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艾灸治疗方法,附艾灸处方及穴位图片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常见的以腹痛为表现的反复发作性疾病,15岁以下儿童为多发群体,尤其以7岁以下小儿多见,冬春季节为发病高峰期。多继发于胃肠道感染及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发生于腹腔淋巴结的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呈阵发性痉挛性疼痛,疼痛位置多以脐周及右下腹疼痛为主,也可见于全腹疼痛,常伴发热、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严重者可并发肠套叠、肠梗阻。

生理结构

肠系膜淋巴结生理结构较为特殊,淋巴结在局部尤其是回肠、盲肠末端丛生,各类病菌、病毒因回盲瓣的作用,容易在回肠末端长期停留,故肠内细菌及病毒产物易在该处吸收进入回盲部淋巴结,致病菌在盲部淋巴结长期停留并反复刺激,局部炎症反应因而产生。


病理表现


病毒感染表现为肠系膜淋巴结增生、水肿、充血,但细菌培养提示阴性。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肠系膜淋巴结炎不同于病毒性淋巴结炎,细菌侵袭的淋巴结多表现为淋巴结内急性炎症反应、出血及坏死,淋巴结内可分离出沙门菌。


胃肠道反应是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重要体现,往往小儿阑尾炎亦多发且疼痛位置与肠系膜淋巴结炎接近,故临床上常见误诊、漏诊现象。而上呼吸道或肠道发生感染后,小儿出现高热、反复腹痛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提出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可能。

临床表现

·常并发于或继发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

·腹痛、发热、呕吐,可伴有腹泻或便秘。

·腹痛位置不固定,多发生于右下腹痛、脐周:腹痛性质不固定,多表现为隐痛或痉性疼痛,在疼痛发作间歇期患儿感觉较好,无不适,压痛部位不固定,可在靠近中线或偏高位置,基本无反跳痛、腹肌紧张有时可能会在右下腹部触及小结节样肿物,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

·血常规多表现为正常,或白细胞可轻度升高。

淋巴结肿大判定标准

·在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探及2个及以上均匀性肿大淋巴结,长轴大于10mm,短轴大于5mm,长轴/短轴≥2。

艾灸选穴

神阙、中脘、天枢、关元、大肠腧、阿是穴

辩证加减

虚寒:脾俞、肾俞、涌泉。

痰湿:丰隆、阴陵泉。

气虚:脾俞、足三里。

艾灸操作

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每穴灸5~10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温热舒适感为度。

神阙穴:变化莫测为神,阙指要处,原指门楼、牌楼、宫门。神阙即神气通行之门户。此指胎儿依赖此处从母体获得营养以发育之意。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功能:培元固本、开窍复苏

主治: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

中脘穴:脘同管,原指胃内腔;穴在脐上4寸,中指胃的中部,故名。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能:调理中焦、行气活血、清热化滞

主治:胃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黄疸、癫狂

天枢穴:星象名,指北斗第一星。枢指枢纽,天枢在脐旁,为上下腹的分界,脐上应天,脐下应地。以此为枢,故名。

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旁开2寸。

功能:调肠腑,理气滞。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痔疮、便秘、肠痈、热病、疝气、水肿、月经不调。

关元穴:关即关键、重要,穴居丹田,元气所藏之处,故名。

定位:补肾培元,清热利湿

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不育、中风脱证、虚劳赢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大肠俞:穴近大肠,为手阳明大肠经经气转输之处,故名

定位: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能:调肠腑,利腰脊

主治:腰脊疼痛、腹胀、腹痛、泄泻、便秘、痢疾


阿是穴:以痛为腧,找腹部最最痛点来作为施灸穴位。

脾俞穴:穴近脾脏,为脾经经气转输之处,故名

定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能:健脾、和胃、化湿

主治:腹胀、呕吐、泄泻、黄疸、完谷不化、水肿、痢疾

肾俞穴:穴近肾脏,肾经经气转输之处,故名。

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能:调补肾气、通利腰脊

主治:遗精、阳痿等男科病及生殖系统、遗尿月经不调、白带、腰背酸痛、头昏耳鸣、耳聋、小便不利、水肿、咳喘少气。

涌泉穴:地下出水为涌,该穴位于足心,是肾经井穴,为脉出所,故名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第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于后2/3交点上。

功能:开窍、泻热、醒神

主治:晕厥、中暑、头痛、目眩、中风、癫痫、癔病、小儿惊风、心痛、嗜卧、卒心痛、

丰隆穴:丰为大;隆为盛。该处肌肉丰满隆盛,故名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功能:祛痰平喘,镇静通便

主治:痰多、哮喘、咳嗽、头痛、胸痛、咽喉肿痛、便秘、癫狂、痫证、下肢痿痹、呕吐。

阴陵泉:穴在胫骨内髁下,如山陵下之泉水,故名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功能:健脾利水、通利三焦

主治:腹胀、水肿、小便不利、失禁、黄疸、膝肿、阴茎痛、妇人阴痛、遗精。

足三里:里指邑、居,有集会通达之意;三,指膝下3寸,为与手三里相区分,故名。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功能:调理脾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

主治:胃痛、腹胀、呕吐、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