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川西高原的圣地 德格朝圣必去的三大寺庙
川西高原深处
德格县,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东与甘孜县毗邻,南与白玉县相接,西与西藏江达县隔金沙江相望,北与石渠县接壤,地处金沙、雅砻江上游。县境总面积1.1439万平方公里,是一座充满着浓浓的藏族文化色彩和历史的地方。
德格,是广袤而美丽的土地,是一片集大自然、人文和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的最佳去处。它以名扬中外的康巴敦煌为中心,以迷人的西天瑶池新路海、阿须草原为重点,集颇具有传奇色彩的岭·格萨尔王神庙,古朴庄严的更庆寺,汪堆寺,宗萨寺等古刹名寺而构成的独具特色的旅游和朝圣圣地。
千百年来,世代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的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用惊人的智慧、超常的创造以及辛勤的血汗谱写了灿烂辉煌、值得整个藏民族骄傲和自豪的历史。同时,德格从古至今人才辈出,岀现过的高僧更是不计其数,也因此成為了佛教徒梦寐以求參拜的地方。
三大圣朝打卡地
在德格,有三座拥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佛寺,是佛教徒心中朝拜和旅游必打卡的圣地,它们就是著名的德格更庆寺,德格汪堆寺和德格宗萨寺。它们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从寺庙外装到内饰,都不失为集文物古迹于一体的名胜古迹。这些寺庙则像熠熠闪光的珠宝,点缀在巨大的裙裙和飘带上,寺庙所处的景色、环境之美,令国内外游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据了解,这三座古寺庙均收藏有各类历史文物,有保存数百年、近千年的各类雕像、塑像、唐卡、壁画,有引以自豪的传统秘籍经典,也有明代国师曾到访的足迹。
圣地一、德格更庆寺 (佛教经典百科)
更庆寺,四川康区藏传佛教萨迦派主寺。位于德格县更庆镇。原为宁玛派寺院,至第七代德格土司拉青.向巴彭措改宗萨迦派并扩建,命名为伦珠顶寺,俗称更庆寺,意为大寺庙。它是土司家庙,规定土司长子出家主持寺政,次子继任土司,所以该寺至今无活佛。 分寺有7座。至第12世土司建德格印经院,闻名遐迩,并以藏戏著称。
原建筑分为西部,本部有大殿,东有八冷隆,西有汤甲经堂,中部为印经院,1967年被毁,现仅存印经院和汤甲经堂两部。1981年,汤甲经堂被批准开放。1981年以后,更庆寺僧侣在保留完好的汤甲经堂开展宗教活动。
萨迦派更庆寺位于德格县城(更庆镇)文化街东端,于明正统十三年(1448)由德格家族第三十六代博塔.扎西生根和西藏香巴噶举名僧唐东杰波主持首建了位于司根龙的经堂,以唐东杰波名字取名为汤甲经堂。
明末清初,第六代德格土司嘎马松执政期间,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开始兴建规模庞大的更庆寺主寺。历经第七代土司向巴彭错至第八代土司根嘎彭错执政期间,更庆寺工程才算基本完工。清雍正年间,第十二代德格土司登巴泽仁又大兴土木,费时数十年,在更庆寺主殿的西侧建起气势恢弘、名闻藏区的德格印经院并将其交与更庆寺僧侣经营管理。至此,形成了更庆寺沿欧曲逶迤而下,东有主寺与僧房鳞次相间,西有印经院和汤甲经堂,占地数百亩的大型建筑群。
圣地二、德格汪堆寺 (明代千年古刹)
汪堆寺位于德格县汪布顶乡雪通贡村距县城73公里的金沙江边,是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1983年经德格县人民政府批准开放。根据甘孜州藏学研究所主编的《甘孜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寺院简介》一书中记载:汪堆寺最早为苯教寺院,后改为宁玛派,命名为“喇空达龙玛”。公元1276年国师八思巴从内地返回萨迦寺时改为萨迦派,并在德格土司喇钦向巴彭措的支持下,修建了大殿及内外设施。
汪堆寺由大殿、经堂、佛法殿等几座古老建筑组成,寺内有多处非常古老而又珍贵的壁画。《照片由现任住持ཝ་གཎྜི་ཤ་ས་མིང་ཅན།所提供》
汪堆寺中的明代壁画与建筑更是尤其著名。800年屹立不倒的吉祥天母殿,殿内墙壁上绘有释迦摩尼、无量光佛、五方佛、金刚持、绿度母、十六罗汉、普明宏光佛等十多组壁画。壁画内容丰富多彩,技艺精湛、饱满艳丽。而“吉祥天母殿的壁画更是镇寺之宝。完整地体现岀我国中华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及文化的多样性。
四川大学教授、著名唐卡艺术家根秋丁孜教授说:“从壁画中的佛像量度的运用、色彩品质和绘画技法上看,该壁画大约为14世纪~15世纪之间” 。 藏族著名画家颜登泽仁、翁青在现场知悉分析后说:“该壁画迄今为止当地发现的最为重要的藏传佛教壁画之一,是明代康巴地区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对研究藏族绘画艺术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民间唐卡收藏家罗布、著名画家耷•曲培等专家对汪堆寺壁画给于了高度评价,并呼吁文物和宗教部门采取保护措施,进一步研究壁画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圣地三、德格宗萨寺 (人才辈岀佛学院)
宗萨寺,建寺于公元746年,属于萨迦教派。1983年经甘孜州德格县人民政府批准开放。在1958年以前,宗萨寺僧众少则300,多则500多人。寺中讲、修、行具兴,常时举办佛事。特别是钦哲法堂经过两位文殊护主(蒋扬钦哲旺波和贡珠仁波切)将全部佛法总集新编,其中包括了藏地的各派教法。因此可以在钦哲法堂不紊乱地取得所有各别教法的灌顶、传承和教导。
依据菩马彭措1846年编纂的《宗萨寺历史》记载:“宗萨寺有超过一千一百年的历史,最初是由苯波教持明者于公元746年藏历火狗年所建。”基于当时的主殿只有一根柱子和一尊佛像,故取名“一佛一柱殿”。该苯波教佛像于1958年以前一直存放于本寺中,但在文革期间与寺院一同被毁。后来寺院改为宁玛派,而后又改为噶当派,直至1275年,八思巴来到此地后,本寺成为萨迦派寺院至今。
在1958年以前,宗萨寺有23座经堂,其内陈物品价值连城。所管辖有康谢佛学院、噶玛达昌禅修院、噶古向秋日切、章龙贝玛喜布、正查俄日车、泽扎修行圣地、琼钦巴宗、牟农多吉扎嘎、查曲久观音圣殿、哈达堂东加波等地(各地另有专书记载)。
宗萨寺在萨迦的教法外,同样重视各派教法。已故两世钦哲活佛曾任藏地大小头人的上师,受其敬爱,而享有极大权力,然而钦哲活佛们仍不愿插足政治。以德格言,各地头人每十五人轮流五年次担任康谢佛学院及禅修院的管家。例如麦宿、灯笼和正科三地隶属一个宗本,而宗萨寺的铁棒喇嘛可以享受等同一个宗本的权力。同时,正科的帮张寺和让拖寺、麻琼寺亦由宗萨寺派驻喇嘛管理。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