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孤独症日|“星星入园”,顺德学前融合教育的二十年探索

如果你的孩子是“星星的孩子”,你希望他进入普通幼儿园吗?

如果你的孩子是普通幼儿,你希望他和孤独症儿童一起上幼儿园吗?

在现实中,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很难达成一致。4月2日是第15届“世界孤独症日”,今年的主题是“全民高质量的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是孤独症的儿童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但在实践中也遭遇着诸多挑战。

在佛山市顺德区,有一位园长经过20多年的深耕厚植,打造出一支融合共生教育的顺德幼儿园方阵,130多名孩子从这里升学,迈入社会。今天,一起来听听她的故事。

打破隔离

3月29日下午,放学时间,容桂东逸湾英伦幼儿园门口,家长排着队等待接孩子。小宇在外公的陪伴下,从幼儿园走出来,穿过人群的小宇像一朵没入大海的小浪花,并不起眼。

但在20多年前,像小宇这样的小浪花在进入幼儿园后曾激起千层浪。东逸湾英伦幼儿园总园长、顺德机关幼儿园原园长陆月崧还记得,2000年,她遇到了一个脾气古怪的孩子,“不听指挥,经常搞破坏,一有冲突就大喊大叫,而且喜欢在地上打滚。”

所有老师都对这个孩子束手无策。更无奈的是,这个孩子的妈妈本身也是幼儿园老师,当其他家长指责她没有教好自己的孩子时,她只能默默流泪叹息。

陆月崧在观察孩子们上课。蒋晓敏 摄

陆月崧花了很长时间去观察这个孩子,发现他在家人面前很听话,但一离开妈妈就变得焦躁不安。为了他,幼儿园和家长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了全国权威的孤独症评估专家、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的邹小兵教授进行诊断,得出了这位孩子患有轻度孤独症的结论。

得知结论后,陆月崧的第一反应出乎所有人意料,她没有建议家长送他到特殊学校,反而是顶着巨大的压力,主动接纳他入园继续就读。

“那时候开展融合教育的幼儿园几乎没有,所以反对的声音当然很多。但我认为无论残疾还是健康,无论男孩还是女孩,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享受自己唯一的童年,享受公平、优质的学前教育。”陆月崧说。

不仅要接纳,而且要打破隔离,让这些特殊需要的儿童和普通学生一起学习。但在当时,幼儿园的老师都没有特殊教育专业背景,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陆月崧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同意家长进入教室进行陪读。

这意味着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家长眼皮底下。陆月崧说,为了打消老师们的疑惑,她把有陪读需求的孩子首先安排在自己女儿任教的班上,同时也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要理解老师,而且要和老师一起帮助所有孩子。

就这样,从顺德机关幼儿园开始,再到大良万圣怡幼儿园、容桂东逸湾英伦幼儿园、均安鹤峰大地幼儿园,陆月崧带领她的团队,为顺德学前教育走上了一条探索融合共生教育的新路。

融合共同体

“三年以来,彬彬一点一滴的进步与身心的成长,无疑给我们全家原本迷茫苦涩的心灵在黑暗中透进了一束光,让我们全家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清晨五点半,在收到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彬彬的妈妈微信发送的这段话后,陆月崧感慨不已。她记得三年前彬彬入读东逸湾英伦幼儿园时,由于喜欢模仿大家的动作,经常在班上大声尖叫,揪同伴的头发、拉女孩的裙子等等,被同学们慢慢地疏远。

“这个孩子语言发展得很好,记忆力也不错,有一定的社交意愿但缺少正确的办法。”彬彬的班主任黄文锋说,通过对其行为的分析,决定采用体育游戏培养他的社交能力,比如“搭肩膀变火车”“垫子上滚香肠”“平衡木大战”等等,让他在集体中得到最大限度的融合机会。

如今的彬彬,不仅融入了集体生活,还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让每天在北滘和容桂之间往返奔波的家长感到很安慰。

事实上,这些年来,顺德这些开展融合共生教育的幼儿园,通过自我培养、流程规范、资源整合等途径,提升教师的融合素质教育,解决幼儿园“敢接、会接”特殊需要幼儿的问题。

价值观念与教育目标,教育手段与资源调配、实现路径,教育内容与实施方法、评价方式……在一点一滴的摸索中,他们创造了一套又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形成了《幼儿园融合共生教育标准化服务流程》和《融合共生幼儿园校园建设标准》。

