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俄罗斯一共捕了多少鱼?

俄罗斯是全球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虽然海岸线不是最长的,全球第三,排在加拿大和印度尼西亚之后,但专属经济海域里的渔业资源是真没话说。


全球第一的鳕鱼捕捞国(狭鳕、真鳕和黑线鳕)、野生鲑鱼捕捞国、深海蟹(帝王蟹和雪蟹)捕捞国等等,这些都是明星鱼种,其它杂七杂八的不说也罢。


俄罗斯大部分海域都跟其它国家没啥交集,基本算是俄罗斯自家的后花园,想怎么开发,就怎么开发。


先公布2021年俄罗斯海洋渔业的捕捞数据:远东地区346万吨、北部海域52万吨、西部海域7.6万吨、亚速-黑海6.25万吨、伏尔加-里海盆地9.65万吨、远洋渔业37.1万吨。鉴于今年还没结束,俄罗斯今年的全国海产捕捞量预计在470万吨左右。

很多小伙伴肯定会觉得这个数字也不咋地啊,前文吹了这么多,就给这么个不上不下的数字,明显跟俄罗斯渔业资源大国的身份不匹配啊。


确实,这个数字跟我国的渔获量相比,是差了不少。


我国今年的渔业捕捞相关数据还没出来,咱就先看看去年的。找了我国2020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里的数据。


我国2020年国内海域捕捞量为947万吨,远洋渔业捕捞量为232万吨,加起来也就是1179万吨,而今年的数据基本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这就是我国作为渔业大国的实力,捕捞量是俄罗斯的两倍还多。


但捕捞量的多少并不能说明资源量的多寡,因为渔业规模、加工能力和市场等因素也会影响到捕捞量。


中国和俄罗斯各自的国情不同,是造成两国捕捞量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资源量的多寡。往简单了说,如果俄罗斯国力能再上一个台阶,这捕捞量肯定也能跟着上去。


中国VS俄罗斯


先来简单介绍下我国和俄罗斯渔业各自的发展现状。


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开发现状,很多沿海地区的小伙伴,多少都知道点,渔业资源压力非常大,基本就靠休渔制度在“吊命”。


我国的四大海: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渔业资源并不算差,特别是坐拥世界级渔场——舟山渔场的东海,曾在上世纪相当长时间里出产了大量优质的水产品。但这四大海域几乎都跟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都市圈无缝对接,海里的鱼基本都能自产自销,所以这人一多,再多的鱼都不够吃的。

东海大黄鱼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物资匮乏,我们只能向海而生,沿海渔业资源压力随之陡增。上世纪90年代,因为渔业资源不断枯竭,国家不得不开始强制执行休渔制度,也同时开始大力发展远洋渔业。


直到现在,虽然我国国内的休渔制度较第一版已经升级了不少,国家也多年来一直在鼓励渔民上岸,但国内不断增长的水产品消费需求,还是把我国的沿海渔业资源压得够呛,一直在衰退,从未有恢复。


从长远看,国家会持续加强对近海渔业和远洋渔业的管理,会进一步加大对捕捞量和捕捞规模的控制。近海渔业已经开始局部试行配额捕捞,远洋渔业也开始公海禁渔和限制渔船规模等,因为渔业资源开发再不减速,等资源崩溃就来不及了。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都比较清楚了,我国的渔业捕捞数据看似华丽,但已经是“强弩之末”,未来大概率很难维持住,只会慢慢下降到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以后想要愉快吃野生海鲜,基本会越来越难(贵),大概率只有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才能保障我国国内的水产品消费市场的供应。


接下来说说俄罗斯渔业。


远东地区是俄罗斯最重要的“鱼盆”,大家从上文的捕捞数据上也能看出来,远东地区的捕捞量占到俄罗斯全国总捕捞量的73.6%。但远东地区也有一个俄罗斯渔业怎么也绕不开的麻烦,就是人口实在是太少。


跟我国人口密度超大的东部沿海地区不同,俄罗斯的远东人迹罕至,动物(鱼)比人多多了。

俄罗斯远东比印度还大两倍,人口只有600万


岸上没市场,这海里的鱼想要变现,难度就非常大了。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不缺市场,所以渔民只要能把海里的鱼捞上来,上岸就能卖钱。所以沿海地区就自发形成了庞大的渔业捕捞规模。对渔业来说,市场是根本,市场通,其他的诸如加工、运输等环节也就能迎刃而解。


而俄罗斯渔业最尴尬的地方就在于资源和市场错位。渔场在东部,而俄罗斯人口却大量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一东一西,远水解不了近渴。把东边的鱼通过火车或者船只运到西部成本都太高,这还不算在人口稀少的远东地区造渔港、冷库、加工厂的成本。


好在远东的主要鱼获是狭鳕鱼,欧美市场的硬通货,只要能够搞定鱼类的加工环节,鱼就能顺利端上欧美人的餐桌,因为欧美市场只接受鱼片和鱼糜制品。


俄罗斯国内消费者无福消受远东的鱼,那就只能走出口路线。但是狭鳕鱼的加工又是个大麻烦。对俄罗斯的渔业公司来说,跑到偏远的远东地区来捕鱼就已经是“地狱模式”,再让他们建加工厂,无疑是“自寻死路”了。


