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视听】宝爸宝妈请注意,关于宝宝的这些事,你必须知道!

关注医疗新动态,
了解健康小常识。
各位听众大家好!
欢迎周一到周日,
午间4点、下午7点、晚间11点,
锁定FM100.6《双河之声》
“双河视听”栏目。

本期节目为您邀请到的嘉宾是
第五师医院儿科主任杨小平,
为大家解答有关儿科治疗方面的内容。

此次广播直播期间
“双河融媒”抖音进行同步直播,
直播间在线观看人数达上千人次,
在线互动上百次,
回答粉丝提问56次。
直播反响热烈,
得到粉丝广泛好评!
20220210五师医院儿科杨小平00:0026:39未加入话题
新生儿病区和普儿病区有什么区别?
新生儿和普儿只是年龄的区分。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28天的小婴儿,抵抗力更低,病情变化快,疾病更为复杂,需要更细心的护理及更专业的医护人员。为提高对新生儿的救治水平,我科于2018年建立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目前,我科已具有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脑炎、新生儿缺血缺氧行脑病、新生儿溶血症等高危新生儿的救治能力。2021年7月29日,我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通过五师地区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评审,建立了向团场及周边地区辐射的新生儿救治网,更好的为本地区新生儿服务。
普儿区主要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在援疆专家的带领下,我科成功开展了儿童支气管镜技术,在重症肺炎、长期咳嗽、气喘病人以及支气管异物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黄疸是什么?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如果是生理性黄疸,妈妈就不需要担心,因为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发现超过了生理性的范围,就必须注意是不是有其他的病变,所以妈妈要特别注意宝宝回家后的肤色变化。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在出生2-3天后,就可以用肉眼看出皮肤有点黄,在5-7天到达高峰,9-10天多半就会消失,最迟不超过14天。早产儿相对出现黄疸的时间早,高峰持续时间长,黄疸消退完时间也相对长。但早产儿脑的防御屏障相对差,黄疸更容易进入到脑内,引起脑损害,更要引起重视。
病理性黄疸是指除新生儿生理黄疸外,比如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之内就发现黄疸,是“早发性黄疸”。黄疸指数一下升太高,一天增加5mg/dL以上,这种情况比较常见的是溶血型黄疸,通俗来说就是妈妈和宝宝的血型不合。黄疸指数升得太高,达到或超过15mg/dL,并且持续的时间很长,这时候就需要注意了,一般生理性黄疸持续的时间是7-10天,如果超过两个星期就要及时就医了。
母乳性黄疸,很多人会认为喂母乳与黄疸有关,其实并不尽然,专家认为要把其他造成黄疸的原因都排除,才能说是因为母乳造成的黄疸。其实母乳性黄疸有一个很好的鉴别方法,如果新生儿一般情况好,皮肤颜色呈金黄色,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高度怀疑母乳性黄疸时,可以给患儿暂停母乳3天,改为奶粉喂养,这时黄疸值明显下降就可以证实为母乳性黄疸。
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溶血、感染、缺氧、喂养不当、全身代谢性疾病等都有可能导致黄疸的升高,大部分还是多种原因综合引起的,要预防黄疸引起的不良后果,最好还是检测黄疸指数,在黄疸上升期需要每天检测,黄疸下降期每2到3天监测一次,一直到黄疸指数正常。
儿科有哪些常见疾病?
儿科最常见的还是呼吸道及消化道的疾病,比如扁桃体炎、喉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胃肠炎、肠炎、肠梗阻等。近年来婴儿喘息性疾病也越来越多,比如毛细支气管炎、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等。有些幼儿,一到秋冬季,经常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经治疗稍有好转,停药后,又反复出现。这是因为孩子抵抗力差,要从增强体质着手,增加免疫能力,减少发病次数。
婴幼儿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1.保障室外活动时间,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加强锻炼,通过游戏、跑步、做操等运动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免疫力。
2.活动室及卧室经常通风,常晒被褥,室内空气保持清新。教室配备空气净化器,每天使用2-3次,每次1-2小时。
3.适当地让孩子经受冷、暖不同气候的刺激,使他们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4.做到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食谱要符合国家规定的营养标准。少吃肥腻、甜食品,清淡饮食。
5.在感冒流行期间,提醒家长不要带幼儿去公共场所。特别是上学的儿童,在疾病治愈后不要急于上学,这时儿童免疫未恢复,很容易发生再次感染。
6、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做好食具的消毒工作,培养幼儿形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避免腹部受凉。腹部受凉后,肠蠕动加快,除感到疼痛外,会使食物、水分和肠内容物在肠内停留时间缩短,吸收减少,同时出现腹泻。
五师医院儿科住院部电话0909-2278314,听众朋友如果有儿科疾病方面的问题可以电话咨询。


来源 | 第五师双河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 | 俞传标
责任编辑 | 李海霞 李芳芳
执行主任 | 毛艳
审核 | 何其标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