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械里面的有效射程、最大射程、标尺射程都是什么意思?
翻到几年前的一个帖子,讲的是五六半改“精确射手步枪”的。评论区里前两条,都还在嚷嚷“1500米仍具备杀伤力”、“有效射程800米”之类的话。琢磨,也许可以写一个关于有效射程、最大射程这些东西是个什么概念的文章了,权当是做个科普(扫盲)。


关于这几个距离呢,有几个比较含混的点,虽然数据都是那么给的,但是人们对这些数据的理解,可能都不太一样。或者说,总有人会搞混这几个概念,甚至可能会曲解这几个概念。咱们一个一个来聊,聊聊这些概念都是啥意思。
有效射程
先说有效射程吧,聊这几个距离,有效射程是最常见的,但貌似并不是最容易被人曲解的一个距离。先说定义,有效射程指的是武器对预定目标射击时, 能达到预期的精度和威力要求的距离。

上面这个是定义,但是你会发现几个问题,比如XX步枪有效射程400米,加装瞄准镜后有效射程600米。那么,这个有效射程是可变的么?另外一个问题,美军手册里的M16A2的有效射程也分两个,点目标的有效射程550米,区域目标的有效射程800米,问题,这俩有啥不一样?为啥数据不一样?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的子弹,同样长度的枪管,机枪的有效射程要更远?还有个问题,为什么所有枪械的有效射程,都至少能精确到十位数?比如M16的550米、AK47的350米、95的400米。有效射程都这么准确么?


这里要说啊,有效射程这个东西,并非是一个固定参数,而是一个人为定义的概念,是人结合枪械性能,测算出并规定的一个最适合距离的约数。这个有效射程,其实强调的是,在这个距离上,能打出预期效果来,说具体点就是步枪能打的中,机枪也能扫中。
所谓400米有效射程,指的是多数人在这个距离上,保证能打得中的距离,保证能打出你想要的效果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之内,你的枪法还是可控的,超过这个距离难度就太大了,只有极少数中的极少数人能命中了。但是这个距离,其实又是个约数,并非是什么准确数字。而且实际上,机械瞄准很少有人能在这个距离上精准命中。
其实有效射程的定义,属于是专家认为,这个距离内可以打,这个距离能打准,再远就不容易打准了。其实这个有效射程的数字,你规定390、400、410都可以,而为了方便计算(也有可能是估算)射击距离,取了个整数,变成350、400、450、500了。

这就可以理解,为啥加了瞄准镜,有效射程增加了,为啥机枪有效射程会更远,为啥加了支架有效射程更远。也能理解M16A2那个点目标、区域目标都是啥概念了。因为你加了瞄准镜,加了两脚架,你能控制命中的距离增加了。
为什么有的步枪有效射程长,有的就短。比如AK47为啥就350米,M16就450米。这个来源于枪本身的精度,以及弹本身的弹道性能。类似AK,这枪就是不准,没办法,首发精度还可以,M16就是比这个打得准。7.62*39mm步枪弹的弹头太臃肿,受空气阻力、风速影响就是比5.56*45mm大,远射打的就是没M16准。M16在450米内还能试着打一打,而AK只能在350米范围内试一试,虽然后来毛子给AK有效射程改成400米了,实际操作还是300多米。
这个有效射程,说通俗一点就是:拿着这把枪能打中目标的最远距离。并且,这个有效射程,其实是让你在这个距离内可以开火了,超出这个距离就别浪费子弹了,因为你大概率打不中,就别操这个心了。
有效射程强调的是,能打准,而非是否致命。超出这个距离能不能打,能,但是大多数人打不中。能蒙中,不代表能准确命中。

致死射程
这个致死距离,就是所谓的“1500米仍具备杀伤力”。这个距离,是枪械里面非常没用的一个参数,所以武器在书本或者介绍里面,很少有这个距离。致死距离,要远高于有效射程,这是常识,就不多赘述了。
而这个致死距离,是有效射程的两倍、三倍、四倍,都有可能。但是这个距离,射手基本打不到人了。所谓2000米、3000米击毙敌人,这都是在致死距离范围内的。这得是加了高倍瞄准镜、弹要好、枪要好,才能试着打一下的。
而在这个距离上,基本没人能够做到精准命中。尤其是那些没装瞄准镜,靠机械瞄准的步枪,50米的距离看着就挺费劲了,别说什么1000米、2000米了。这个所谓致死距离、“在XXXX米仍旧杀伤力”,属于是弹头指不定飞哪里去了,有个倒霉鬼碰见了,然后挂了的距离。这个距离,不可控,看不见,打不准,没意义。
这里面,致死射程高于有效射程,致死距离基本很难看见,就别说瞄准了。