得亏中国就在边上,也就让俄罗斯远东的渔业“死局”有了解。俄罗斯渔业公司可以选择直接把冷冻原料鱼卖给中国北方的水产加工厂,虽然钱少挣了,但也没有了后顾之忧。而我国的北方也凭借国内的人口红利和俄罗斯的冷冻鳕鱼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鳕鱼类加工中心。高峰期的时候,中国每年加工超过全球40%的鳕鱼。

当然,俄罗斯远东渔业“受制”于中国,主要还是俄罗斯自己太“虚”。因为长期被西方摁在地上,俄罗斯自从苏联解体后,就一直没有发育好,虽然国内资源大把,但发展还是捉襟见肘,特别是在发展渔业上。


鱼当然是自己抓来自己卖才最赚钱,所以俄罗斯一直想大力发展远东地区渔业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把整套产业链给搞顺了,可俄罗斯政府没钱,怎么办?那就把捕捞配额拿出来拍卖。


具体操作就是把曾经用来按照历史捕捞量来分配给各个渔业企业的捕捞配额,拿出来拍卖。既然是拍卖,肯定是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竞拍成功的企业或者资本除了缴纳配额购买费用外,还得承诺投入与获得配额相应的投资,或用来建加工厂,或用来建造新的渔船,也就是所谓的投资配额。


按照俄罗斯政府最初的设想:通过配额拍卖,一方面可以靠拍卖所得投入到本国的渔业发展中,另一方面则可以“刺激”社会上的其他资本参与到俄罗斯渔业的发展大计当中。


当然,事情的发展总是按照它自己的剧本来走。


在俄罗斯搞渔业的门槛本来就已经很高了,现在又来了个配额拍卖,只能逼得中小型玩家不断离场,剩下的都是手握大量捕捞配额的渔业寡头。俄罗斯“寡头渔业”跟我国因为参与门槛低,都是中小型玩家的近海渔业相比,是另一个极端。


我国希望通过让大量的个体渔民离场,来缓解渔业资源枯竭的压力,而俄罗斯则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外部玩家参与到渔业中来,结果虽然不至于一点效果没有,却也算是事与愿违,让俄罗斯渔业的发展走上了极端的寡头之路。

再霸道的“强心剂”也不可能让俄罗斯渔业在短期内脱胎换骨,完全摆脱中国水产加工业的依赖,今年疫情的影响对俄罗斯的渔业来说就是个非常大的麻烦。


因为疫情防控需要,俄罗斯的散装渔船从去年年底开始就被我国北方港口限制入境,导致远东地区的冷库爆仓,直接影响到了俄罗斯今年的捕捞配额无法顺利完成。


虽然像俄罗斯渔业公司(RFC)这样的渔业寡头的超级拖网渔船(带加工)已经陆续开始投入使用,新的陆上加工厂和冷库也不断投入使用,但短期内能根本无法缓解中国加工厂“缺席”造成的影响。


俄罗斯渔业捕捞量上限在哪里?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应该已经明白了,抛开市场因素,主要还是因为俄罗斯渔业自身的实力不够“硬”,才导致渔业捕捞量无法跟俄罗斯渔业资源大国的身份相匹配。可如果俄罗斯渔业能够雄起的话,那俄罗斯渔业捕捞量的上限在哪里?比中国的捕捞量还要高?


这个还真不好说。毕竟捕捞量除了不能脱离渔业捕捞能力外,还得看消费市场和资源储量。


先说说资源储量。毕竟俄罗斯国内渔业还没有像中国那样开足马力开发过,所以很难推测出俄罗斯渔业捕捞量的上限在哪里。不过也不是没有参考,因为俄罗斯鳕鱼的主要消费市场在欧洲,而欧洲对进口野生水产品普遍有资源可持续开发认证的要求,所以俄罗斯近几年在这方面也做了非常多的功课。


如今,俄罗斯近海渔业的主要渔场中的主要鱼种都已经或者正在获得MSC认证。以狭鳕鱼为例,目前,全俄通过MSC认证的狭鳕配额从106万吨提升至118.7万吨,而2021年俄狭鳕总配额为199万吨,也就是说认证配额过半。

不管怎么说,MSC认证虽然不乏负面评论,但都是当今全球最权威的水产品可持续开发认证,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就是说,俄罗斯渔业资源开发程度,特别是远东地区的基本还算是非常“健康”的。


这里不得不说俄罗斯“寡头渔业”也有它独有的优势,毕竟大部分捕捞配额都在少数几个企业手里,这对俄罗斯渔业局开展渔业资源管理工作来说,着实方便了不少,非常有利于俄罗斯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再来说市场。就算条件允许,俄罗斯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大幅提高渔业捕捞量,毕竟市场的承受能力有限,想要将渔业资源开发利润最大化,追求质量远比追求数量的回报率更高。


所以俄罗斯渔业公司除了努力打造成本土渔业产业链外,还正在提升“单冻”鳕鱼制品的产量,也就是将鱼在捕捞船上一次加工成型。相比于原来先将鱼去头去脏后冷冻,送到陆地加工厂解冻后,加工成鱼肉制品再冷冻,单冻鳕鱼制品的价格自然更高。


随着全球对优质水产品需求的不断提升,俄罗斯手握无法复制的优质自然渔业资源,无疑就占据了一个增值潜力无限的“鱼矿”。着急提升产量自然不如努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来得实在,毕竟渔业资源开发从短期看很难成为暴利行业,但从长期看,只要运作得当,想不暴利也很难。(完)

感谢阅读,喜欢本文就点个赞加个关注吧!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