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地球后,女宇航员禁止生育?谣言早已被“航天一姐”刘洋打破
宇航员是人类探索太空的先驱者,也是这个世界上挑战最大的职业。要成为宇航员必须要先成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然后经过重重选拔,能够成为宇航员的少之又少。即使披荆斩棘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宇航员,就必须面临地球上所有职业都不会面临的危险——宇宙环境。

我们去医院的时候都知道X光具有辐射,而宇宙中的射线,强度远超过X光,稍有不慎宇航员也会暴露在这样的辐射之中。还有就是宇航员必须要面对许多紧急情况,不管发生什么他们必须要镇定面对。

部分宇航员会单独在太空中执行任务,他们需要面对茫茫太空中的孤独与压力。虽然航天员的职业很特殊,但有一点同其他职业是一样的,那就是航天员男女都有。女航天员需要面对的困难更多。
困难重重
女性航天员需要面对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不被允许进入太空。因为在大部分的人看来,女性不适合干宇航员这个职业。宇航员首先需要有超强的体能,然后需要长时间的在太空中进行作业。

因此在当时很多人看来,女性的体能根本支撑不了她们在太空中呆这么长的时间。他们认为女飞行员可能就已经是女性体能的极限,即使在设立航空航天计划的时候有很多待选的女飞行员,没有一个人考虑从中挑选宇航员出来。

其次宇航员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那些人认为女性过于情绪化,很可能在太空中出现崩溃。更有甚者嘲讽,女宇航员如果遇见飞船故障,只会哭鼻子。还有人“贴心”地指出,航天器的太空舱十分的狭窄,如果多名宇航员上去,有男有女,一起生活在这样的空间里会十分尴尬。

最后就是女性的生理结构,很多人都认为女性有生理期,如果女宇航员在太空中遇到这种情况,失重环境下是否会出现血液倒流,这非常危险。就算没问题,也必须为宇航员单独准备很多物品,这让本来就承重有限的飞船压力很大。因此在一开始,女性就没有出现在人类航空航天的计划上,甚至都没人为女性设计出一套航天服。

克服困难
有的时候不让从事一项职业,并不是出于什么保护,就是单纯地觉得干不好,或者直接默认没有这份能力。这个困难并没有难倒当时的女飞行员们,她们积极地参加训练,希望成为合格的宇航员,登上太空证明自己。

当时美苏进行太空争霸,双方先后已经将男性宇航员送入了太空,为了压制对方一头,于是双方又加紧时间的想要将女宇航员也送入太空。最终还是苏联抢到了先机,1963年6月16日,瓦莲京娜·弗拉基米罗夫娜·捷列什科娃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性。1984年7月25日,还是苏联,斯韦特兰娜·萨维茨卡娅成功实现航天员的首次太空行走。

瓦莲京娜·弗拉基米罗夫娜·捷列什科娃
美国虽然被苏联抢了两次女性宇航员的第一,但在其他领域填补了空白,美国的女性宇航员香农·卢西德成为飞行时间最长的女性航天员,她在太空完成了188天4小时14秒的飞行任务。美国女宇航员艾琳·玛丽·柯林斯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航天飞机女指令长。还有四位美国女宇航员在挑战者号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中丧生。

香农·卢西德
2012年6月16日,刘洋搭载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太空,这是中国的第一位女航天员,也是世界上第57名进入太空的女性宇航员。我国另一位女性航天员王亚平,则在2013年与2021年两次进入太空,并在2021年11月7日完成太空行走,成为中国首位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员。

刘洋
从捷列什科娃到王亚平,越来越多的女性航天员进入太空,她们用杰出的能力证明女性也是可以胜任这一职务,没有什么天生不合适的说法。这些女性航天员也成为了女性的楷模,激励着更多心怀航天梦的后继者们继续努力。
谣言四起
虽然已经有超过60名女性宇航员进入太空,但是仍然未能消除那些保守人士的质疑。很多人认为宇宙中的辐射会改变细胞的结构,如果女性航天员在太空中接受了辐射,回到地球后再生育小孩,会不会生出怪物?

于是,不管在各国都能听到这样的谣言,什么未婚未育或已婚未育的女性飞行员不会入选航天员,因为害怕影响生育。就算她们参与了航天计划,回到地球后也禁止生育,因为害怕生出基因有缺陷的小孩。

这些谣言简直就是无稽之谈,的确宇宙中存在着很严重的射线辐射,这些辐射会改变动植物的细胞。但是,航天器和宇航服在设计之前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因此不管是什么性别的航天员,只要呆在舱内或者身穿宇航服进行工作,不会接收到任何辐射。也就不存在什么宇宙辐射影响女性宇航员生育这个问题。

