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交流会
本报记者 邱瑞玲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讲话精神,扎实推进“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和“青春献礼二十大 奋斗担当铸忠诚 强国有我新征程”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课堂、进头脑,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序进行,5月12日,滨海新区举办以“中国之路 中国之治 中国之理”为主题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交流会活动,来自滨海新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高职)800余名思政课教师参加。
本次活动由滨海新区教育体育局主办,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联盟、滨海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联盟、天津市区校思政课协同培训与研修基地(滨海新区教育体育局一天津科技大学)、滨海新区教师发展中心、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共同承办,滨海新区郭瑞芬思政工作室协办。
会议邀请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联盟秘书长、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新华和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思想政治室主任张要武参会并指导。
滨海新区教师发展中心思政课教研员、正高级教师郭瑞芬,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再次进行了辅导讲座。

大中小学四段思政课教师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中《我国的国家机构》这一主题分别进行备课交流。滨海新区郭瑞芬工作室成员、滨海新区港西新城小学教师黄汉雄从身边的国家机构入手,创设游戏互动、“接童气”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人大代表所承担的职责职权,感受人大代表心中有人民、职责在肩、人民在心,树立法治意识和国家责任感。

滨海新区郭瑞芬工作室成员、滨海新区大港第十中学教师李锋利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内容为依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性质和职权,采用小记者采访报道的体验式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开发课程资源,聚焦时政热点,把握时代脉搏,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滨海新区大港第三中学教师茹给燕木以人大网站为依托,以民法典的编纂、城市违规养鸽等案例进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培育学生法治素养。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教师康礼芳带领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不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历史、分享现阶段中国抗疫过程,引导学生深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从而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明确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思想政治室主任张要武为本次活动做指导点评。他深度解读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文件精神,肯定了四个学段教师依标据本各具特色,并希望老师们明确学段目标,增强各学段的融通意识,深研思政小课堂,拓宽社会大视野,尝试不同学段学生间的交流,共同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地彰显思政课的育人的效力。
此次以聚焦“中国之路 中国之治 中国之理”为主题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备课交流活动,是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力践行,是滨海新区全体思政教师对“迎盛会 铸忠诚 强担当 创业绩”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的接续落实,是践行初心、凝聚力量、奋力创新思政课建设的再次动员!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