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西这个地方,和“打更”有关
编辑丨西小浩
说起桥西,大家会想到什么?
是惠州千年的府城?
还是地标建筑朝京门?
今天小浩带大家去一个
名字有趣的地方
更楼下社区
更楼下社区位于惠州市惠城区桥西街道,辖区内主要交通要道有:水门大街、南门路、水门直街、塘尾街、长寿路等。
社区1956年取名为更楼下居委会。1958年改为第二大队更楼下中队,1959年改回更楼下居委会。2005年1月与后所街居和会合并,仍称更楼下社区居委会。
那么,“更楼下”这个名字,到底是怎么得来的呢?
小浩翻阅了桥西街道的相关文献,据考证:此街形成于明、清年代。在清代年间,街中部有一座横跨街道的更楼(称无底庙,是打更人员居住的地方),街道的人要在更楼下面通过,故得名为“更楼下”。
如今的更楼下社区,东面是水门路,西面是面对着西湖的环城西路,北边是水门直街,南边则是长寿路。
小浩从更楼下社区居委会出发,围绕整个社区走了两趟,带大家去感受这个老城区独有的魅力。
01
水 门 路
水门路上水门包非常热闹,很多人慕名前来,即便这个时候不是饭点,依然有不少人排队。小浩我也吃过好几回,似乎水门包也带火了水门路,你们吃过吗?
街边的建筑有一定的年代感,从特别的角度看过去,也是颇具特色。
02
水 门 直 街
走过水门路,来到水门直街,百年老牌学校十一小就坐落于此。水门直街形成于明、清年代,西边与塘尾街相接,是惠州古街之一。据考证:此街地处水门大街的中部,呈丁字形直通水门大街,民国时故称水门直街。
03
惠州市第十一小学
惠州市第十一小学,位于桥西水门直街,创办于1908年,前身为惠州昌明小学,1994年学校成为惠城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
十一小旁边的阡陌小路,承载了很多学子的上学时光,小浩我虽毕业多年,但每次走在这条路上,总有一些曾经的记忆涌上心头。
04
惠州市第九小学
九小位于更楼下大菜园,创办于1964年。1987年由36个单位及全体教师、学生家长资助建成三层教学楼——集智楼。校园内绿树参天,操场上有一棵见证学校发展历史的龙眼树。
学校周边还有留存不少历史建筑,如今的更楼古迹难寻,但置身于这古老又鲜活的老街里,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街景。
05
西湖壹城
从小巷子往主街走,抬头便可看到这座建筑风格融入东江客家文化的商业综合体,与西湖丽日购物广场仅一路之隔,旁边还有一个城轨出入口,相信开通之后能吸引不少人流。
06
后 所 街
后所街位于桥西南部,东西贯串,是形成于明、清年代的古街之一。
后所街的街名由来,据考证:此街在清代地处古城最后一条街以及最后一个城门,故取名为“后所街”。1968年改名为“朝阳街”,1982年复名“后所街”。曾经的后所街居委会也在2005年,并入了更楼下居委会。
07
长寿路
长寿路位于桥西的最南部,始建于1930年。此路北面有一座“长寿庵”(1958年拆除),故取名为“长寿路”。
清朝时长寿路是古城墙的一部分,解放前是惠樟公路车辆出城的唯一路段,如今成为惠州风景优美的道路之一。
也不知是不是巧合,小浩走过这条路的时候,确实见到不少老人,有的看上去已是古稀之年。
08
写在文末
老城的一街一景,一草一木,仿佛都在和我们述说着当年的历史。有些建筑略显古旧,有些街巷斑驳残破,有些文字褪去痕迹……
但历史的刻痕不会被磨灭,我们依然可以在这些巷陌中,看到曾经的更楼下,看到书本里没有讲到的东西。我想,这也是老街、建筑的价值所在。
正是因为更楼下这些地方被保存下来
让我们得以探寻惠州的历史
了解更多关于惠州的故事
知道曾经惠州的模样
你在更楼下社区住过吗?
欢迎到评论区聊聊
编辑丨西小浩
摄影丨西小ju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