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有电百年”侧记:镌刻百年时光,续写星汉灿烂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胡兴昊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沿登泰山的“第五条路”,一路攀登至玉皇顶,纵目远眺,气象万千,泱泱汶水与新时代下的万家灯火交相辉映,一个网架坚固、装备先进、运行可靠的现代化电网星罗棋布于泰山南北、汶河两岸,为城市发展打通“任督二脉”,为泰安强市名城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强劲动力。
1922年,第一盏电灯点亮了泰安有电的历史。从寥若晨星到灯火阑珊,电力陪伴泰安度过了百年春秋。
世纪追光 恰是百年风华正茂
铭记历史,才能更好的擘画光明未来。泰安有电的年份,要追溯到1922年,汶上县人刘锡山在东平县城清销衙门处开办“火磨”(即面粉加工厂),安装了一台10马力内燃机带动一台发电机发电照明,刘锡山可能不曾想到,正是这一盏照明灯,开启了泰安地区用电的历史。
解放前,中华大地战火纷飞,电力工业发展极度缓慢。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泰安地区电源规模化建设开始起步。1953年,泰安电厂正式建成发电,为当时电力紧缺的泰安持续输送动力,为泰安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五年后,泰安电网第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神莱线、莱新线及莱芜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破解了泰安地区地方电厂孤网运行的局面。
但随着泰安地区工农业生产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力供应面临严峻考验,制约着泰安经济社会发展。“做饭靠冒烟,吃水靠双肩。”这是缺电年代的真实写照。为解决缺电缺动力的“困局”,1983年4月20日,泰安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在南流泉村建成投运,泰安电力发展掀开崭新的一页。
2004年12月,国网泰安供电公司承担的500千伏泰安输变电工程配出项目全面完成并一次送电成功,泰安电网承载负荷显著提高,最大负荷过百万千瓦,达到100.1万千瓦。截至2010年,泰安电网最大负荷为209.24万千瓦,公司售电量成功突破百亿千瓦时大关,跻身大(一)型企业行列。
电网建设日新月异,电力发展驶入“快车道”。“十三五”期间,泰安电网“三横五纵”供电格局全面形成,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国网泰安供电公司攻坚克难、抢抓先机、率先突破,高标准完成山东省内首座220千伏天平智慧变电站建设工作,该项目的成功投运使城市的供电可靠性得到了大幅提升,为泰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纵观今日泰安,用电水平的巨大变迁,背后折射的是泰安电网建设的高速发展。现如今,泰安电网形成以三座500千伏变电站和4座统调电厂为支撑,220千伏分区域环网运行,110千伏深入负荷中心的坚强协调网架,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提供坚强电力保障,为泰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村村通”“户户通” 通往美丽乡村
“春季苗子长的特别快,离了水可不行,现在这电机一开,哗哗的水就流进苗子地里了,这么方便以前想都不敢想!”2022年3月2日,泰安化马湾乡水峪村的刘大叔看着自家正在灌溉的苗地,乐开了花。
从“一穷二白”到大电网全覆盖,以前不敢想的景象,到如今成为了现实,农村电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让更多农民用上电,泰安市各级供电部门积极发展农电事业,加快农村电网建设,大力实施“村村通”工程建设。1994年,东平县单楼通电,标志着泰安市告别了有无电自然村的历史。
虽然“村村通电”已实现,但仍有33326户农家,约10万人以煤油灯为伍、与黑夜常伴。
“山这头一家,山那头一家,为了给一户人家通电,要立30多根电线杆。山里当时不通公路,工程队都是人抬肩扛才把线架起来的。”泰安电业局参与户户通电工程建设的刘建说。
1995年,泰安电业局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向户户通电工程投入资金360多万元,出义务工16825个。同年6月6日,市委市政府在化马湾乡水峪村召开全市户户通电新闻发布会,宣布全市138万户城乡居民全部告别油灯照明的历史,至此散落在边陲乡镇、山谷沟壑中的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户户通电工程全面告捷。
随着农村用电需求不断增加,电力不仅带去了光明和温暖,也为靠山吃山的农民带去了致富奔小康的希望。1998年,农网改造与农网建设同步进行,自建国以来泰安市投资最多、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次农村电网改造拉开了帷幕。
夏战“三伏”与日斗,冬战“三九”与寒博。供电员工勇挑重担、排除万难,在三年内改造村庄3550个,低压线路12474.4千米,田间农舍到处都是他们架线改造的身影。
“以前电压不稳,经常停电,村里产业发展不起来,脱贫非常困难。”曹家庄村岳首民宿的负责人曹运亮说,“现在不一样了,开全电民宿都不用担心用电问题了!”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二十年多来,电力不断为脱贫攻坚增添动力,现如今,光伏发电成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乡村工业、旅游业快速发展,电气化种养、电炒茶、全电民宿等电能替代示范项目层出不穷,不断为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助力。






“绿色引擎” 助推“双碳”目标前行
2022年1月21日,由国网泰安供电公司承建的全国首座电动汽车应急充电舱在泰安济广高速东平服务区建成投运。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电动汽车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新趋势。2011年初,国网泰安供电公司积极推动新能源建设发展,建成投运泰安市首座电动汽车充电站——安家电动汽车充电站,为日后泰安市充电设施系统的接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泰安赋能。经过十年的发展,交通领域的电能替代整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电动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国网泰安供电公司持续优化泰安地区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布局,推动“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纳入“泰安市为民要办的十件实事”,2021年建成303台有序充电桩,服务电动汽车充电3024.49万千瓦时,为电能替代提供“新引擎”,为绿色发展贡献泰电力量。