最大射程
枪这个最大射程,简单理解就是子弹从枪口打出去之后能飞多远。但是并不是枪口水平向前开枪,而是枪口大概抬高到35度,让子弹飞得最远的距离。咱都知道,平着打,弹道最高点较低,下坠的距离短,落地距离就近,斜着朝天打,弹道最高点距离地面较高,落地距离枪口就远。
这个最大射程,同样是枪械里面比较没意义的一个距离。这个最大射程,超出致死射程不知道多少呢,飞到这个距离上,弹头都没什么速度了,动能都浪费完了,打在鞋面都不痛不痒的了。这个距离,不光不可控,还看都看不到,跟枪跟迫击炮一样打出去的,最后动能没了都有可能打不伤人,最没意义。
直射距离
而枪械里面另一个定义就是直射距离,这个要比最大射程、致死射程重要得多得多。直射距离指的是最大弹道高不超过典型目标高度时的最大射程。这个典型目标高度,指的其实是人头,说是人头靶也行,至少没那么......
简单解释一下这个直射距离,所谓最大弹道高,就是说子弹打出去是一条抛物线,这条抛物线的最高点就是最大弹道高。而典型目标高度,指的是人头靶,这个子弹打出去,最大弹道高不高于这个人头靶的高度的最大飞行距离,就是直射距离。而如果你想在更远的距离命中目标,就必须抬高枪口(调标尺),通过抬高射角,去拉高抛物线的最大弹道高,而这会儿的最大弹道高,已经高于典型目标高度了。

这个弹道性能越好,这个直射距离就越大,打得就准。最典型的一个对比就是95和81两款枪,81的口径虽然大,但是弹头又重又臃肿,初速度还低,受风速、空气阻力影响较大,弹道非常弯曲,直射距离只有280米,而95虽然口径小,但是弹头细长,初速度还高,受到的影响又小,弹道平直,直射距离能达到370米。

这就是为啥81的标尺从100米开始,每100米就有一个档位,而95-1直接从300米开始的原因(95以前也是100米开始),直射距离在那摆着呢,弹道性能放在那,没办法,性能影响较大。

直射距离和有效射程的最大不同,不是距离不同,而是直射距离是这把枪的硬性参数,而有效射程是这把枪人为规定出来的一个约数。
这里咱短暂回到开头,56半改精确射手步枪,不说别的,这个弹道性能就够受的。精确射手步枪强调的就是精度,精度不行,直接就被卡下来了。想改,先把子弹换了,然后再改枪。但是你改来改去会发现,为什么不直接换个新枪呢?
其实还有个标尺射程,这个标尺射程指的是标尺上的最大刻度的距离。这个最大刻度,放在以前的老枪上面,动辄一两千米,实际根本没人在那个距离上打,就是驳壳枪的标尺都到1000米了,你觉得有意义么?老式栓动步枪比较强调射程,标出来太大距离,只能是打不打得到,能试试。但是也仅仅是试试,实际距离三四百米顶天了。再远的话,不要过于高估人肉眼、不借助科学器材能能力。人的能力,真的是有限。

简单总结一下,有效射程,指的其实是在这个范围内,你开火能发挥出最佳效果;直射距离,强调的弹道性能,精度好坏和直射距离有直接关系;最大射程,意义不大,落点你自己都看不见,致死射程,这个距离自己都判断不出来子弹飞哪里去了,飞到那个距离了,偏巧有个倒霉的碰上了,同样意义不大。
最后说一下开头那个截图里的评论“打得不好不一定是枪不行,也可能是人不行”,这话虽然是没错,但是为什么不在人行与不行的基础上,换一把精度更高的枪呢?不行的人,拿着精度更好的枪,能增加命中率,行的人,能在更远的距离上再增加命中率。何乐而不为呢?
那95—1打100米,标尺怎么调
目标-准星-后面的瞄准豁口三点一线。 人家95直线都能300米。调个毛线标尺。
有效射程是指一个正常人,其掌握某种枪的最有效果的射程,是人和物最佳结合的射程,这里包括该枪的物理机械效果,也包括人的视力和操控该枪的最大效果,要明白这个效果是指可以最大限度的达到人所能达到的希望结果,不是指这支枪有没有杀伤力的最射程的效果。人们一听到有效射程,就以为是这支枪能打多远,这是误解和无知。最大射程才是这支枪的弹头最大飞行距离。标尺是指,每个刻度代表在这个刻度距离上弹道高是零,也就是定在标尺1刻度,代表100米距离的靶子,你瞄那打那,以此类推,一般的步枪标尺也就在标尺1至8,也有到10的,其实真正作战时标尺最多调到标尺3,最大调到该枪最大有效射程,如步枪到标尺4,再远就不是有效射程了,不是子弹打不到,而是一般人掌握不了再远的距离了,即效果已达不到了,其实以上说的都是射击学,一句两句说不清楚,知道以上三个不同的军事射击术语就行了。
有效射程既要保证精度也要保证威力。最大射程弹头能飞多远。标尺射程就是机瞄标注的射程,没啥意义。比如38大盖,有效射程其实只有450米左右,打600城墙垛口多半凭运气,可是这货的标尺射程2000多米,纯属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