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繁华蜀地‖安得广厦千万间
上期说到唐诗中的繁华蜀地杜甫草堂,诗人杜甫写下《堂成》《江村》《水槛遣心二首》等名作。本期继续讲唐诗中的繁华蜀地,看看诗人是怎样描写蜀地中的人和事,又有哪些值得回味的故事?
唐肃宗上元二年春,锦江水徒涨,水势滔天。诗人杜甫面对此景写了一首七律,表面看是写洪水景色,其实是自己写诗的创作态度和体会。这时,诗人的水平已经很高了,可他毫不满足,力求在诗歌艺术上达到更高的境界。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著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诗的意思是:我这人性格和一般人不同,对好的诗句特别入迷。所写的诗句如果不使人惊叹,那至死也不罢休,非改好不可。到了老年却改变主张,写诗简直是随意而成。写的熟了,挥笔立就,用不着在春天对着花鸟而苦吟了。在草堂的水边新添了栏板可以垂钓,栏外放下木栈便可作为钓舟了。怎样才能与陶渊明和谢灵运一样的高手共同切磋,与他们一道写出名篇佳句流传人间呢?
唐肃宗上元二年秋八月,一场暴风袭击了杜甫居住的浣花溪畔的草堂,将房顶上盖的茅草吹走。接着是连绵不断的秋雨,房子漏雨没有干的地方,整夜都不能休息。就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回忆起了战乱以来的痛苦,联想到天下还有多少个和自己一样不幸的寒士,于是写下极其著名的七言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至今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的意思是:八月的一天,秋风怒吼,卷走了我房上的几层茅草,茅草飞过浣花溪洒满了江边,有的挂在高大的树梢上,有的沉入了池塘底。南村的孩子们欺负我老而无力,居然当着面做小偷,公开地抱着我房上的茅草跑进树林。我呼喊得唇焦口燥也没用,只得回来倚着拐杖叹息。转眼风停了,乌云遮满天空,好像夜色即将来临。家中那么多年的被褥又硬又凉,孩子睡时乱蹬被子都破了。房间里床头到处漏雨没个干的地方,可这雨呀下起来没个完。自从安史之乱后就睡得很少,在这慢慢的长夜中被褥沾湿,如何能挨得到天亮啊!怎样才能得到宽大的房子千万间,让天下的贫穷人都有住处而欢笑,在暴风雨中也安稳如山!唉!如果能够立即在眼前见到这些房屋,就是我这茅草房吹倒冻死了,我都心甘情愿啊!
诗人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到成都后,第二年春天,他去游览了成都的武侯祠,面对肃穆的祠庙多所感慨,写出了下面这首及其著名的七律: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的意思是: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在哪里呢?就在成都城外长了许多高大茂密柏树的地方。丞相他早已逝去,只有石阶下碧绿的芳草,显示出春天的来到。在那浓密的树叶后面,黄莺突然在婉转地鸣叫着。想当年刘备三顾茅庐,与诸葛亮共商天下大计。诸葛亮辅佐刘备和刘禅两代,创业守成,费尽了他的一生心血。丞相多次领军伐魏,没能获得成功,不幸先去世了,使后代的英雄豪杰们回想起来,禁不住会悲伤难忍,泪湿衣襟。
唐诗中的繁华蜀地,到本期为止讲完了。感谢热心读者的阅读和点评。下期将以新的形式与读者见面。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