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家校共育指导专栏:(二)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编者按:孩子天生会模仿,孩子会从性格,修养,感情交互方式上重复父母。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是原件,孩子出问题,核心根源一定能从父母那里发现。家庭教育必然比学校教育重要。同样的老师,同样的班级,甚至同样的基础,基本在老师一视同仁的情况下,没有各个优秀就说明,家庭教育是在其中起作用的。

本期,我们将推出家庭教学系列二: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看看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南校区的家长都有哪些好方法:

视频加载中...

【分享人】南校区五七班吴天宇妈妈 雷云霞(合肥学院)

经验表明,要让孩子干好一一次家务劳动不难,难的是让家务劳动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从而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

一、合理安排孩子的家务劳动时间

家长需要综合考虑劳动难度、孩子对家务的熟练程度、孩子的劳动技能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安排孩子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间。在大多数家庭,家长更在意孩子功课学习的时间。其实,劳动并不必然影响和耽误孩子的功课学习,关键是看家庭生活、学习生活如何安排。一般来说在家务劳动的安排上,最好父母与孩子能够同步配合进行。比如,父母做饭、孩子准备碗筷,父母洗碗、孩子扫地。一来父母与孩子相互配合,容易使孩子产生对家务劳动的共鸣,二来也有利于增加家人沟通交流的时间,有助于增进家庭感情。

二、合理安排孩子的家务劳动内容

一是注意劳动内容的价值与意义。培养小学中高段的孩子对劳动的兴趣,需要注意在劳动意义和价值方面进行引导,即要使孩子感受到劳动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比如,家务劳动是家庭生活所必需的活动,家务劳动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体力或智力,从家务劳动中能学到有用的技能寻。二是注意劳动内容的难度。从儿童的劳动兴趣与能力特点来看,早在进入小学之前,-些孩子就可以做些轻的的劳动,比如浇花、扫地等。然而,到了三年级,一些孩子仍然只会做这些,一些孩子则已经学会自己做早餐了。在小学中高段,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参与有一-定难度的家务劳动,比如,烹饪、组装家具等,如果有可能,尽量让孩子独立去做。总之,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适当地增加劳动难度,丰富劳动生活。

3.给予孩子自主选择家务劳动项目的权利

家长应当给孩子自主选择家务劳动项目的权利,让孩子自己主动选择做哪项家务。孩子对家务劳动的选择,并不一定要局限于某一项或某一类,可以允许孩子适当变换劳动内容。

举报
评论 0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