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川三川与四川,四川的由来
一个初到成都的外地人,一定会有一种非常鲜明的感受,生活在一马平川的成都人是多么的散淡悠闲!而一个初到重庆的外地人,也会有一种奇特异样的感觉: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出门爬坡上坎,重庆人为啥总是那么行色匆匆?但在外地人的眼中,成渝两地还是有许多相同之处,比如同操川语,同尚麻辣,还有那使人亲近、充满灵气的巴江蜀水,成都那逼窄涓涓的溪流,重庆那奔腾东下的江河,不都是“贯穿通流”的川吗?
川者,江河也。江流众多,百川灌河,水量巨大,这恰恰是四川的一大特色。川渝分治前,四川河流达1300多条,这其中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嘉陵江、岷江、沱江、乌江、长江都是源远流长的河流。那时的四川有大大小小179个县,大多数县都有河道川流,全川之水,流淌东下,在“川东门户”江城汇集,于是取万水汇集之意,这才有了历史名城——万州。

▲万州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蜀水烟波,浩浩大江,确实令故乡人留连难舍,明代新都人氏,状元出身的著名学者杨升庵那首名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至今,人们还玩味再三,咏唱不绝。遥想当年,杨老夫子下狱流故,谪贬云南之际遇,便会使人顿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乡愁……也许是太爱故乡的水,杨升庵做梦也没想到过,他在《丹铅摘录》卷五中:“四川者取岷江、沱江、黑水、白水四大川以为名尔”之说,影响极大,流传甚广。以致商务印书馆也如是作注释。
四川河流众多,但“四川”这由来却并非源于境内的四条大川。四川地区唐初时称“剑南道”,后来唐肃宗将其一分为二,剑南西川节度使治成都,剑南东川治所在三台。“两川”之称,由此而生。到了唐代宗时在两川基础上又置山南道(辖陕南、川北地区,治所在汉中),简称“剑南三川”。
宋代改“道”为“路”,“路”成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公元1001年,咸平四年宋真宗御笔一挥,“分川峡转运使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益州路(治成都),梓州路(治三台),利州路(治广元),夔州路(治奉节),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这就是“四川”的来源。元代改制设“行省”,四川省治成都。这是四川建省之始。
新中国建立之初,四川曾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行政公署。1952年又合并为四川省。从此,“四川”一词,成为定制,沿用至今。两川三川与四川,细读其来龙去脉,归结为一句话:川渝之间的历史渊源是轻易割舍不断的……
(本文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