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上海抗疫是一场事先并不张扬的国运战
❶ 两条路线之争
在《<赛博魔都2022>:上海疫情期间的三则寓言》 一文中,我说到一个观点:
无论是“端着红酒做检测”还是“临时解封购咖啡”,当地政府对防疫的理解还不到位。
结果就有读者给我留言指出,这是个人行为,为什么和当地政府的态度扯上关系了?
这里再解释一下。
有人说以上抗疫花边新闻让人感到很不舒服,反映了上海人高高在上、“爱面子”的心态,这种说法没讲到点子上,甚至是不公平的。
与上海人打交道的人应该知道,“讲体面”并不是上海人的坏毛病,事实上,他们对于个人/组织的界限非常敏感,特别强调“拎得清”,也就是:
任何人/组织都要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所以你会看到,真正讲体面的上海滩“老克勒”是真的低调而有分寸,不喜欢出风头——就如同珠三角人民喜欢“闷声发大财”,而不是“拿着大哥大、讲着粤式普通话”一样。
那么,此类新闻背后推手是谁?
先问一个问题,如果说起前段时间对上海防疫的印象,你第一时间想到什么新闻?绝大多数人会记起“精准防疫”的暖心例子,比如迪士尼的烟花,最小疫区的奶茶店、红酒加咖啡、机器狗防疫巡逻……你会在心理上对上海防疫的先进性,对当地人性化的“网格管理”表示钦佩,对上海市的人文社会环境充满信心。
你会这样想的,投资者也这样想——而这就是当地政府愿意被外界看到的城市营销策略(注:在此只陈述事实,并不持褒贬态度)。
事实上,一个“买咖啡”的花边新闻直接上了各平台热搜第一,这不太可能是自然发酵的结果,因为它并不具备真正的新闻价值,也不符合全国范围内的主旋律。
所以这个案例的价值,在于体现了当地政府的微妙抗疫心态,也就是既要“保防控”又要“保经济”,在“动态清零”和“有序放开”之间反复横跳、下不定决心引发各级人员思想不统一的尴尬现状。
因而你会看到各类自媒体篇篇10w+的雄文,以及类似于这样的“催泪”视频:

他们的基调都是一样的:
上海是全国的上海,是肩负起经济建设重任的上海,是2020年净上缴中央税收为正的8个省份之一,上海不能封不能停…
意思就是,上海为了全国兄弟省份的转移支付忍辱负重,不敢封城,让人泪目……
这个理由站得住脚吗?
我在《广东跻身12万亿GDP俱乐部,但一个问题正变得刻不容缓》一文中说到,2020年全国31个省市中,净上缴中央税收为正的省份中,广东省以7,308.3亿元居于首位,比第二名上海市高出33.29%。

试问,作为广东省经济发动机的珠三角地区,是不是也面临着“封城”造成经济损失的难题?可深圳市有没有拿着这一点而拒绝封城?
面对疫情,是动态清零还是有序放开,这是一个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需要考虑生命、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等多方面因素的重大决策,不是单方面的疾控专家、经济学家、地方官员可以决定的。因为这个影响深远的决策,实质上是在两个利弊鲜明的选项中做权衡。
一方面,动态清零并非高枕无忧的唯一答案:
①动态清零策略的改进能不能适应病毒进化速度还有待讨论。奥密克戎的传染率比原始毒株高2.4倍,而新发现的XE毒株又比奥密克戎BA.2传染性更强…
②动态清零对医疗系统的巨大压力。《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2020年)》披露,在2020年我国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居民为457.66万,比2015年增加了73.33万人;而2015年仅比2010年新增36.40万人。心脑血管疾病是最依赖于救治的重大疾病,5年内死亡人数翻番,显然与严格的抗疫政策有一定关联性。
③对国民经济的重大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武汉的GDP同比下降40.5%,与当时封城的极端策略有很大关系。
但反过来,有序放开也并非正确答案。尤其是毒株变异的情况下,一旦放开真的可能是有序变无序,而群体免疫下的医疗挤兑,将导致更严重的延误治疗。
以香港为例,疫情高峰期间香港的重症感染者住院率为0.15%。

以这个比例推算,放开躺平后,我国大约有200万患者需要住院。而国内医院病床数是700万张,使用率在70%以上。这意味着国内可支配病床数不到200万张,堪堪满足疫情放开后新冠重症病人使用。
但这是理想情况,请问在恐慌情况下,部分轻症状患者会不会强烈要求住院?患有基础病、慢性病的中老年患者要不要入院?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的中西部省份医疗资源挤兑怎么办?
所以中央反复强调顾全大局、全国一盘棋。因为这些都是严肃的问题,地方政府看问题时不能只顾及自己眼前这点得失。
当然,上海市探索的精准防疫也是有意义的。在前期这种策略也取得了非常好效果。
然而从今年3月开始,一切就变了。
这一波上海的疫情,是源自境外输入的奥密克戎病例。更快的传播速度、众多无症状感染者让原本有效的精准防控机制在追踪溯源上遇到了新挑战,表现为完全、完整溯源跟不上新传播的速度。当3月底病例数过万的时候,已经事实上宣告了原有防控组织的失效。
这时候当地政府就犯难了。坚持原有精准防疫策略有心无力,向外界公布现状采用新方案吧又感觉“被打脸”。加之各部门、各界人士的思想也没有统一,有喊着放开了搞活经济的,有说现在局面是暂时的坚持就是胜利的…因此当地政府就公布了以黄浦江为界的“鸳鸯火锅”防控。
众所周知,在大战前讨论是战是守实属正常,但兵临城下时决策者还首鼠两端,必然导致指挥紊乱、无法做到全员统一思想与行动。
“蛇无头不行”,这可能在事实上浪费上海市人们的高素质行动能力,以及基层组织的较高治理水平。
更悲催的是,疫情紧急之下,原本期盼的保经济策略也并未实现。4月3日晚,《经济观察报》发布了《周边海域“货船堆积”,上海疫情升级引发海运隐忧》,对上海市看重的外贸形势表示关注。

