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明帝位传承的三个孩子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自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于1368年在应天府称帝立国到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大明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明朝所展现的不屈的民族精神至今仍吸粉无数,然而历经200多年的大明王朝在帝位传承上却出现了几次“意外”,期中出现了藩王造反夺位、兄未终而弟及、太上皇政变夺位、两位皇帝同时在位,藩王入嗣等不正常的帝位传承,然而这其中的不正常和三个孩子却是息息相关。是什么样的孩子有如此的影响力呢?下面给大家慢慢梳理一下。

第一位大明首位皇太孙、明太祖朱元璋之嫡长孙、懿文太子朱标之嫡长子、明惠帝朱允炆异母兄、开平忠武王常遇春之外孙、大明虞怀王——朱雄英

就单看这一系列的头衔和人物关系就知道,这娃娃不简单!到底有多不简单我们慢慢来看,要说朱雄英就不得不说一说他爹——大明首位皇太子、被誉为中国古代权力最大且最受皇帝信任和群臣诸王拥戴的皇太子、朱元璋和马皇后之嫡长子——朱标。

说到朱标我相信现在大多数人和我的感受是一样的——太可惜了!朱标由于从小就接受了正宗的儒家文化教育加之其父朱元璋的悉心教导,所以形成了朱标宽厚仁慈的性格,受到朱元璋的信任和群臣的拥戴,加之其经常在弟弟们犯错的时候从中协调求情,所以他在几个年长的弟弟中拥有着最高的威望,而且这些个年长的弟弟也是当时大明比较有实力的藩王,比如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等,而后来造反成功的便是燕王朱棣,这是后话,待会会说到。

当时朱元璋给朱标组建当时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团班底,作为他继承大统后彻底清除北元的预备,由于朱标的早逝打乱了朱元璋的规划,原本为朱标量身搭建的文武框架不得不打乱,所以这个精英级别的武将班底被屠戮殆尽。究其原因只有一点,蓝玉所代表的是太子党的势力,而蓝玉和太子朱标之间的纽带却是太子妃常氏,蓝玉是其舅舅,也就是朱雄英的舅老爷,假如朱雄英没有早夭,即便是其父早亡那么被册立为皇太孙的也比必定是他,如果局势按照这样发展的话,那么朱元璋为朱标搭建的文武框架将继续存在下去,蓝玉也必然不会被杀。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朱雄英作为皇长孙受到了祖父母和父母的宠爱,那么他的教育定然不会差,参考他父亲朱标小时候,朱元璋为其请到大儒宋濂来教他读书识字,那么从小长在太子府的朱雄英在文教和性格上面多少会有他父亲的影子,多半也是个慈爱仁厚之人,削藩这个事在他这一朝大概率不会出现,即使逼不得已非要削藩,那么深受其父、祖影响的朱雄英也能“软着陆”,也必然能安排好他的叔叔们,不至于像朱允炆那样手段狠辣,逼得藩王家破人亡、阖家自焚,死后横加恶谥。削藩最坏的结果是藩王起兵造反,即使到了这一步拥有雄厚武将班底的朱雄英也必然不会出现朱允炆那样无将可用的局面,朱棣造反也不一定能成功,要知道在征讨北元的时候朱棣可是蓝玉身边的小跟班。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如果朱雄英没有夭折,那么朱元璋驾崩的时候他已经25岁,这个年纪在古代算是正值壮年,他的性格、为政思想、政治理念相对16岁登基的朱允炆相对要成熟很多,对于身边文官集团的控制力度也要大很多。“靖难之役”被挑起的原因不就是因为朱允炆听信黄子澄、方孝孺之言要削藩吗?

所以朱雄英不早夭大明后面很多事情便不会发生,也就没靖难之役、土木堡之变等等,也造就不了成祖朱棣的丰功伟绩,当然太子一系做皇帝能否比燕王一系做的好这个不得而知。

一家之言,不喜轻喷!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