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你“破茧成蝶”……罗都屯学子养蚕记

春光至,万物生。正是体验农业活动、培养动手能力、感受动植物生长的大好时节。为提高学生劳动能力与综合素养,培养同学们热爱劳动活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劳动意识,同时让同学们体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罗都屯小学三年级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养蚕劳动教育活动。

一、了解饲养知识,做好饲养准备

为更好饲养蚕宝宝,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书籍、询问长辈了解蚕宝宝生活习性及养蚕注意事项,了解蚕宝宝的生活习性,并进行交流。

二、小小蚕宝宝,我们齐呵护

蚕宝宝非常娇气,从小小的蚁蚕到白白胖胖的五龄大蚕再到雪白的蚕茧,这个成长过程离不开饲养者的精心呵护与耐心培育。为提高同学的劳动实践能力,老师让学生自主进行采摘桑叶、喂养蚕宝宝、清理蚕沙活动。体会养蚕过程的辛劳,理解蚕丝制品的来之不易,尊重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三、制作蚕丝工艺,体验丝绸文化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体验蚕茧变成蚕丝的缫丝过程,体会亲自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成就感。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煮茧、抽丝操作,并将洁白光滑的蚕丝制成简单的蚕丝制品。

四、养蚕日记,记录成长

经过一个半月的饲养历程,同学们完整观察了蚕宝宝从米粒一般的蚕卵到可爱的蚕茧的全过程。大家将自己的观察记录总结成蚕宝宝生长日记,更加完整地体会到蚕宝宝成长的过程。

五、桑蚕综合课,源远话流长

在经历完整的蚕宝宝生长历程后,同学们又上了一堂关于蚕宝宝的综合实践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了解蚕宝宝的生物分类、真正理解蚕属于完全变态昆虫,提高了科学素养与科学探究能力。

与此同时,同学们也理解了“作茧自缚”、“抽丝剥茧”、“破茧成蝶”等成语的含义;“罗敷善蚕桑,采桑东南隅”、“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通过诵读与桑蚕有关的古诗,体会蚕宝宝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同时,大家也了解有关丝绸之路的相关历史知识,知道蚕宝宝对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

最后,同学们纷纷分享自己了解的关于蚕宝宝的故事,一堂跨学科的综合实践课程在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

六、主题作文,阶段总结

同学们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从各个角度介绍了蚕宝宝,写了一篇关于蚕宝宝的作文,并在班级里进行分享,为这段充满收获的养蚕之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充满体验的养蚕之旅虽然结束了,但同学们探索劳动乐趣、学习劳动技能的旅程还远远没有到终点。通过本次养蚕活动,同学们学习了基本劳动技能、体会到劳动的成就感,提高了查找资料、跨学科学习等能力,为大家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举报
评论 0
    正在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