“20多年来,我们很多老师,需要面对坐在教室里‘陪读’的家长,有时甚至一个班就有两位‘特儿’家长。但老师们仍泰然处之,联手共研,帮助了一个个孩子和一个个家庭,大量生动的案例和有趣的故事,背后是他们付出的无数心血。”陆月崧说。

不过,很多时候,幼儿园老师需要面对的不仅是这些特殊的孩子,更有他们濒临崩溃的家长。他们有的会在幼儿园门口抱头痛哭,有的放弃工作给孩子陪读,自费参加特教培训,请专家上门指导,承受着普通家长无法想象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开展早期干预和专业培训、提升他们在融合教育的参与度……好几位家长在改变观念和策略后,还成了特教老师。

除了他们,让普通幼儿的家长接受特殊儿童入园,也是一道难过的关。20多年来,从接纳第一名幼儿开始,这些幼儿园遇到过重重阻力和困难,出现了普通幼儿家长不接纳和投诉,甚至提出退学的情况。

融合教育,首先要致力于建立一个融合共同体。

“我园在2000年开始开展融合教育,如果您孩子的班上有特殊需要儿童(如孤独症、唐氏综合征等),您能接纳并给予帮助吗?”

这是顺德区机关幼儿园在每年的新生家长问卷上提出的问题之一。在入园之初就争取与家长在幼儿教育和融合教育方面达成理念共识,成为他们践行融合教育的首要条件。

多次召开班级家长会、一个个约谈、利用特定关注日宣传……不仅如此,陆月崧还定期组织专家培训,提高家长对融合共生教育价值的认识,让他们意识到通过接纳特殊需要儿童,普通幼儿可以学会尊重、关心、包容,有利于培养他们正向的态度、同理心与责任感。

渐渐地,这些家长从不接受到理解,再到主动帮忙。而随着这些年社会对孤独症的认识不断加深,“星星的孩子”更加融入集体的汪洋。

照进一束光

小宇的外公谭年学已经从湖南郴州来到顺德快一年了。已经退休的他,接棒女儿,走进幼儿园给小宇陪读。两年前,当小宇诊断患有孤独症时,一家人经历过绝望、逃避、自暴自弃、怀疑人生各种心理历程。

“我们甚至找不到一家幼儿园能接收他。”谭年学告诉记者,当时女儿在广州番禺一家公司当服装设计,得知顺德有这样能接收小宇的幼儿园后,马上辞职搬到了顺德,甚至还因此在容桂买了一套房子,就近照顾孩子。

短短一年,小宇的变化令他们喜出望外。“以前小宇不会说话,现在不仅对话没问题,英语都能说。以前他喜欢跑来跑去,有时候还会吐口水,扔东西,现在基本没有了,这些都是老师牵着他的手一步一步教会他的。”谭年学说,入读后才发现,融合环境的创设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只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孤独症儿童完全是可以随班就读的。

在容桂东逸湾英伦幼儿园,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蒋晓敏 摄

如今,在看到小宇的进步后,女儿决定不再陪读,选择重回职场。而平时喜欢吟诗作对的谭年学每天看着外孙的进步,灵感奔涌,欢喜得经常写诗写文章表达感激。

“我们是星星的孩子/很想和地球孩子一样健康快乐成长/感动和微笑是我们共同的信仰/快乐和忧伤你们和我一起分享”……这首在今年世界孤独症日创作的诗歌,表达着他对顺德融合教育的深深感谢。

如今,从孤独症患儿到唐氏综合征等特殊需要幼儿,从顺德区内,乃至从禅城、南海甚至广州远道而来的家长,130多名从陆月崧带领的幼儿园毕业的孩子,95%能顺利升学,他们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已经参加工作。

这也是陆月崧坚持二十多年的最大动力,但她呼吁更多的同行者。“其实融合共生系统是由幼儿园、社会、医院、特教机构、家庭等共同组成的,我希望未来政府倾斜更多资源,整合各方力量,让‘星星的孩子’逐步走出孤独的世界。”陆月崧说。

【南方日报记者】蒋晓敏

【作者】 蒋晓敏

佛山大课堂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