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咬人、咬衣服,家长应该如何处理?
今天周末,小朋友休息。
我想趁这个时间和弟弟聊一聊他的校园生活,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生活状况如何,还能够锻炼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
几岁的孩子,想让他对校园生活做一个完整的复盘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们只能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聊着聊着,弟弟讲到了他的同学们。
其中有两个小朋友,下面我们简称小A和小B。
有一次,这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一点小小的争执,情急之下小朋友A张开嘴巴咬了小朋友B。
弟弟还提到小A同学,不止一次的咬过其他小朋友,有时候大家玩的开心了,小A也会轻轻地咬小伙伴一下。

虽然孩子小,但是万一下口不知轻重,后果可不堪设想。
虽然后续老师联系了小A同学的家长,也合理的解决了这些问题,但是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小朋友在这个年龄阶段爱咬人呢?
像小A这样的小朋友有很多,之前弟弟也出现过此类情况,不过弟弟是咬衣服。
不久前,妈妈发现弟弟穿在园服里的内搭下摆出现了很多小洞,形状很是怪异,不像是手动撕扯能出现的。
而后再三盘问之下,才知道竟然是弟弟自己咬的。
其实很多小朋友在学龄前阶段都会出现此类情况,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是为什么。

经过查询之后,童书姑姑发现孩子咬人、咬物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 情绪
有些孩子会通过咬衣服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比如紧张、恐惧、担心、害怕、委屈、愤怒等等,这些情绪都有可能造成孩子出现咬人、咬衣服的行为。

2 健康
出现咬人、咬衣服的情况,很有可能是孩子体内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例如缺少钙、锌、铁等等,与此同时还有可能伴随头撞墙、食欲下降、免疫力低下以及异食癖等状况。
如果有此类症状,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化验微量元素,根据结果及时给予对症补充。

3 心理
有可能是孩子的一种心理行为障碍。
这就要求我们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关注度,及时给孩子做心理疏导工作,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慢慢改掉孩子咬衣服的错误行为。
其中有极个别的孩子可能会存在精神方面的疾病,比如自闭症。
自闭症的孩子会经常做出咬衣服的行为,同时伴有比较固定、刻板的动作,以及精神发育迟缓、出现较多怪异行为等症状。
如果出现上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明确是否有相关病症,必要时要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

如果我们明确孩子身体和心理都是健康的,可孩子还是爱胡乱咬东西,我们就有必要对孩子进行良性的引导了。
很多年龄较小的宝宝不明确什么可以吃、什么可以咬,所以在情绪较为激动时可能出现咬人、咬物的现象。
这只是因为孩子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鉴于此,童书姑姑给大家带来了3本关于宝宝牙齿和咬人的绘本,希望能够帮小朋友解决这个“咬不对”的问题。

《牙齿不是用来咬人的》
著:【美】伊丽莎白·沃迪克
绘:【美】玛丽卡·海因兰

这本书是专门为1—3岁幼儿编写的早期教育图书。
牙齿十分的有力和锋利,它是用来咀嚼食物的,可不是用来咬人的呦。
如果用来咬人的话,被咬的人会很疼!

小朋友们知道自己有几颗牙齿吗?我们可以一起来数一数呢。
长大以后我们会有21颗牙齿,书中还介绍了小朋友们长牙的过程,也提到了在长牙的阶段孩子可能会很想咬人。
书中不止一次提到过“不可以用牙齿咬人,这样被咬的人会很疼”,我们也应该告诉宝宝,牙齿不是用来咬人的。

《我不再咬人啦》
著:【美】伯尼特·福特
绘:【英】萨姆·威廉斯

小朋友们,你们会控制不住自己咬人吗?
绘本中的小山羊,它就控制不住自己咬人的行为。
慢慢地大家都因为小山羊爱咬人而不喜欢它了…

有一天,小山羊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它下定决定再也不咬人了。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向小山羊学习,改掉自己咬人的坏习惯,成为受大家欢迎的小朋友!

《一本会咬人的书》
著:【英】尼克·布朗利
绘:【美】尼古拉·欧伯恩

书还会咬人吗?
是不是勾起了你的好奇心呢?
一只可怕的鳄鱼突然闯进了书里,它到书里来干什么?它也许会咬掉你的手指头,或者抓破你的鼻子。

不用怕,把书拿起来晃一晃,鳄鱼就昏昏欲睡了呢。再用彩笔在他身上画一画,鳄鱼就变成可爱的小公主了。
突然,鳄鱼醒了,它好像不想再在这里待下去了,那它怎样才能走掉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咬人通常来说都不是故意的,即使以此作为一种宣泄情绪的方式也无可厚非。
任何情绪都是可以表达出来的,只有在接纳情绪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处理事情。
所以,各位宝爸宝妈们一定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爱咬人、爱咬衣物,再做出正确的应对方式。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