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新生:越南游记(十)李常杰庙
当我们驱车过慈山市区回河内,沿红河堤坝行至龙编大铁桥附近时,见一两层塔式牌楼,上书“李太尉故乡”,便下车走了进去。路西侧有一大祠堂,祠堂东北两面皆为村庄,村后面便是红河。祠堂西边地势稍高,上有一片庙宇式的建筑,进去一看才知道这就是为了纪念李常杰而建的李太尉庙。整个庙宇分两部分,主殿区为一座四合院式建筑,四根石柱山门后便为二层重檐的亭台,中摆一大香炉,供焚香膜拜用。正中为三座七开间的大殿,正殿大门紧闭,从门缝可见塑有李常杰塑像,书有“神武将军”,左右两殿现已改为展馆,分别陈列一些古代兵器和介绍李常杰生平事迹的文字,重点介绍所谓打败北宋军队的“如月江大捷”。另一片区则建有祠堂、亭台楼阁,并立有牌坊和石碑。

河内李常杰故乡坊门
李氏统治者虽然表面上臣服于中国的宋朝(李公蕴刚即位就请求宋朝册封),但是当他们自感羽翼丰满后,立即开始了侵犯宋境的活动。据史料记载,李太祖、李太宗、李圣宗时期,均派兵入宋境,“掠人畜甚众”,“焚室庐而去”,波及广东、广西境内数百公里。其中,1060年,安南李朝谅州牧申绍泰借口追捕逃犯,领兵入侵宋境,抓走宋朝指挥使杨保材及士卒、牛马等,还杀了宋朝的五个巡检。后来,北宋采取了一些措施,边境的地方官员做了一些防御的准备工作。正当广西安抚使于靖与李朝使臣谈判要求归还被劫人口时,李朝方面蛮横无理地加以拒绝。岂料这竟成为李朝大举入侵的借口。
1075年十月,李朝辅国太尉李常杰率十万大军,分水陆两路大举进犯。水路由永安(今越南芒街)乘船渡海侵犯钦、廉二州,然后与陆路之兵汇合,合围邕州(今南宁)。李常杰围攻邕州城持续了四十二天。当时邕州城内守军仅两千余人,但是,知州苏缄带领全城军民对入侵者展开了殊死战。史籍记载,“交人围邕州,知州苏缄悉力拒守,外援不至,城遂陷。缄义不死贼手,命其家三十六人皆先死,藏尸于坎,乃纵火自焚。城中人感缄之义,无一人从贼者”。安南军队攻入邕城后,“尽屠五万八千余人,并钦廉州,死亡者几十余万人”。李常杰还“俘三州人而还”。

李常杰庙
面对肆无忌惮的入侵和野蛮屠杀,北宋忍无可忍,只得派兵反击。当时正值王安石变法时期,北与辽契丹政权隔白沟对峙,西要抵御西夏李氏政权的频繁侵扰,国内因变法引起的矛盾众多,非不到万不得已恕难派兵。
以“老于边事”的范仲淹部将郭逵、赵卨为正副招讨使得宋军很快将李朝军队赶了出去,收复邕州等失地。后为严惩李军而进入越南。据宋朝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篇》记载,郭逵、燕达等率宋军“抵富良江,未至交州三十里。贼舣战舰四百余艘于江南岸,我师不能济,欲战弗得。达请示弱以诱贼,贼果轻我师,数万众鼓噪逆战,前军不利。逵率亲兵挡之,达等继进,贼少却,叱骑将张世矩、王懋合斗,诸伏尽发,贼大败,蹙入江水者不可数,水为之三日不流,杀其大将洪真太子,擒左郎将阮根,乾德(即李圣宗)惧,奉表诣军门乞降,……乃班师”。
越南的史书《越史通鉴纲目》的记载是:宋军“来侵,帝命常杰领兵逆击,至如月江大破之。……郭逵复引兵西进,直至富良江,官军乘船逆战,宋军不能渡。乃伐木治攻具,机石如雨,官船皆坏,官军为所袭击,死者数千人。帝因遣使诣宋军门纳款,以求缓师,宋人……从其请”。

李常杰庙
将上述记载互相印证,可以看出宋朝这次反击战的梗概:郭逵率军进入越南后,曾与越南军队在如月江发生战斗,宋军失利。后来,宋军重新部署,继续进击,在富良江(今红河)设计大破越南水军,李朝的皇太子洪真丧命,李乾德害怕了,向宋军交了投降书。双方议和,然后宋军后撤回国。
也就是说,宋军先败后胜,即先在如月江败,后在富良江胜,并斩杀李朝洪真太子,越南的《越史通鉴纲目》也承认有此事。但近来许多越南书籍却将他们的先胜后败改为先败后胜,即先在富良江败,后在如月江大胜。《越南民族历史上的几次战略决战》〔越·潘辉黎等著〕却说:“洪真、昭文二皇子奉命指挥四百只战船运载二万名士兵,万春溯如月江,对郭逵的营寨展开一次大规模进攻。这是对敌人最大军团左翼和主将郭逵大本营的一次正面进攻……负责指挥的两位皇子和几千名将士牺牲了……就在当日夜晚,李常杰亲率大军跨过如月津偷袭北岸的宋军营寨。”还说到他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宋军是在“一片混乱中撤退”。
可见,潘辉黎等人在1976年出版的这本书,把在河内北部地区爆发的那场战争,说成是先败后胜,即洪真、昭文二皇子的败亡及二万水军的失败在前,李常杰在如月江打败宋军在后,其目的很明显,就是将最终胜利的冠冕戴在自己的头上,这不仅与我国史实记载不符,也与他们自己的史书记载不符。历史决不是一个任人装扮的女孩子,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应当说郭逵、赵卨的进攻作战是先败后胜,与李常杰打了个平手。当然,北宋军也受到很大损失,但基本上还可稳定战局。宋军是在李朝乞降求和的情况下才班师撤退的,并在撤退中乘势收回了被李朝侵占去的广源州(今高平省)等四州。我国学者历来对这场战争我北宋军队先败后胜、李朝军队先胜后败这一历史事实持肯定态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越南》一书第三章说到:“1076年3月,宋朝命郭逵、赵卨等领兵攻入越南,先败后胜,于富良江大败越军,击杀越将洪真太子,后来两国重归于好。”

李常杰庙
我第一次听到“李常杰”这个名字,是在1974年。那年我南海舰队与南越伪军的西沙之战,我猎潜艇曾击沉击伤各一艘南越的驱逐舰,其中的一艘舰名就叫“李常杰”号。2016年6月奥巴马访问越南时,曾引用了李常杰的那首诗:“南国山河南帝居,截然定分在天书。如何逆虏来侵犯,汝军行看守败墟。”余留河内一带仅仅数日,便见到多处修葺一新的李常杰庙,这说明李常杰在越南确实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但应如何正确地评价利用这个历史人物却是大有讲究的。我感到李常杰确实是越南李朝时期的一员战将,打过一些胜仗,特别是在攻掠占城(越南中北部)、哀牢(老挝)及我国两广地区,立有战功,但与讨伐李朝的北宋军队也仅仅是打了个平手,如此而已。更遑论其发动的几场战争性质如何了。但他那句充满了自信和独立意念的“南国山河南帝居,截然定分在天书”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过至今也不解他所说的“天书”在哪里,“南国山河”也并非自古以来就是“南帝”居,在公元968年前的1170余年里,就始终置于秦、汉、晋、唐等朝代的郡县治理之中。

作者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