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救白血病弟弟,日照00后女孩和父亲泉城路街头卖玫瑰!“只是不想放弃他”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许畅

12月10日,20岁的于善美穿着汉服,走上灯火璀璨的泉城路商业街。站在她不远处的中年汉子,是他的父亲于曰强。连续几天,她手捧鲜花,不时向来往的行人推荐手里的花束。好的时候,一晚能卖出十束。有时实在不走运,她在寒冬街头站几个小时,一束也卖不出去。但对她来说,再多站一分钟,再多卖一束花,弟弟的治疗就多一分希望。

基本每天下午六点半左右,于曰强就会和女儿一起出发,前往泉城路,或者经四路的万达广场街头。让女儿一个人在街上卖花,他不放心。这两天,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他终于租到了便宜的房子。房子有些简陋,但他不必再睡在医院的走廊,也可以亲手给住院治疗的儿子搭配做点放心的饭菜。

今年12岁的于得水,因为确诊白血病,近几年频繁出入医院。一个多月前,他病情复发,来济南先后转了三家医院。如今,他一天输液的时间至少十几个小时,多的时候甚至超过二十个小时。很多时候,每隔一个多小时就会被尿憋醒。




女孩街头卖花救弟

于善美在聊城上大学,今年读大三。11月30日,她和老师请了一个星期的假,来济南照顾白血病复发的弟弟。眼下的情况是,为了让弟弟的治疗多一线希望,她不得不推迟返校的日期。

傍晚6点左右,于曰强、于善美父女吃过晚饭,会从济南市儿童医院对面的公交站牌,乘坐K101路公交车前往泉城路,或者去经四路的万达广场,在街边卖玫瑰花。

玫瑰花来自他们的家乡,日照莒县招贤镇。“村里很照顾我们,妇女主任听说我家的事后,说也帮不上什么忙,就联合玫瑰花种植户,捐了一万支玫瑰,让我们在济南卖。我们一边卖,他们一边往这里发。”

今年9月份开学后,于善美一直在学校里准备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平时不经常和父母打电话联系。“每天晚上在图书馆学到9点多,他们就都睡了。”起初,关于她那12岁的弟弟于得水的病情,家里一直有所隐瞒。因为在医院的时间过长,“就包不住了。”11月初,一次视频通话,她看到在医院的父亲,得知弟弟在老家检查的情况不太好,于是来济南看一下,她意识到,“事情可能没有那么简单。”

“我弟弟当时头痛,每天输液,跟我打电话心情也不好,但他每天都盼着我给他打电话。”每天中午吃完饭,于善美都会和弟弟通话,“说说学校的情况,今天吃了什么,以及他在医院的情况”。每次一个小时左右,“聊着聊着,他有时就会大哭起来。”“我跟他说,你要坚强一点,你是个男子汉,你不能哭。”“他说,我没有哭,我疼得有点受不了了,我喊一下就可以好一些。”

11月15日,于得水做了一场手术。于曰强对儿子说,这是山东特别好的医院,技术特别好,这就是个小手术,治好了我们就回家。于善美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当时我们全家人真的都是这么想的。”直到手术的当天晚上,她才从母亲口中得知,其实那是一场大手术,“从上午8点,一直做到下午4点。”

“手术后,准备进血液肿瘤科化疗的时候”,于善美从聊城来济南探望弟弟。“早上来,下午就走了。还要回去上课。”回到学校后,于善美始终放不下心。她知道,家里没钱。她“想尽自己的力量帮一下家里。”

当时,村里一直在联系于曰强沟通捐赠玫瑰的事。从学校赶到济南的第二天,于善美回到了莒县,帮忙采摘玫瑰,并把老家爱心人士捐赠的第一批鲜花带回济南。通过网络视频,她学会了包花。自己买来包装纸,把鲜花做成花束。还装饰了灯带,在晚上打开,花朵亮晶晶的。第一次卖花,她选择来到泉城路,并且穿上了在学校参加社团时的汉服。

“那种感觉很复杂,没法表述。但我必须克服那种感觉。”一方面,希望更多人看到自己,多卖几束花。另一方面,走上街头当众售卖花朵,对于性格内向的于善美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从下午6点左右,一直到晚上9点、10点左右,“站不住了,就在路边坐一下”,“刚开始还行,过一会就冷透了。”

在老家花农的建议下,于善美售卖的包装好的三支玫瑰的花束,售价16.8元。“遇到特别好心的人,会扫上20元。”有时,她一晚上可以卖出十束花,也有一些晚上,一束花也卖不出去。可是,对她而言,再多站一分钟,再多卖一束花,就意味着弟弟的治疗多一分希望。

“只是不想放弃他”

12月9日下午6点08分,于曰强发了一条朋友圈。“在泪水中坚持,在坚持中也有泪水,我们出去卖花了。”

