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名师:应该兼做牧羊人,不能总当割草+喂羊人
广东深圳有知名的中专三杰:私募老板林园,地产意见领袖尹香武,自媒体网红卢克文。这三杰有个特点,中学期间就养成了博览群书的习惯,所谓啃书本或掉书袋,内容跟中专所学专业完全不搭界。林园来自陕西汉中市,自学理财书籍看懂了巴菲特,买股票赚大了被誉为“中国的巴菲特”;而尹香武来自江西永新县,卢克文来自湖南新邵县,两位都是农家子弟出身,爱阅读、爱写作,在各自领域干出了门道……自主阅读,读懂用通,出类拔萃,才有了中专三杰的美名。
说到博览群书,现在国内城市的中学基本都拥有图书馆,但大多数图书馆只是摆样子,不对学生开放。这点很遗憾,学生一周不去图书馆读两小时书,等于丢失了博览群书的童子功!
中学老师除了上课传授知识,还应该时不时给自己留个牧羊人定位。如果把学生比作羊群,老师每周应该当一回牧羊人,跟在羊群后面,督促羊群去图书馆,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也许不少名校高中,比较注重应试,急功急利的老师们没动力带着学生去图书馆阅读,好比宁可圈养羊群,也没心思让羊群漫山遍野去找清草吃。
那么老师们代替学生们去图书馆收获知识点,好比牧羊人代替羊群独自去草原割草,苦哈哈把草带回来喂羊。把羊喂得肥肥的,是好事还是坏事?
名校中学老师课讲得好,学生竖起耳朵听懂了,课本就基本没必要去认真阅读,并从中归纳知识点了。问题是长此以往,中学生的课本阅读理解能力是不是会渐渐退化?最后,谁还有耐心去自主阅读课本呢?更不要说,谁还会去图书馆阅读关联书籍了?!
名师的绝活之一是脱稿讲课。脱稿讲课精彩,照本宣科乏味,但二者应该有个平衡,五五开或三七开,不能完全离开课本。课本好比草坪,离开课本的知识点,好比牧羊人变成割草人,端着草来喂羊呢!照本宣科固然乏味,还得坚持,可以打提前量,通过让学生预习的方式来照本提问嘛,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到答案,自我解答!
现在是新冠疫情封控期间,不少中学生在家上网课,从老师的讲课视频看,学生接受知识点,是以上课听讲为主,完全围绕着课程讲稿ppt来展开,相比较而言,从课本阅读中训练学生查找知识点的事儿比较少见。那么学生离开课堂,没法竖起耳朵听的时候,还有兴致通过阅读来自我提高吗?就好比真要让羊群一路从小喂到大,某天突然离开羊圈,需要翻山越岭,自己找草吃,如果没有一段野化训练,估计羊群真走不动路了。这可是个大问题。
学生被知识点喂饱了,好比羊群在圈养中喂草长得胖乎乎的,真到野外,需要判断方向、长途奔跑、跳跃悬崖,这时才发现,身体太胖,跳跃不起来了,遇到悬崖山涧还真跳不过去了。网上有羚羊/山羊跳跃悬崖山涧的视频,看了让人震撼。

羚羊跳跃悬崖山涧
喂肥的羊,需要自己去奔跑、跳跃,去漫山遍野找草吃,需要飞跃山涧悬崖去寻找新草坪时,肯定会因为没经过这方面的锻炼,身体太胖了,没法奔跑,没法跳越了。

羊喂的太肥,就怕跳不过悬崖山涧
现在高考上名校,考生都是老师一路喂饱知识点,名校学生的博览群书的基本功,到上大学时怕是比例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因为一路惯着喂着给废了。
现在的电化教育,投影仪+ppt,怎么方便怎么来,老师甚至不去督促学生多看几遍课本。而课本本身已经是浓缩的知识点,学生也被惯坏了,不说图书馆阅读泡汤,甚至懒得去花片刻时间认真阅读课本,干脆找更贴近考点的笔记来抄吧!网上生物、地理、历史、道法,都有印刷好的图表、思维导图卡片卖,直接死记硬背得了。
重要的话重复一遍:中学图书馆,不能成为摆设,应该是学生博览群书的宝贵资源,是老师作为牧羊人的丰富草场,让羊群去漫山遍野找草吃的好去处。平时课本的阅读,除了语文、英语需要大声朗读外,生物、地理、历史、道法等,课本都应该至少精读上三五遍,并归纳知识点。
当今社会上,人们看待达人的眼光,依然还是英雄不问出处,即所谓:“二看三不看”。二看:一看实力,二看视角。三不看:不看学校,不看学历,不看专业。大城市中学,因为名师效应走捷径,多少有点把学生们给带偏了,学生们普遍地丢失了博览群书的基本功。所以才有了广东深圳来自小城市、小县城的“中专三杰”的异军突起,抢了诸多专业财经、房产、政治和军事行家的媒体话语权。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