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丧葬习俗
苗族丧葬习俗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粤、赣、闽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苗族在我国东部地区较少,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社会迷信鬼神、盛行巫术,其丧葬习俗,有明显民族特色。
苗族的丧葬仪式,由本民族祭师或寨老主持。对寿终、善终、凶死、产死、天殇等不同死亡情况,仪式各不相同。凡属正常病亡者都要按习俗安葬指路,凶死者尸体不能进堂屋,产死者可以停放堂屋内,但二者均为“不洁”之尸,不能安葬在祖坟茔地上,天殇的不葬、不指路,多弃于山野。
苗族把老人去世当成很重要的大事。当老人病危时,首先要通知舅爷家前来探望,老人咽气时,全家都围绕哭泣,随即鸣“地炮”三响,以示寨邻知悉老人已去世。接着给老人梳头、洗澡。洗尸时要剪下老人指甲、用黄蜡胶好,用布包起来放在长子的衣柜里,表示能继承老人“创业维艰”之志。再给老人换上寿衣、鞋袜,包头要由左至右反包,衣裤穿单不穿双,鞋子左右反穿。入殓后,停于正堂前,(或按男左女右停于屋左、右两边),然后请祭师来唱《指路歌》,指引“亡魂”回到祖先发祥地去。安葬时要“打老牛”,此时母男家,妻具家及兄弟姊妹都要牵牛邀人前来下祭,与全寨老幼一吃喝数日。
部分“白苗”人死要为之穿白衣,并用竹子或细本条编成一框架,盛尸于 内,停尸堂中,出葬前三天要为死者猖丧歌,入夜,为亲友者,必来慰藉,坐卧相陪。部分苗族尸体入殓入棺后则用寐布包好吊在屋内供亲友吊唁,择日埋葬。
苗族历史上墓式多行土葬,为堆土横葬,不用棺,也不垒坟。民国时“自人死时即敲鼓吹芦鳖以乐鬼,昼密不停,鼓间数秒一敲,丝间数分一吹,直至埋葬而后已”;埋葬之前,子孙要“朝暮蒲食”,并“以酒肉喂塞死者之口”;选择坟地时,“以木棒一条拼力向空抛掷,就棒落横则横葬,斜则斜葬。掘地成穴,置板于内,舁尸板上,乃四周设板,加盖而掩之,乃筑土”,头朝右脚向左,表示死者亡魂要转回北方故士去。清代后,受汉族影响才有部分地方陆续改为顺葬,有的还仿效汉族包坟立碑,勒文序传!现在已经和汉族葬俗差不多!
来源《毕节县志》。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