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大师陈逸鸣女人油画 姿态丰盈 超凡脱俗 显露浓烈的东方女性韵味
艺术是相通的,尤其是绘画艺术,比如,国画与油画之间,这种“相通的现象”在20世纪初开始就显得非常常见了,
有人说是因为西方油画艺术进入中国,原本以国画谋生的画家,因为自身的国画技法不行,于是干脆在创作油画时,把国画艺术的一些形态融入进自己的油画作品中,

陈逸鸣油画
这样既不失去对国画的情怀,又让笔下的油画作品显得独特新颖;也有人说,是因为西方抽象派大师毕加索的那句,“真正的艺术在东方,在中国。”
于是国内的画家就萌生起了“中西结合”的艺术理念,比如,将国画与油画的某些元素或创作技法相互融合,从而创作出画风别致的国画作品以及油画作品,

陈逸鸣油画
我个人认为,不管出于以上哪种原因,都是有道理的,而且相通之后的绘画风格也是能让人接受,至少从视觉效果来看,有些作品是令人满意的,甚至值得称赞,
比如,当代画家陈逸鸣(出生于1951年)笔下的有关“女性”题材的油画作品,从整个画面效果来讲,洋溢出令人轻松愉悦舒适的气息,画风脱俗淡雅,而且能瞬间让观赏者的内心安静下来,

陈逸鸣油画
这可见色调笔触的巧妙处理,观察细致入微的人,还能在画面中同时感受到国画与油画艺术的文化魅力,这种魅力元素用“写意”与“写实”都不足以形容,
我个人认为是有“凡间的世俗气息”,又有“天上的仙境之美”,这种感觉让人很矛盾却又很自然舒适,唯一遗憾的就是这样的画作被当代的抽象风气给淹没了,

陈逸鸣油画
或许是因为陈逸鸣笔下的女人油画,美得有点“不食人间烟火”脱离了现实生活吧,于是才被“淹没”,没被当成当代油画艺术典范,
但不管怎么样,陈逸鸣笔下的女人油画就是那么讨人喜欢,这里的因素有很多,我就大概粗略表达一下,首先,画面中的女人姿色丰盈,举手投足之间尽显优雅端庄的风采,

陈逸鸣油画
或者说东方女性的韵味,成熟而不青涩的韵味,画家以旗袍装饰那些五官精致的女人,又以暖色调塑造女人的身姿体态妆容,偶尔女人手中打着伞,拿着扇子,这样子这神态像极了古时候的才女,
脸上时而流露出忧郁之美,时而又落落大方,但无论是哪种神态,东方女性的成熟韵味是绝对存在的,就单看画面中的女人,

陈逸鸣油画
我敢断定当代画家陈逸鸣在创作之前,对女模特的沟通交流是非常用心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是足够深刻全面,要不然,画面中的女性,不会有“时光倒流”的梦幻之感,
也就是让人觉得画中的女性是古时候的人,而不是当代的女性。其次,当代画家陈逸鸣笔下的女人油画,画面背景处有很多中国古建筑以及国画艺术图案,这些和女人身上的旗袍,实现了完美衔接,

陈逸鸣油画
也就是说人是那个时代的人,物是那个时代的物,空间场景是那个时代的空间场景,画面中的一切都是在同一个时空纬度,这满足了观赏者的好奇心以及视觉享受,
若是仔细看画面背景处的各个细节,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画家细腻且张驰有度的笔法,之所以用“笔法”而不用“笔触”形容,那是因为“笔法”更能体现一个画家的创作技法和文化修养以及艺术情境,

陈逸鸣油画
在画家如此精湛娴熟老练的笔法之下,整个画面的线条显得非常“灵动”,要是不看主体女人,还会误认为画家描绘的是国画,
也正因为怕这种“误会”,画家对于画面主体的修饰,从色彩光影到空间造型都极致细腻,女人的轮廓线条非常流畅,瞬间将女人的整个形体从画面中“托起”,跃然纸上的意思,

陈逸鸣油画
正因为“跃然纸上”,画面主体才没被文化气息浓重的背景给“淹没”,从而本末倒置。简单地讲,画家对画面主体的色彩修饰是浓重而细腻,
浓重的色彩结构突显人物的空间立体感;细腻的笔触,让人物的形神更加饱满结实到位,不会“松垮”,也就是“心神不定”人物的形态与神态不协调的意思,

陈逸鸣油画
综上所述的“首先、其次”这两方面的内容,我们大致就明白了,当代画家陈逸鸣笔下的女人油画,已是兼备“中西方艺术文化元素”了,
当然了,有些女人油画作品,当代画家陈逸鸣是纯粹的写实,没有以“背景国画+主体油画”的构图形式出现,这说明了画家对“中西结合”艺术理念是持探索的态度,
更何况,“写实”才是油画艺术的文化,“中西结合”只是油画艺术的创新模式,孰轻孰重,肯定是文化元素高于创新。

陈逸鸣油画
怎么就成了“大师”了?他哥哥陈逸飞比他强太多了、也没有成大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