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二百多年前的一支断箭,到底是谁之过?
去过紫禁城的人都知道在西面的隆宗门(军机处)牌匾上留有一根箭头,这是在嘉庆年间天理教攻进紫禁城后射在匾上的,到底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回到清嘉庆年间……
乾隆晚年,土地兼并严重,大量自耕农破产,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因乾隆多次出宫旅游,喜欢收藏古玩,据说仅乾隆的古玩一间房子也装不下。给钮钴禄氏皇太后做的四次大寿,每次都是大肆操办,举办了三次千叟宴。大兴土木,建造颐和园、扩建圆明园等。奢靡之风成社会风气,致使康熙帝积攒的五千多万两国库存银所存无几。在当时可谓民不聊生,民间“白莲教”以“反清复明”的名义起义,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中。嘉庆帝就是在这样的时候继位,把整个烂摊子接过来的。
“白莲教”的分支“天理教”于嘉庆年间盛行,首领林清长年在宣武门外以贩卖鹌鹑为掩护,暗中观察紫禁城的运行规律,并发展了以太监刘得才为首的几名太监教徒。
其中一个名叫杨进忠的太监,因衣服破损被尚衣局的管事拒绝修补,记恨在心。
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九月十五日,天理教另一首领林文成带领约一百教众在杨进忠和刘得才的引路下,兵分两路,冲进紫禁城计划刺杀嘉庆帝。但是这时的嘉庆帝带着手下去承德的木兰围场狩猎,宫中只有妃嫔及皇子,还有就是太监宫女等奴才,这时攻进紫禁城也无法刺杀皇帝,这本就注定失败。
杨进忠带着六十多人,装扮成小贩,来到西华门外,齐齐呐喊并从菜筐子里拿出兵器,杀死守门士兵,闯入宫门内。本来可以直接攻进隆宗门,通过隆宗门和乾清门直进后宫的。但是由于杨进忠的私人仇恨,他先是带着天理教杀进尚衣局和文颖馆,把值班的太监和编修官员都杀死了。这样就把最佳时间给耽搁了。
当天理教徒冲到隆宗门时,宫门紧闭,宫墙高大,难以进入,于是他们只能拼命攻打守卫的清军,有人放箭掩护,有人从门外走廊爬上宫墙,场面非常混乱。这时后宫里的皇子、妃嫔已经吓得惊慌失措,只有皇二子旻宁(道光帝)十分镇定。
旻宁命身边的太监取来鸟枪和佩刀,发现有两名天理教徒已经爬上了养心殿墙头,他马上举起鸟枪对准其中一人,“砰”地一声,只见一人摔落宫墙死了。另一名教徒还没反映过来,就被下一枪击毙了。这时下面的教徒都不敢轻举妄动,不再翻墙了。这时旻宁马上发出几道命令:1、火速派人把紫禁城的情况通知嘉庆;2、立刻关闭紫城四门,守城官兵马上调派进宫镇压;3、安抚宫内妃嫔,集中于储秀宫内,加派官兵巡逻,以防不测。
在教徒打算用火烧隆宗门时,仪亲王、成亲王等带着军队及火器营赶到,千余人的兵力马上就把教徒全部肃清。
另一拔三十多人的天理教教徒由太监刘得才带领,从东华门进攻。谁知却因为一辆运煤的车挡住去路,引起双方冲突,被守门的清兵发现,由太监总管常永贵率领众太监拼死抵抗,教徒全军覆没。
这时的林清不知道林文成已经失败被俘,按原计划还在举旗起义,目标仍是紫禁城。可惜因为计划不够周密,清军者众,最终起义以失败告终。
在平定天理教事件之后,嘉庆帝向天下发了《遇变罪己诏》:“然变起一时,祸积有日,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实中外之所同,朕虽再三告诫,奈诸臣未能领会,悠忽为政,以致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嘉庆皇帝为了记住这次的耻辱警示后人,不准把天理教进攻时射在隆宗门匾额上的箭,所以这支箭一直在匾额上插了200多年。
新中国成立后,也曾多次对故宫进行了翻修。据记载,当时的隆宗门、门匾、门柱、还有门额上也留有被弓箭射过的痕迹,大多数痕迹已经被修缮了,现在基本看不出来。不过匾额上的这支箭头太过牢固,当时没有处理,所以一直保存至今。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清朝从乾隆年间就开始走下坡路。这次事件是国民缺衣少食,官员奢靡,两极严重分化,导致了农民纷纷以“反清复明”的名义起义,希望借此摆脱满人的统治。所以你们说这隆宗门的箭到底是谁之过呢?欢迎留言告诉我哦!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