这时有人又跳出来说,宇宙失重的环境会对人体的组成部分产生改变,例如很多宇航员回到地球后,会出现骨质疏松、视力减退,那么失重同样会影响女性身体的结构,万一正好朝着不利于生育那一面发展呢?
没错,宇航员的确在太空中要承受失重带来的一些身体反应,并且这些后遗症会被带回地球。但是根据研究发现,这些被影响的身体结构多是固体。

什么意思呢?像骨骼、眼睛的晶状体并不像我们的细胞一样,是有机高分子结构,它们更像是无机物。因此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它们的结构很容易发生改变,且不容易恢复。但是细胞不一样,它的形状、酸碱性、甚至分子结构并不会受到失重环境的任何影响,人类的生殖器官并非固体而是由细胞组成,因此不会因为失重而出现生育问题。

打破谣言
2015年,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有着“航天一姐”的称呼,在参加一项活动的时候对媒体透露,她已经有了一名可爱的宝宝,成功晋升为母亲,早已打破了女宇航员返回地球后禁止生育的谣言。

此前刘洋进入宇航员名单的时候,就有人发现她是已婚但未生育,认为她进入太空后恐怕会影响生育,所以要么替换她要么她回来后就不要生育。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的副总设计师王宪民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我国选拔女航天员的时候,并没有要规定一要生育过,更没有禁止女性宇航员回地球后生育。

除了刘洋,有不少女性宇航员在进入太空的时候没有生育,而是回到地球后才当的母亲。世界上第一位女性航天员捷列什科娃进入太空前不仅没有生育,而且还是未婚状态。在完成任务返回地球后,捷列什科娃与“东方3号”的航天员尼古拉耶夫结为夫妇,组成了首个航天员家庭。

虽然当时美苏都有意要培养女性航天员,但关于女性航天员应该选什么样的女性一直有争论。有人认为已婚已育的女飞行员,心里装着她的孩子,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关于宇航员的训练中。
而已婚未育的女飞行员,危险的太空环境会影响到他们之后的生育。未婚未育的女飞行员,很可能会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出现小女生脾气,个人情绪化而影响其他宇航员在太空的作业。反正说来说去,哪个状态的女性都不符合要求。

捷列什科娃曾经表示过,宇宙分不出航天员的男女性别,在上面大家要面对的危险和挑战是一样的,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根本就没有划分男性与女性的不同训练,男性宇航员能够做到的事情,女性宇航员同样能够做到。刘洋和众多女性航天员一起,将这些关于女性的谣言打破。

女性宇航员的贡献
很早之前就有人问过,为什么要女性进入太空?因为既然要实现人类的航空航天,需要研究的样本就是人类,单单只派男性宇航员上去,得到的数据无法代表人类。我们都知道人类发展航空航天技术除了有探索,还有就是为之后的太空移民做准备。所以必须得到男女在太空中的身体数据,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

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实验意味,因此不可能完全是单一的性别。并且男性与女性宇航员在太空中相互配合,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男性宇航员体力更加有优势,可以从事舱外的高强度任务。女性宇航员更加的细心,以及有更高忍耐枯燥乏味的能力,非常适合长时间的宇宙空间任务。所以现在各国的航天计划,都采取男女搭配的方式,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全球各地的经济发展并不均衡,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差距明显。放眼整个世界,女性接受教育的时间不过百年,并且一些地区依然存在女性无法上学的困境。
女性航天员可以向世界证明,男女的确存在差异,但这个差异不应该成为阻碍女性进步的理由,太空已经做出了选择,女性航天员可以完成任务。女性宇航员的诞生,也将鼓舞更多的女性提升自己,走向进步。

伟大的先驱者
不管男女宇航员,他们都是代表全人类进入太空,正如阿姆斯特朗说的那样,宇航员的一小步会成为整个人类的一大步。正是因为有这些宇航员们无畏的精神,和敢于奉献的决心,我们的航空航天事业才会得到今天的成功。

在月球的哈德雷山上,有一个8.5厘米高的金属小人,静静地躺在月球冰冷的土地上,他旁边是一块金属刻制的碑,上面由14个人的名字。这便是月球上唯一的艺术品“倒下的宇航员”,1971年由阿波罗15号送到月球之上。

那14个名字是在这之前因为各种原因牺牲的宇航员以及预备宇航员。这块碑是美国宇航员放上去的,上面却也镌刻着苏联的宇航员名字,这一刻没有什么国籍之分,大家都是人类的共同体。
自人类进入太空以来,已经22名宇航员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牺牲,此外还有很多飞行员在从事航空航天相关任务时遇难,可以说人类的每一步宇宙探索,都是用生命换来的。

我们都很清楚地知道,未来还将会有宇航员献身于伟大的事业,宇航员自己更是清楚的不得了。但他们依然还是奋不顾身地投身于航天事业,是人类最伟大的先驱者,向所有宇航员致敬!
证明中国的航天设备比较完美,技术过硬,也说明咱们的航天员身体素质杠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