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迪格眼科:孩子散光了怎么办?这里有你想知道的
平时大家在去检测视力时,总是会听到“近视”、“远视”、“散光”等各种各样的词语。而对于散光,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特别是如今有越来越多的散光患者多数都是几岁的孩子。那么到底什么是散光,孩子散光了怎么办,散光和近视有什么关系,接下来麦迪格眼科医生给大家解读。

什么是散光
散光是眼睛屈光不正的一种表现,主要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表面不同方向的弯曲度不一致,而使得不同方向的屈光力不一致,从而使经过这些方向的光线不能聚集于同一焦点。简单点讲,就是角膜或者晶状体长得不像乒乓球那么圆那么规则,光线不能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散光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
散光大部分是天生的,但也有后天因素的作用。大部分小朋友的散光是在幼儿园入学或者年度体检中发现的,在3-4岁前出现的散光大多是先天性因素引起的,也就是说宝宝天生存在眼球的不规则导致了散光。其实人的眼球很少是完全规则的球形,特别是刚出生的宝宝,大部分眼球都会有一点不对称。
后天因素主要是一些可能导致孩子眼球受压力的因素,包括用眼习惯、生活环境、眼部疾病等。最常见的是用眼习惯,比如孩子经常习惯性地眯眼或瞪眼看东西,或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以及户外活动过少都会导致眼睑和眼内肌肉过度紧张,久而久之有可能把眼球压扁或者压歪了。其次是眼部疾病,如果有长期反复麦粒肿、上睑下垂等,也容易压迫眼球,形成散光。

散光和近视有何不同?
散光和近视有明显的区别。近视看近处的东西很清晰,看远处的东西就会感觉很模糊。而散光就不同了,散光的人看东西会有重影,并且会通过眯眼睛来改善这种模糊的情况。但是近视的话,即便是眯眼睛也看不清楚原本就看不清的东西。
比如说,我们用来查视力的是E字表,如果是近视眼,看起来是一片模糊的,无法辨认,而如果是散光,就有可能出现看不清但还能辨认的情况。即使测出来视力“没问题”,但其实散光的孩子是看不清楚的,而一旦看不清楚,孩子就会慢慢习惯通过眯眼、挤眼、歪头等等来看得更清,时间长了会对孩子的视力发育产生不好的影响。也就是说,散光可发展成近视,但并不代表近视眼的人一定会有散光。
孩子有散光怎么办?
散光一般分为生理性散光和病理性散光。生理性散光,通常定义为≤75度,大部分孩子的散光还是属于生理性散光,一般不影响孩子看清楚事物,而且随着眼球发育,散光度数大多数会逐渐减小。所以3岁以前的宝宝如果是≤75度的散光,不用担心,过3-6个月再去医院复查看看有没有加深就可以了。
如果发现孩子的散光超出生理性散光的范围,比如达到了150度甚至200度以上,那么眼球基本上不太可能会往生理性散光的方向去变化了,这时就需要通过佩戴框架眼镜或者角膜接触镜进行矫正了。
当然,麦迪格眼科医生想要提醒大家的是,戴镜矫正散光并非把眼球“矫正”回正常的球体形态,而是指戴了针对眼球形态的眼镜后,能把视网膜上模糊的物像“矫正”为清晰的物像。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