想象一下,面对车祸,一个耳聪目明身手敏捷的大好男儿,竟然脑子短路呆立路中央,既不咬牙闯过去也不识相退下来,后果会是怎样?
所以从4月起,国家有关部门加紧了与当地政府的沟通与指导。4月1日规定的场所码,和4月3日的全市抗原检测、4月4日的全市核酸检测一起,都是全向全市的紧急打补丁,说明上海之前秉持的所谓“重点区域检测、全市不封城”的精准抗疫策略被扫进了故纸堆,改而采用全城防控的歼灭战模式。
❷ 低调的国运战
4月2日,孙春兰副总理2日从吉林防疫第一线赶赴上海,调研疫情防控工作。孙春兰强调:
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尽锐出战、以快制快,用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
大战当前,上海市的抗疫策略终于统一了思想,清零还是放开不再是一个问题。
打仗就该有打仗的样子。当天晚上,72岁的孙春兰到长宁区新泾五村现场调研,了解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并指出,上海市必须切实推进流调排查、“四应四尽”、社区封控、服务保障;有关部门要发挥各自职能和专业优势,调集检测能力、医务人员、防控物资等资源力量,强力支持上海防控工作,同心协力尽快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4月3日晚,我国战略空运部队出动数十架次运-20大型运输机,把7个医疗单位、2000多名解放军官兵组成的援护医疗队送抵上海。

与此同时,兄弟省份们也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支援上海。
4月4日,被划出9个高风险地区、12个中风险地区的江苏省,毅然派出7500名采样队员赴上海开展核酸检测采样,而在此前一周,该省已经调派5000多名医务人员支援上海疫情防控工作。

4月4日凌晨,浙江省8个城市的7261名医务人员、1500名援沪方舱医院医疗队、三个血透中心的护士支援上海,这也是一周来浙江省第5次援助。

3月27日还在展开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的天津市,于4月3日派出250名医生和1250名护士支援上海,并承诺后续再支援500名医护人员。

包括河南、广东、安徽、山东、江西、湖北、海南、陕西、等众多省市的医务人员组建了国家援沪医疗队,将分批次抵达上海。其中,4月3日首批6000名医疗队员已经通过航空、高铁、公路运输的方式进入上海。

另外,上海周边省份与城市已经做好接受上海阳性人员的准备。

据悉,此次疫情歼灭战的目标,是4月11日之前实现上海市的社会面新增清零,4月18日进行有条件的重新开放。
因此,这一周的全国范围内的支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它决定了预期战略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决定了新形势下上海市及全中国的防控机制是否依然有效,为后续有序放开政策的制订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没错,哪怕你信奉的是放开躺平策略,也得有个极限承压测试吧。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是一场并不大张旗鼓,但却与全国人民息息相关的国运战。
因此,各级政府与单位都以最严肃的态度予以支持配合。河南省某机场的相关人员透露出昨天的航班信息如下,并骄傲地表示:
这么高频率、航班号连续的调度安排,仅在武汉封城、河南援助时候出现过,连去年的水灾中都没有这么密集!

当各省市政府与人民群众满怀热忱与使命驰援的时候,他们有没有先把自己的小算盘打得精精的、和上海分出个你的我的呢?
《庄子》曰: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❸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3月份出现的这波疫情,在一定程度上让上海斯文扫地。但不破不立,大家并不是幸灾乐祸或者竞相比烂,而是希望中国最优秀的地区在抗疫中有更好的表现。
毕竟上海是中国的上海,我们希望在一波波公共事件的危机后,中国能够一点点好起来。这个过程中可能有不少波折、反复,甚至出现各种遗憾与不完美,但是:
踟蹰不前就是最大的犯罪,勇往直前才可能夺取胜利。
1949年8月,某位伟人为新华社写过一篇社论,里面就前瞻性地指出:
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和定律。先进的人们…有责任去团结国内的中间阶层、一切还在动摇犹豫的人们,用善意去帮助他们,教育他们…叫他们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更多内容请访问公众号将军箭(jiangjunjian31)。左走天堂,右走金盆,弓开弦断,一往无前。本号关注财经与民生,虽是自娱自乐,仍求立足干货!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有没有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