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散文:毛泽东诗词气节魅力赏析

品读伟大诗人毛泽东诗词,可以品味其中的气节魅力。气节,大意是,不乞求自己有能力得到的东西。在与命运的抗争中,保持伟大战士的姿态。言为心声,古代诗人常用古诗词表达民族气节,以文天祥《过零丁洋》为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掷地有声,成为千古名句。再读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其中,“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指雄壮的关隘,诗句化用民间俗语:“娄山关坚硬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是指迈步、跨步、大踏步。因为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当时战略任务受挫,要对长征计划从头再作部署。在危机四伏时,人民领袖毛泽东且有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心。从《忆秦娥·娄山关》的表达,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主席面对嚣张的反动派,保持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保持伟大诗人的气节魅力,所向披靡勇向前,敢于亮剑越雄关。


气节指人的志气和节操,也表示人的气节升华。经过世代培育、弘扬、传承的气节和信念,是数千年来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复强、衰而复兴的灵魂和脊梁。品读伟大诗人毛泽东诗词,可以品味其中的气节魅力。以《清平乐.会昌》为例:“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对红色根据地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由于博古、李德执行王明的“左”倾军事路线,红军和根据地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1934年4月底,广昌失守,国民党军队占领了中央根据地北大门,并继续向前推进。经过数月鏖战,红军损失惨重,根据地的面积缩小。毛泽东却受到了“左”倾教条主义者的排挤,被剥夺了兵权,加上身体欠佳,对革命前途十分担忧。于是,毛泽东在粤赣省的干部的陪同之下,登上会昌城西北的高峰会昌山(又名岚山岭)。古代,杜甫登高写下《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联号为绝响。从望岳联想到登岳,再一次突出泰山高峻,诗人写出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今日,革命领袖毛泽东登高,望着逶迤山峦,触发诗兴,写下《清平乐·会昌》一词。他的心情虽然为革命事业受阻感到苦闷,但战斗意志丝毫没有消沉。诗人豪迈地宣称自己:“踏遍青山人未老”。诗人所看到的是:“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远望南粤,“更加郁郁葱葱”。“风景这边独好”的独白,表达出诗人的乐观、豁达之情,表达出革命家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伟大诗人毛泽东的“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与古代大诗人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又更胜一筹。这是广大人民群众赋予人民领袖的革命信心,所以,毛主席身处逆境,气节魅力不丢,始终对革命事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品读伟大诗人毛泽东诗词,可以品味其中的气节魅力。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坚强品质。以《清平乐六盘山》为例:“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主席这首词,回顾万里长征行程虽然漫长艰险,具有勇往直前的钢铁意志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的红军战士们,毫不畏惧。相比之下,大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连声呼吁:“行路难,行路难。”当然,最终,大诗人民族气节没有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大意为,尽管障碍重重,但仍将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清平乐.六盘山》中直接抒情:“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大意是,长征胜利了,革命的主动权已掌握在中国共产党手中,“缚住苍龙”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诗人充满必胜信心。全词大气磅礴,雄浑豪放,隽异挺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诗词中的气节,是革命家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一种承担,是人民战争军事统帅对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责任和使命的担当。诗人李瑛在《毛泽东诗词鉴赏大辞典》评价:“《清平乐·六盘山》生动地表现了毛泽东及其统率下的英雄红军胜利地登上六盘山后,远望云天,抒发了彻底打垮国民党和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坚强决心,表达了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今天,广大民众认为,毛泽东主席的《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洋溢气节魅力的进行曲,是一首在战斗中前进的胜利曲,是一篇振奋人心、激扬斗志的宣言书。


举报
评论 1
  • 伟大领袖毛主席爷爷 中华民族精神凝聚力开创者,感恩毛主席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