力有限,进攻长沙的日军便只有第11军,但冈村宁次相信,只要攻下长沙,那就可以拿下整个湖南,而拿下湖南,不仅可以占领中国的产粮区,还可以打通大陆交通线,进而使重庆时刻面临被日军包围的境地。开战前夕,日军大本营先是在政治上用汪精卫来“威胁”蒋介石,后又决定“双管齐下”,派遣第11军进攻长沙,企图在最短的时间内歼灭第九战区主力,以便达到“恩威并施”的战略效果,结果冈村宁次在长沙“踢到了钢板”,不仅没占到丝毫便宜,还白白付出了伤亡三万余人的代价。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作为轴心国之一的日本按照和德国签订的盟约来说,自己应该参加对苏战争,但由于深陷中国战场,日军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可以应付苏联的远东部队,再加上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制裁,最终迫使日本不得不选择南下太平洋与英美争夺资源,而影响这些国际大事件最终走向的关键性因素便是长沙会战。

全文完
原创不易,照搬必维权,如果我的文章打动了您,还烦请您帮忙点个赞或者关注,本人在此先行谢过!
长沙、衡阳、常德,湖南英雄城
湖南地理上控两广,扼渝黔咽喉,可以阻止敌军南下打通两广,威胁大后方的战略要地,地位重要,天下一日不可无湖南。
湖南既可阻断敌军南下通两广,又协防重庆祖国大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