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妈妈养出“废才”儿子:我坚信的传统教育方式,错得太离谱
01
从儿子开始上学后,我都记不清自己因为他犯错,而惩罚过他多少次。
写作业敷衍了事、考试不及格、假期贪玩不学习......
为了让儿子长记性,我用尽了自己能想到的各种惩治手段:关小黑屋、打骂、用不爱他了威胁等等。
虽然每次看到儿子认错大哭的样子,我也很心疼,但我坚信,小树不砍不直溜,小时候不管,长大了再管就晚了。
可没想到,儿子不仅没有在我的严厉管教和惩罚中,变得听话懂事,反而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得逆反起来。
升入初中后,一有时间就抱着手机看,学习写作业都要我催促提醒:“一点都不自律,我还不都是为了你好?全当耳旁风!”
可儿子听了一副死猪不胖开水烫的架势,要么充耳不闻,要么就是跟我顶嘴吵架。
那段日子,家里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气得我恨不得没生过这个儿子!

一天晚上,因为儿子第二天要考试,我建议他把近期的错题整理一遍,再复习下知识点。
但他坚决不听,依旧在翻英语课本,而英语是他掌握不错的科目。
我没忍住,语气不好地训斥了几句:
“都什么时候了,你不分轻重,明天要考数学你不看,这不就是在逃避困难吗?”
“我看你明天数学能考成什么样,我警告你,一旦考差了,看我怎么收拾你......”
我话音还没落,儿子就火了。
他砰的一把推开凳子,狠狠地把我往门外推,力气之大,差点让我摔倒在地。
我不敢置信地瞪着儿子,气得浑身直打哆嗦,
可儿子却重重的把房门摔上了,吼了一句:“别TM来烦我了,不用你管!”

02
果不其然,儿子的数学考砸了。他还怪我,“都是你让我不开心,我才没考好!”
每天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看着静静关上的房门,也是第一次,我对自己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怀疑:难道,我惩罚管教他错了吗?
我开始搜索跟青春期孩子沟通的方法,直到加入了“青春期父母成长课程”训练营,才在学习中豁然开朗。
听了我这些年对儿子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回顾,老师告诉我:
“每个成长中的孩子都会犯错,错误是孩子人生的必经之路。”
“打骂孩子、拿爱要挟孩子、把惩罚当作家常便饭等,都是不恰当的惩罚方式。”
一开始,我不是很理解,“明明是他不好好学习,贪玩,我还不能管教他吗?”
“如果我不狠狠骂他一顿,不惩罚他,他也不长记性啊。”
老师说,很多家长在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时,都会说,“打你是为了让你长记性。”
但实际上,不当的惩罚,即使当下赢了孩子,可孩子内心不服,只会把他们推得更远。
而做错事的后果本身,就是惩罚。
青春期的孩子也许倔强叛逆,但智商一直在线,什么事情自己做错了,他心里十分明白,无论表面上怎么装作不在乎,内心都会感到不安。
这时,孩子需要一些时间、空间来面对自己,也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宽容来面对问题。
这种面对,就是孩子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契机,他的经验和反省意识就是这样来的。
如果这时候,家长人为地惩罚孩子,频繁快速地打骂指责,
那么,孩子的注意力就从错误上挪开,被转移到家长的评判惩治上。
他同样也能获得一个经验,这个经验是:做错了,我这次会受到什么惩罚?我如何逃避惩罚?
很多孩子的内在动力就是这样被消耗掉的,它也是一些孩子“屡教不改”的根源。

在老师循序渐进的讲解下,结合儿子的表现和变化,我深深意识到:被惩罚的孩子确实能记性,但他能记住的,是恐惧,自卑,仇恨。
别的,不会记住。
那我该怎么做,才能修复跟孩子的亲子关系,正确应对孩子犯的那些“错误”呢?
老师告诉我,这需要从孩子和家长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改变调整。
03
1、帮助孩子找到清晰的目标和方向
因为孩子厌学而来咨询求助的家长有很多。虽然厌学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这些孩子却普遍具备一个共性,那就是:没有清晰的方向和目标。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目标可以大,也可以小,但不能没有。
如果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就会不知道为何而努力,在遭遇挫折和困难时很容易放弃。
孩子学习也是一样。过去,我总要求他努力学习,但儿子也不知道,自己努力的意义是什么?
工作,未来,对他来说都是虚无缥缈的概念,在十几岁的年龄,他代入不了成年人对于人生的焦虑。
现在,我就要帮他一点点寻找方向,找到前进的目标。