在国家新能源政策的推动下,泰安市积极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2015年3月28日,泰安肥城荒山光伏电站成功并网发电,泰安地区第一座地面光伏发电站顺利投运,泰安供电公司全力奋斗在服务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并网接入和建设工作中。
“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不仅节省空间、节约成本、绿色环保,还可以作为一种收益稳定的投资方式。”徐家管庄村村民吕向东家早在2017年就通过国网泰安供电公司的“一站式”验收并网服务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房屋顶摇身一变成为了“发电站”,与蓝天交相辉映。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分布式光伏接入百姓家中,光伏发电,成为泰安加快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一步。
长期以来,国网泰安供电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强电网结构,为新能源接入提供了坚强保障。同时,积极配合政府和企业做好资源普查、试点建设等工作,坚持“新能源+储能”,推动新建集中式光伏配建储能,积极引导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按照“光伏+储能”方式推进,持续提升消纳水平。
同时,国网泰安供电公司不断优化电网结构,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山东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服务全国首座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顺利并网,为泰安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多年来,从推动“两个替代”到加快电气化进程,从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到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路径持续优化,但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始终未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资源为清洁能源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黄河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泰安势必将迎来产业发展新机遇,面向“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要求,面向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新征程已经开启,绿色将是泰安发展不变的底色。



电力“挑山工” 彰显责任与担当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泰山上仅有一条来自泰城变电站的10千伏泰山线为电灯照明设备供电,为了满足泰山的电力供应,建设作为山东省海拔最高的35千伏变电站和当时中国的第一条客运索道刻不容缓。
泰山地形走势复杂,在山上架设的每基杆塔都必须因地制宜、独立设计施工,加之山上没有通车的路,电缆、铁塔等设备全是靠电力“挑山工”们手抬肩扛人工搬运上去,难度之大让人难以想象。
“冬天特别冷,水壶里的水结了冰,就在溪边喝点凉水啃煎饼。”当年参与建设的庞兴山回忆道。1983年,35千伏中天门变电站正式投运,泰山电力“挑山工”将责任与信念镌刻在了这座巍峨雄奇的大山上。
自从有了这条输电线缆,便有了巡线工。在巡线工日复一日的踩踏下,长年累月竟硬生生踩出了这条登泰山的“第五条路”。
岁月变迁,四十年时光流转,泰安电力人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奋斗在登泰山的“第五条路”上。2021年,泰山深处的35千伏中天门变电站经历五次改扩建,高质量完成智慧化改造,泰山电力“挑山工”不断向上攀登,在泰山岱顶新建10千伏电缆线路3500米,源源不断的电力从海拔1523米的岱顶智慧供电服务站输送出来,为大美泰山赋能。
挑担不畏难、登山不畏险、坦途不歇脚、重压不歇肩,在危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到处都是泰安电力人冲锋陷阵的身影。在黄河-东平湖20年未遇的重大汛情抢险中,33支突击队342人闻令而动、听令而行,连夜架设照明线路17.05公里,安装照明灯1118盏;河南特大洪涝灾害致使电力设施严重受损,101人主动请战驰援河南,奋战168小时圆满完成抢修任务,为灾区停电人民带来希望与光明。
在疫情还未消散褪去的今天,泰电人又全力投身到服务百姓的工作中去,国网泰安供电公司积极开展阳光业扩透明高效行动,方便市民足不出户办电,大力推广“网上国网”,实现注册绑定数量超过105万户,“网上办电”成为新常态,办电讯息“更公开”,平均接电时长缩短23%,“获得电力”便利度保持100%。
“我今天来办理房产过户,没想到用微信扫了一下二维码,就同步办理了电力过户,真是太方便了!”2022年2月28日,在泰安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办理房产过户的吴先生高兴地说。
优质服务是供电企业的生命线。国网泰安供电公司始终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强化优质服务,大力实施供电营商环境提升工程,创新服务方式,加快构建“互联网+”供电服务新模式,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共享,实现“刷脸办电”、用电业务“一窗受理”、外线审批“一链办理”,不断提高获得电力便利度,让办电更“暖心”。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一百年前,光影初现;一百年后,银线纵横。一段段历史串联起了泰安有电百年的光辉历程,坚强电网的背后得益于一代代电力人不忘初心,守望相助,以“挑山工”的姿态接续奋斗在攀登路上,用双手在山水间编织输电大动脉,架起纵横畅通的坚实电网。
下一步,国网泰安供电公司将发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奋斗精神,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向下一个百年征程。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