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行吗?1400年后,一位大将用5万人命解开谜题
千年以来,人们对“子午谷奇谋”的评价和争论大多都集中在可行性上,但至于其内在的真正原理和意图,人们讨论也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究。
也正因如此,在三国时代的1400年后,一位大将行进至子午谷时,或许是想验证一下这个奇谋的可行性,于是他用了5万人的生命解开了“子午谷奇谋”谜题的答案。
明末大战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四起,其中有一个叫高迎祥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为了拿下西安,也就是三国时期的长安,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黑水峪之战”。
高迎祥是第一代闯王,不仅是起义军的领袖,同时也是一位征战四方的大将。就在高迎祥领导的起义军如日中天的时候,他会同张献忠制定了直捣中都凤阳的计划。不过想要取得计划的胜利,能否拿下西安就成为了重中之重。所以他们决定会师汉中,然后商量下一步的具体行动。
另外一边,明朝统治者通过锦衣卫的密保了解了情况,崇祯皇帝对此非常紧张,为此专门派遣名臣孙传庭担任关中守将。
一场生死较量也即将拉开帷幕。
公元1636年7月,当两支起义军在汉中会师之后,高迎祥看着眼前的子午谷,突然想到了曾经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不知道是不是想验证奇谋的可行性,高迎祥最终借鉴了《魏略》中关于奇谋的作战方法,随后亲自率领5万精兵进入子午谷,向西安挺进。
不过高迎祥也有自己的计划,他设想自己先走黑水峪,然后从周至县进入西安。
不过让高迎祥没有想到的是,起义军刚进入三河关就遇到了麻烦。三河关依靠险峻本来就易守难攻,再加上关口的城墙全都是大石头堆砌,非常坚固,最终高迎祥苦战四五天才将其攻破。
然而高迎祥还没来得及喘口气,起义军在黑水峪再次遭到阻击。
其实守将孙传庭和高迎祥心里都明白,黑水峪是最后的防线,一旦突破,守军将无险可守,而起义军则可以一路前进,直捣西安。
所以孙传庭决定背水一战,他先后在黑水峪西边的虎豹河谷口,以及东边的涝峪河谷口都派遣猛将重兵和把守,而孙传庭本人则带领主力大军在黑水峪两面的山坡上埋伏,同时他又派遣副将带3000精兵绕后,堵住去路。
在孙传庭如此精心地安排下,高迎祥的5万精兵如同瓮中之鳖一般的存在。
然而人算之外还有天算,就连老天也在帮助孙传庭。在黑水峪之战前夕,天空骤降连续暴雨,起义军被突如其来的连续暴雨搞得疲惫不堪。
就在高迎祥带领人困马乏的5万精兵来到黑水峪后,明朝士兵以逸待劳,突然从四面八方涌来。高迎祥顿感不妙,但想要撤退已经为时已晚,因为所有的出口都已经被明军堵死,最终高迎祥以及众多起义军将领只能束手就擒,最终落得个杀头的结局。
通过“黑水峪之战”可以看出,“子午谷奇谋”似乎并不可行,那么当年魏延为何要提出这个看上去必败的奇谋呢?
魏延的设想
时间回到三国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夕。
因为之前刘备的决策失误损失惨重,再加上后来的南中三郡反叛,使得魏国错误地认为蜀汉已经没有了威胁。为此魏国将全部的防御重心都放在和吴国的对抗之上,“西守东攻”的战略布局就这样产生了。
从史书上看,当时魏国将20万大军,以及包括司马懿、张郃以及曹休等诸多名将都部署在了对抗吴国的防线上。而西部防线,只有夏侯惇之子夏侯楙所带领的4万人马防守。
然而夏侯楙是魏蜀两国公认的无能草包,魏国之所以有这样的决定,是因为魏国不认为蜀汉会发动进攻。所以完全不懂军事的夏侯楙其实就是在关中防线挂机刷资源的。
也正因如此,魏延才提出了“子午谷奇谋”。
可以说,对比“黑水域之战”,当时诸葛亮若采用这个奇谋,就可以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就是魏国“西守东攻”的战略布局,魏国打心眼里已经没有把蜀汉当作对手,不同于明朝对高迎祥的早有防备。
而“人和”,也就是关中守将夏侯楙,如此一个不懂军事的草包将军,和后来有着“传庭死而明亡矣”的孙传庭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打败他对于魏延这样的名将来说那是易如反掌。
而“地利”就更简单了,从地图上看,想要从汉中进入中原,子午谷是最佳捷径,准备充足的蜀军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冲破防线拿下长安。
当然,按照魏延的计划,诸葛亮此时只需要率领大军由斜谷赶到长安进行支援,即可大功告成,直接宣判魏国的死刑。
对比之下见真章,有了“黑水峪之战”的案例则完全说明了“子午谷奇谋”确实有很高的可行性。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子午谷奇谋”真的可行?
“子午谷奇谋”争论了千年,即便是“黑水峪之战”的结果证明了奇谋似乎没有可行性,但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两个案例完全不同。
不过想要完成奇谋就必须满足五个条件。
第一要求一万人在十天之内通过600多里且道路险峻的子午谷。
第二关中守将夏侯楙要弃城逃走。
第三夏侯楙逃走时要留下充足的粮草。
第四魏延必须在长安坚守20天以上。
第五就是诸葛亮必须在30天内支援魏延。
如果想同时满足这5个条件,那么可以说魏延提出来的想法纯属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几乎没有完成的可能性。也正因如此,这才有了千年的争论。
然而许多人都把焦点关注在了魏延要攻占长安之上,其实“子午谷奇谋”的真正原理和意图并非是夺取长安。因为夺取长安没有任何意义,也不可能成功。毕竟夺取长安之后蜀军的战线被拉长,粮草供给会出现很大的问题,这样也就意味着蜀军即便是攻取长安,也没有办法长时间坚守,随时可能被魏国围困。
所以真正的“子午谷奇谋”其实想要夺取的,是扼守东部的潼关。
按照《三国志》中魏延的设想,当他通过子午谷抵达长安之后留下少数军队攻打长安,而真正的主力则是奔袭潼关。潼关虽然是天险,但当时的魏国属于和平状态,守军很少,而且潼关是背西向东,主要是抵御东边的威胁,所以魏延从背后偷袭潼关的成功率非常大。
只要魏延拿下潼关,就等于将魏国一分为二,潼关以东的魏军无法支援,那么诸葛亮就可以在1个月内拿下潼关西边的魏国领土。而这片领土上有魏军的粮仓横门邸阁,这样就解决了蜀军的粮草问题。
而接下来的时间,诸葛亮以潼关为据点,以横门邸阁为粮草供应点,就可以向东逐步蚕食,很快就可以彻底消灭魏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子午谷奇谋”,虽然仍然困难,但已经不再是天方夜谭,只要魏延能够拿下潼关,那么一切都将成为现实。
不过诸葛亮过于保守,他没有采纳这个奇谋。也难怪陈寿会评价:
“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呢?
参考资料:《魏略》、《三国志》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