一天,看着儿子情绪平和,我问他:“你有想过将来做什么吗?”
儿子摇摇头:“不知道,考大学?”
我接着问:“考什么大学呢?学什么专业呢?毕业后做什么工作?”
儿子嘴唇动了动,眼神迷茫。
我继续引导:“那你有没有羡慕的人啊?”
儿子想了想,“有啊,我其实挺羡慕计算机科学家的,尤其是那个吴军老师,还有研究算法的,能操控无人机,让无人机执行命令,感觉很酷。”
我赶紧跟上:“那你未来想从事计算机领域吗?”
儿子点点头:“要是能当然想,但感觉很难!”
我告诉你,其实每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专家,都是从学生时代走出来的。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早早地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并立下了志愿:“可以先买来他们的传记了解一下,看看他们走过的路。”
我把市面上能买的吴军老师的书,都买了一遍,还有微软亚洲研究院优秀计算机科学家的相关书籍,凌志军老师的《成长》《追随智慧》等等。

果然,书的力量是无穷的,儿子越看越发现,我说得对。
他时不时就跟我分享:“原来这些人在小学时,都没接触过计算机, 他们大部分都是在大学时才确定的。”
“但是他们小时候成绩都很好,看来不管未来从事什么专业,学好现在都是很重要的。”
书中的榜样,专家们的人生,给了儿子真实的指引,渐渐地,儿子对各个科目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劲头十足。
他发自内心地把当下的学习内容,跟自己的目标联系在了一起。
就像老师说的那样:“教育孩子是点燃一团火,而不是灌满一桶水!”
要想孩子对学习有动力,就需要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种,唤醒孩子的人生追求。
很显然,我做到了,成功帮儿子确立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2、摆脱粗暴、不当的惩罚,才能教会孩子认罚,认错,收获成长
这些年,每当儿子又不写作业、偷懒贪玩,或者不听我话时,
我都会暴脾气地修理他一顿,训他的话都很难听。
这样做的结果,让儿子的全部精力都用来承受我的情绪,逃避我的责骂,
最终在进入青春期后,彻底爆发,厌学逆反。
现在,我明白了,他犯错时,我应该把反省的空间留给他自己;
他不听我的建议时,那些弯路也是注定要走的。
于是,我不再喋喋不休地跟在儿子身后,提醒他学习、恐吓他考差了等着。
而是让儿子清楚了解做错事导致的后果,并自己承担。
他不写作业,我不会反复提醒,训斥辱骂,而是让他第二天亲自感受下被老师批评的滋味;
他考语文前不复习,我也忍住命令和建议的话,让他自己承受选择的结果。
就像老师说的那样,犯错,恰恰是孩子成长的契机。

一个周末,儿子一直拖到很晚才开始写英语作业。
他觉得自己英语学得比较好,写起来应该很快,可没想到,作业又多又难。
第二天,儿子硬着头皮把糊弄的作业交了上去,结果英语老师点名批评了儿子。她善于教学,有亲和力,在儿子的心中地位很高,这次批评让儿子深受打击。
回到家后,儿子告诉了我这件事,晚饭都没吃。
我明白他内心的懊恼,看着他垂头丧气的样子,如果是以前,我一定会趁机教育儿子几句:“平时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听过吗?”“我看还是批评你轻了!”
但现在,我忍住了说教的心,给他洗了水果送进去,语气平和地叮嘱他别多想,早点睡觉。
可我发现,温柔的话语比严厉的惩罚,更有力量。
儿子难得地向我承认了错误,而从那之后,儿子真的不再拖延写作业了。
他告诉我,自己忘不了那天在课堂上,英语老师看他的那种失望的眼神,和自己当时尴尬内疚的心情。
儿子的变化,也验证了训练营里老师的话:“做错事的后果本身就是惩罚,自然能给孩子带来经验,也能让孩子知道下一次该如何做,如何做才能做得更好。”
关键在于,这个时候,要让孩子有反省的时间和空间,家长不能用严厉和惩罚去代替。

我越学习,越深入,越能感觉到痛苦和焦虑不断减少,而我的变化和成长,也给儿子带去了内在的力量和希望。
当我不再用简单粗暴的惩罚方式,去阻断孩子在因果中学习的心智过程,也不再给孩子积累恐惧和仇恨,
青春期的儿子彻底变了,他有了宽容的环境,去发展内心的力量,也有了时间和空间,验证自己的选择,并改进修正。
到了初一下学期,儿子已经从刚开始的厌学叛逆,变成了一个积极、进取的朝气少年。
我相信,儿子的内心有一股力量,会驱动着他主动进取,积极努力。
回顾这一切,我才真正明白,不是你当了妈妈,就天然懂得教育。
我们家长也是需要不断去学习,掌握科学的、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
所以,我也推荐你来参加“唤醒青春期孩子成长内驱力”父母课,会有1对1老师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结合你具体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你分析孩子厌学、叛逆、沉迷手机、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告诉你如何具体执行,帮助你引导孩子正向成长!
4天直播课程仅需19,一杯奶茶钱,点击下方卡片即可报名,不要错过喔~
最后,请大家关注我@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我将持续分享家庭教育干货知识~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111588310304162334"></script>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