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要承受住这样的“委屈”,当兵才有意义,家长要做正确理解

从自由舒适的社会环境跨入军营生活,需要一个不断“蜕变”的过程,这便是新训3到6个月存在的意义。新兵“初涉”军营很“新鲜”、很好奇,但随着新训工作不断推进,一些原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做人、做事必然会与军人标准产生激烈“碰撞”,在这种“培根铸魂”过程中,“不理解”“不清楚”“不明白”的事情便成为新兵心中的那一份委屈。

01

军营历来讲究团队作战,不搞“个人英雄主义”,团队强才是真的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有“匹夫之勇”不是不好,而是要把握大局,目光和角度不能总盯着自己的“小圈子”“小利益”,这样才能成大器。

新兵王虎(化名)入伍前在学校体育队学田径,受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参军入伍前他就下定决心,要靠自己的这项特长在部队“扬眉吐气”。与他一个新兵班的战友有1人体能素质较差,每次训练总是最后,王虎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个人。

新兵月考终于来临,王虎只想“一展身手”,把班长叮嘱的话放置脑后,结果他跑了新兵排第一,他们班跑了新兵排倒数第一。班长很生气,全班开“班务会”,跑第一名的王虎反而挨了训,王虎很委屈。

班长强调“协同作战”,王虎倡导“个人英雄主义”。作为新兵,不是王虎不强,而是他没有领悟出部队“团队”的真正“味道”。部队中“不抛弃、不放弃”是战友间互助的准则,也是部队做人、做事的根本。而王虎对这一切都“浑然无知”,只图眼前利益的新兵在部队终究不能走得更远。

02

“节约”是部队一项光荣传统且长期坚持,而“浪费”是后勤保障工作的一道“红线”,谁触摸谁就会受罚。新兵入伍后也是一样,好习惯总是从“不习惯”慢慢养成的,但过程中总免不了拉响“警铃”。

新兵李军(化名)同往常一样,迅速吃完午饭到食堂门前集合,准备回班休息。结果值班员把所有新兵都带到了食堂“泔水桶”边,里面是大家吃剩的混合饭菜,“泔水”上面飘着二个馒头。在查找“扔馒头的当事人”无果后,值班员果断捞出馒头做简单处理后,自己先吃了一块,然后所有新兵依次“品尝”。泔水泡过的馒头味道怎么样自不必说,李军觉得很委屈,馒头又不是自己倒的,凭什么自己也要受罚。

“小事不小”,把口号落到实处,用“落地”行动开展教育更有意义。李军委屈“不假”,但应学会换位思考,“站位”角度要高,看事情要学会观察并懂得分析,不能“唯心主义”觉得自己没错就不该受罚。值班员目的不仅是为了这二馒头,更多意义在于对新兵的“警示教育”。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技巧。

3

战友间感情的建立不是“动动嘴”“跑跑腿”,而是“心换心”感情上的“共鸣”。战友之间的交往一样也分“三六九等”,想要有“过命”的战友感情,就必须学会全心全意地付出。

新兵王成(化名)在家上过预备役学校,综合水平在新兵中属于“佼佼者”,早晨整理内务总是第一个完成,而且多次受到新兵排表扬,对此王成有些“沾沾自喜”。周一操课完新兵骨干突然开会,新兵们放松了心情,内务、卫生“不着急”,结果等班长开完会后发现全班只有王成一人整理完内务包。待班长陪大家整理完内务已经过了饭点,结果一上午训练整个新兵班都饿着肚子,王成觉得自己早整理完内务了还和大家一起饿肚子,心理很委屈。

作为战友,既要有“共渡难关”的觉悟,也要做“善意的提醒”。想要在整个新兵排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具备强悍的军事素质,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领头羊”。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谁帮过我们一把谁就是我们的“贵人”,我们一生都记得。新兵要发挥特长,积极主动“拉一把”别人,你的好一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

新兵时期,一个全新的开始,一场思想到行动的“巨变”。新兵要学懂、弄通部队生活规律,这是一个“大环境”更是一个大氛围,不可改变。想要成长成才,想必须适应部队生活,新兵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个人的适应与改变。只要悟透这一点,新兵就已成功了一半。

作者:永恒战歌

专注于部队生活题材文章创作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查看主页。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举报
评论 0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