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真话很难?
先看两则故事,看看说真话的后果。

第一个故事:有孩子给家长说:今天上课的时候,老师问同学,长大后干什么工作?有同学说要当科学家给老百姓做出贡献;有同学说要当警察,为老百姓除暴安良;只有一位同学小声说:长大了要当老百姓,让警察和科学家为我服务。结果,这个同学被老师赶出去了。
第二个故事:说有一家人的小孩过满月摆酒,来了到贺的客人。第一位客人说:这个小孩相貌堂堂,将来一定是个大官;第二个客人说:这个小孩的眼睛长得机灵,将来一定是个大才子;主人听了非常高兴,请这两位客人就座吃饭。第三位客人说:这个小孩以后肯定会死。主人大怒,把这个客人赶走。
很明显,两则故事的第三人说的都是真话,绝对不是假话,不管换作谁,这个时候讲真话,不合时宜,非常令人讨厌,都会采取跟故事里的老师和主人一样的行动,必然被轰走。而故事中,前两位说的不一定是真话,甚至就是彻头彻尾的假话,却受到了肯定和欢迎。所以,说真话,本来就不讨人待见,不讨人喜欢,本来就很难,现在更是难上加难了。
可是,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为什么又要提倡说真话,讲真话,不虚伪,要诚实,还说这是一种美德呢?要求所有社会人都要认真遵守,还要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呢?全社会向往真实,不说假话,不愿生活在“皇帝的新装”式的虚伪生活中呢?
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说真话、要诚实、要善良,孩子也天真的奶声奶气地说真话,表达自己真实的喜怒哀乐,度过一个纯真而美好的童年时光。可是当他进入小学之后,尽管学校和老师还在教育孩子要说真话,要听话,要诚实,要善良,孩子表面上也在说真话,可你发现没有,孩子说真话的时候越来越少,说违心的话越来越多,说大人们喜欢的话越来越多,说老师喜欢的话,说同学们喜欢的话,说聪明的孩子总是讨人喜欢的话。回家之后,给家长说学校发生的一切事情,说自己如何聪明,如何讨老师喜欢,并实话实说表达自己纯真和真实的想法,说某某净说实话,不受老师喜欢。

这样的孩子无疑是聪明的,能很快发现说实话不一定好听,好听的话不一定是实话,说好听的话一定能得到赞扬,得到想要的东西,得到一定实惠,开始尝试着说好听的话。还有许多不太聪明的孩子,依旧按家长和学校、老师的要求说实话,认真规范自己的言行,可当他稍大些发现,现实并不是想象的那样,而是呈现出表面的虚伪与祥和,因为说真话除了发现自己吃亏,遭冷遇,表面的表扬外,什么也得不到。可是,一旦虚伪了,说一些让老师高兴的话,会得到老师的表扬,深层次的鼓励,以及需要得到的有价值的东西,说真话除了廉价的表扬外,什么也得不到。
一般来说,人都喜欢真实的东西,穿真实的衣服,吃真实的饭菜,喝真实的饮用水,住真实的房子,坐真实的车,生活在真实的世界中,而唯独喜欢听不真实的话,听好听的话,听虚伪的话!
为啥?因为用真实的东西实在,听真实的话刺耳。所以,讲真话的越来越少,做真实的事越来越少,人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如何说好听的话,叫人高兴的话,而不愿意花功夫去做真实的事,说真实的话,说好听的话回报快,做真实的事既难又不讨好,所以说真话越来越难!
说真话在我国古代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这是因为在我国传统的治国齐家平下天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决定的。一般来说,在我国的治国治家修身的体系中存在两个派别,一派是老子创立的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探究世界存在的本源,研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有辩证法思想,提倡讲真实,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所以,社会上就有说真话存在的土壤,有很多人愿意说真话。
另一派是孔子创立的儒家,主张“礼、乐、仁、义”和“德治”“仁政”,提倡“忠恕”“中庸”之道。礼乐之道换句说就是有一套对错、美丑等价值评定体系,设定一整套繁琐而必须的程序,由此延伸的礼节仪式就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的一种表演,对讲话、动作、时间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套路。但是,就是这种“套路”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治国理论,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权利阶层不断美化“礼治”形式,丰富“套路”,大讲、大谈自己需要。

可以这样说,道家思想更多的是在民间体现,而儒家思想更多的是被封建统治者采用,只所以提倡讲真话,不过是针对治下的老百姓,很少对自己。所以,在封建统治和权贵利益阶层很难形成讲真话的环境,而是形成讲利益讲需要的语境。程序化的东西有时候可以取悦人,可以显得被取悦者尊贵、高大和气派,让人愉悦,所以被流传下来而长盛不衰。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其实是特别聪明的,把大量时间用来研究如何对人说话上,说一些好听的话,琢磨对自己有用人的心理,讨好能支配资源的人,给自己好处的人,很少说真话、真事、真相,能绕的就绕了,能躲的就躲了,考虑说真话带的后果,更多思考的是利益,这样的情况可谓非常普遍。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吃过几次亏,上过几次当,人便灵醒了,该说真话时不说真话,能绕刚绕,能闪则闪,改说一些好听的话,同聪明人一样,搞一些“假”“大”“空”的名堂,从“混的好”“吃得开”的那些人学一些“套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遇困难就躲,见利就争,有荣誉就让,这便是现实的超级引导作用。
当今社会,做人难,做好人更难。说话容易,说真话难,说实话、讲真话更难。如今社会有些人道德沦丧,信仰缺失,没有良心,丢掉人格,黑白颠倒,是非混淆,致使讲真话的不如说假话的,能干的不如会说的,老实的不如会巴结的,以致有的人明知不对,闷在心里不敢说,甚至吸取过去教训,说实话,讲真话,怕受气,怕吃亏,怕混不下去,怕丢饭碗,怕挨整,怕坐牢,怕株连家庭和亲朋好友。聪明人装成糊涂人,不说话,少说话,明哲保身过日子,别人是为了利益在装睡,他们什么都清楚就是什么也不说。

