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生产队时期农村过年走亲戚

亲戚越走越亲,亲戚要远离乡等民间有着很多关于亲戚来往的说词。亲戚是指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生产队时期交通、通讯、代步工具等各方面很不发达,社员们一年四季都要出工劳动,平时互相走动并不是很多,主要是在几个农历重要节日时才能够拖家带口的互相走动一下。

旧农村


过年是中华民族农历中最重要的节日,无论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大多数家庭都是要给孩子们做一身新衣服的。穿上新衣服出门走亲戚,一方面孩子们很开心,另一方面过年本身就是过孩子的,家里孩子越多,过年过得越有味。到了除夕夜就让孩子们把新衣服穿上,同时千叮咛万叮宁一定要注意,不要把新衣服弄脏了,走亲戚时是必须要穿的。

生产队时期没有个体礼品、副食经营户,国营商店在正月初一时还要要营业半天的,在年前没有把礼品买好的家庭,初一上半天还是可以上街购买的。由于经济条件比较差,礼品一般也不会买很多,糕点不但要钱,而且还要粮票,一斤点心有八个或十个,价钱大约是八毛钱,粮票是六两到八两不等,有些时候仅买一包点心就可以了,当然也可以再配上一两样别的东西,总之礼品是相当简单的。

初二是去外婆家拜年的时候,拿上提前准备的礼物,在父母的带领下就出发了。十多里路算是很正常的,因为没有交通工具,大多数都是步行的,有些时候为了减轻身体负担或者照顾小孩,也可以拉着架子车走亲戚,一路上一家人连说带笑,浩浩荡荡地就去了。那个时候总觉得过年的时候天气非常寒冷,步行感觉到越走越暖和,从某种意义上说,走路感觉到还挺有意思的。

过年走亲戚


有大外婆、二外婆、三外婆或者更多,舅舅、舅妈、大姨、小姨也就比较多了,年龄相仿的老表们更是成群结队,给大人们拜过年之后孩子们就一起去玩耍了。大人们在一起抽着烟,喝着茶,拉起了家常。

招待客人的饭菜都是自己家里做的,最起码要做到凉菜热菜都有。时令素菜、干菜和腌制菜,肉品以大肉为主,鸡鸭是非常少见的。大多数成年男性都可以在吃饭的时候喝几杯烧酒,散白酒居多,瓶装白酒很少,把酒倒入酒壶里,把酒壶放在开水里烫热后放在餐桌上,拿一个公用的小酒杯,从最年长者开始饮酒,饮一杯之后传给最近的一个人,一般情况下是按照逆时针方向传递的。如果感觉到自己不胜酒力的话,轮到自己时可以不喝,立即往后传就行了。

过年贴对联


吃饱喝足后有些孩子闹着闹着马上就要回家,也可能就因为这个原因吧,民间流传着一句话,说是外甥狗、外甥狗吃饱了就想走。由于平时见面的次数比较少,大人们在一起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说着说着时间不早了,主人们总是会客气地进行挽留,但是过年的时候家家其实天天安排的都有事,所以是不可能留下来的,再说了正月大过年的时候民间是不讲究让女儿留在娘家的,孩子当然是可以留在外婆家的,但因为很多场合是需要孩子出面的,所以他们也必须同父母们一起回家的。

给外婆家拜完年之后还要去给姑姑家送节,俗称为追节,大致路数同拜年差不多,只不过追节属于一种回访。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