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电梯的老楼:上不去,下不来,你尴尬吗
一位朋友已经退休几年了,最近又动用了养老钱,买了一套带电梯的单元房。
为什么?原来住的老楼房,是单位分的半福利性质的经济适用房,才几百块钱一平方米,但对于习惯了福利分房的国有企业职工来说,突然要自己掏钱买房,还是一时难以接受。按照现在的标准来衡量,几百块一平方米的价格,那就是白菜价,跟白送有什么区别呀。可在当时,一个月才一千多的工资,面对这个价格也是要咬牙的。
那年头单位盖楼房,据说有一个规定,说是七层以下不允许装电梯,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反正那时候盖的楼房都不装电梯。好在,那时年轻,腿脚利落,根本不把爬楼梯当回事,还认为这样就能天天逼着自己锻炼身体了,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顶层。既省了钱,又对身体健康有利,何乐而不为呢?

这位朋友正是处于这样的动因,就高高在上了。可是,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就老了。人的身体大不如前,爬楼梯越来越吃力,上几级台阶,就要休息休息,喘口气,如果遇上要搬重东西,那就麻烦了,只能花钱请人帮忙了。
这还算能坚持吧。后来,老伴的身体出现了状况,严重的风湿病,导致两腿关节都打不了弯,走路都困难,更别说爬楼梯了。这可如何是好?这才一咬牙,动用了养老钱,把家底掏空了,买了带电梯的楼房。

像这位朋友这样的事,还有很多。他们形容自己是“上不去,下不来”,“上不去”,是指上楼困难;“下不来”,是两层意思,一是下楼困难,二是想搬下来难。在福利分房的时代,单位曾经有一个规定,那就是腾空房的再分配时,照顾住在高层的老年人优先。怎奈,房源有限,只能解决部分老年人的需求,大多数还得靠自己想办法。有的儿女住得低,就与儿女换着住,有的到地方租老百姓的平房住,有的就买商品房。
处在这种尴尬境地的人,在体制内单位的家属院里大有人在,这已经成了咱们国家的一景了。它是那个年代留下的特殊符号。
现在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国家布局康养经济,对老旧小区实施大规模地改造,其中,就是对老楼房加装电梯,这一政策直接捅到了高层老年居民的心窝子里了。

咱们有理由对祖国的未来寄予更加美好的期待。活得幸福,活得安全,活得方便,才能活得有尊严呀。
这老者做得对,买电梯房或与子女对换住,而不是强装电梯打压低层住户!
为自己的事,自己解决点赞!
坚决不买高层电梯房,大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