什么真话假话,利益才是最大化。愿意听你讲话的时候,你讲什么都是对的,不愿意听你讲话的时候,你讲什么都是不对的,你讲出来就是祸从口出,你不认栽谁认栽。现实让普通人都学会了少说话多做事,祸从口出,沉默是金,能不说就不说。多少人认为,在现实语境中,真的没必要讲真话,因为你面对的都是戴着面具的人,涂着保护层的人,穿着防护服的人,言多必失,少说为佳,要说也说的是一整套无关紧要的社会语言,从而光明正大的讲假话,为自己开脱了。
讲假话、套话多了,很容易出现“太监”式的真人,身上毫无血性可言,对上级像狗,对下级当狼,对同级当鬼,对群众像恶霸,人送外号“阴阳两性人”。所谓:上得厅堂,下得街巷,能上课背书,能赤膊上阵,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所向无敌,吃得开,混得好,风生水起,青云直上,市场广阔,前途远大。
这类人,从官方查处的贪官通报中,随处可见,想当年那一个不是风云人物。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就是“两面派”这个词语,因为这些人确实聪明,学得快,适应快,在说假话过程中得到了巨额实惠,在这个虚伪的土壤中混得风生水起,风起云涌。
所以,有许多老百姓就想不明白:我们都知道都清楚的事,而高坐在庙堂之上的人不知道,顾左右而言他,一件老百姓觉得特别简单的事,而那些不说真话、不办实事的“两面派”官员和既得利益者却要强行掩盖,把老百姓当弱智,当白痴。难怪被查了,不查你查谁。这些人不是不聪明,而是太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们知道该怎么做,就是不想做不愿做,不想说不愿说,这就是儒家思想在现实中的一种反应和表现。
难怪有人说,当今社会,人不再是精神性的人,有理想,有追求,有道德,是独立思考的人,而是纯粹的动物性的人,按动物本能活着,动物的生存法则的是趋利避害,弱肉强食。好在有识之士已经惊醒,这些人,这些现象正在得到逐步纠正。
你有没有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往往在领导身边围着一群讲话特别好听的人,这些人知道领导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想方设法为领导提供服务。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嘴甜,善变,讲不讲真话不一定,但陪领导吃好玩好却一清二楚。如果是这样也就算了,可一旦有重大的工作出现,难以完成的任务出现,这些人往往会选择沉默,不吱声儿,指挥那些说真话的往前冲,去成这些艰苦的复杂的工作。这还不算完,等到任务完成的差不多了,这些人又满身鸡血复活,下山摘桃子了。

为什么现在骗子那么多?尤其是骗老人的骗子很多,因为这些骗子都比较年轻,比较聪明,都知道应该怎样讨好别人,应该怎么骗人,获取利益。而老年人长期受到要说真话、要听话、要诚实的教育,在老人的认知里,接受的是服从教育,不问是非,简单明了的活着。况且年龄大了,同情怜悯之心增多,对身体要求更高,特别重视对身体的保养,而年轻的骗子花言巧语,巧言吝啬,知道怎么能取得老人的信任,年轻的骗子针对老人的这些弱点行骗,一骗就得手。
当然,我们都是有思想,有灵魂的人,对所有问题可以进行分析、总结、判断,对真话假话可以辨别清楚,但事实却是相反的,因为利益的趋使,让我们普通人不得不进行选择,为半斗米折腰,不得不屈服,这就是现实。
拿纳税人的钱,就要给纳税人服务,这没有什么理由可讲。那么,当最普通的纳税人,当老百姓,难道错了吗?第一个故事中,第三个学生要当老百姓,不可以吗?老师无权干涉别人当科学家,当警察,成为对社会有大用的人,但是成为老百姓就不行吗?要知道社会就是由老百姓组成的,难道老百姓就不能为社会做贡献吗?
估计只有小学生童言无忌,可以突破重重阻力,承担风险层层,挑战人性种种,脱口而出,我要当老百姓,别人敢说吗?如果换做成年人,哪一个人会这样说?追求个人自由,是每个人的权利与自由,高大尚的职业并不适合所有普通人,很多人一生就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
其实,我们要提防说话办事滴水不漏,左右逢源,将自己修炼成精致的利己的人。这类人,态度无限好,语言无限美,就是不办事,就是不说真话。说话就要说实话,不说虚话;说真话,不说假话;说有根据的话,不说子虚乌有的话;说些良药苦口的话,不说讨好献媚、忽悠欺骗的话;欲说想说的话,不可抢着说。能把真话说得让人喜欢,不讨人嫌,那才是说真话的最高境界。
看清了说真话不讨人喜欢甚至碰壁、吃亏的本质之后,仍然坚持说真话,这才是前进的动力所在,智慧的人,从他们嘴里说出的话,如同阳光穿透晨露能闻到馨香,这才是说真话的独特魅力。

现实看,说话其实是艺术,以真话和实话为本,选择性的说假话,好听的话,而不是选择性的说真话,背离了说真话,就算说得再动听,一切都将是虚无的,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文武,笔名方圆,网名大山,陕西西安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散文集《村头的空空树》。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