夜幕降临的泉城路火树银花,车流不息。冬天的夜晚格外清冷,热闹的商业街上,于氏父女的身影显得有些孤单。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一旁逗留许久,没有人上前买花。

晚上9点半,父女俩返程,因为得去病房看看。于曰强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今天晚上卖出了一束花。”此外,保安对他们说,泉城路不允许这样。他们只能边走边卖花,但路上的行人都躲着他们。


在一位好心超市老板的帮助下,于曰强这两天租了一间便宜一点的房子。于善美对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说,他们家之前的情况是,因为医院的防疫要求,病房里陪护只能留两个人,“妈妈睡躺椅上,我睡地上,爸爸睡在走廊里。”入住的那天,于曰强连续两次晒了厨房煤气灶的照片,“总算可以给孩子调配着做口吃的了。”他感谢了房东,将原本押一付六的房子,允许他押一付一。

12月9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来到他们一家的住处,眼前的一切乏善可陈。可以被称作客厅的地方,有一张小桌子,上面摆着两个保温杯,还有一个送饭的餐盒。卧室的床上有简单的被褥。厨房里,基本没有什么食材和调味品。煤气灶上的炒锅里有几个煮好的鸡蛋,一旁的台子上,放着两包挂面,两根大葱,一桶油,还有两天前孩子的舅舅送来的一摞煎饼。



坐在客厅里低矮的塑料板凳上,于氏父女向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提起昨晚,在卖花的时候,一位上了岁数的大姨看他们可怜,“给了我们4块钱,让我们买水喝。给她花,她也不要。”说到动情处,眼前这位中年男人按捺不住哭出了声。

2017年3月,于家的小儿子确诊白血病。那一年,于得水读小学二年级,于善美读高二。于氏夫妇陪儿子来济南治病,一待就是两年。期间,家里断了经济来源,16岁的于善美独自在老家继续完成学业。陪孩子在省立医院治病期间,于曰强还与爱心厨房的发起人李朋产生了交集。“都是一个群体,跟家人一样。”

2019年6月,于得水康复出院,但一旦得了感冒,还得往济南跑,“当地治不了”。两年的住院治疗,60多万的开销,对于都是普通打工人的于氏夫妇来说,当时“亲戚都借了个遍”,一些借款直到今天没有还完。本以为生活回归正轨,谁料,命运又跟他们一家开了一个玩笑。

2021年10月28日,于得水突感不适。11月初,一家人来济南辗转三个医院,最后来到济南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化验结果显示,“相当于白血病复发了”。之后,来自北京的医院检验结论也没有改变最后的结果,“还是说复发。”

“当时听了很绝望,不知道怎么办。”于曰强说,从今年10月28日到现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已经花了十六七万。每天的开销基本是5000左右。“因为前面那场病,该借的都借了,该卖的都卖了。现在没有经济来源,全靠亲戚朋友资助一点。我的几个姐姐家庭情况也不宽裕,每个月发了工资,省个两三千给我们,东拼西凑一下。”

“怎么都行,只是不想放弃他。”


“为了弟弟,女儿受苦了”

于善美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弟弟的名字是父亲起的。取名“得水”,寓意“如鱼(于)得水”。

记者和于家人约定采访的时间临近中午。采访过程中,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再三确认,不希望干扰到他们做午饭的时间。于曰强一再说,“不着急做饭。”记者才知道,因为病痛的折磨,最近于得水几乎没有胃口吃东西。采访结束后,于曰强发了朋友圈:中午,于得水又没吃东西,“临床的病友把自己给孩子喝的奶粉给了我们一点。”当天下午,于日强去买了奶粉。

如今,于得水基本上是“全天候输液”。有时,会从上午9点半开始,一直输液到第二天的早上8点钟,中间“不停地换药”。很多时候,每隔一个多小时就会被尿憋醒。“现在全家唯一的期盼,就是把孩子的病治好。”于曰强说,后续治疗需要多久目前还没法说,需要等现在的疗程结束后医生进行评估,然后再制定方案。


“他还是想回去上学。”在于善美眼里,弟弟乐观且坚强。打针的时候,他一点也不怕。“不疼的时候,他会拿起书来看看书,他很喜欢老师、同学打来电话,了解他的情况,希望他早日回到学校,他从中也收到很大鼓励。”

“他非常热爱科学,三年级他们就有科学课,他在班里还是科学课代表。”于善美说,家里各种瓶瓶罐罐,都让弟弟弄上了洞,然后连到一起。

采访过程中,大部分的时间里,于善美的讲述都带着微笑。眼泪流下来,她就赶紧拭去。她对记者说,她一直想着等毕业后回老家,在县城里当一名老师。

“为了弟弟,女儿受苦了。”于曰强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我很心疼她,也很佩服她在努力做的。”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编辑 徐晓阳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