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博文物连连看:侵华日军冈村宁次投降的战刀
来自:前线客户端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把当年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投降时呈缴的战刀。这把战刀,不仅是日本侵略者投降的证据,而且见证了历史时代的更替。
1931年9月18日,日本开始侵占我国东北。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经过14年的艰苦抗战,中国军队1945年5月27日收复南宁,1945年6月29日收复柳州,1945年7月7日宣布抗战战局面已转守为攻。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共同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否则将予以“最后之打击”。1945年8月9日,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声明。此后,八路军、新四军开展全面大反攻。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胜利而告结束。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
1945年9月9日上午,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中国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盖章,并把象征武器的佩刀,呈缴给中国受降代表、国民党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战刀的呈缴,证明了中国抗日战争以日本的失败和中国的胜利而告结束。
何应钦收到这把战刀后,配置了木盒,然后呈送给蒋介石。作为抗战胜利的证物,保存在南京总统府。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在总统府里搜到了冈村宁次的这把佩刀,然后转送北京。195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兵器陈列室,将它送交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此刀由刀和鞘两部分构成,略呈弧形。长度为1.01米。刀身为钢质,也呈弧形,略占全长3/4。刀身中间起脊,近刀背处有很长的血槽。刀尖为侧锋,基部有护套。刀格呈椭圆形。刀柄较长,可供双手持握。两侧分别嵌有8枚铜质镀金日本皇花,外用皮条绑扎。柄首有套,装环,上系长带双缨。刀鞘为木质,外包蛇皮,上有3道箍。鞘两端均饰箍套。头部有铭文,一面为“273913番”,另一面为“实用新案特许”。这是日军高级将领的佩刀。
此外,还有一个用来放置佩刀的扁长方体木盒,是收缴后另配的。木盒表面涂有褐色油漆,内有红色衬垫。盒盖上刻有“日本投降代表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大将呈缴自佩战刀一把,谨呈委员长蒋,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中华民国卅四年九月九日于南京”字样。
冈村宁次于1884年5月15日出生在一个已经落魄的日本武士家庭中。4岁时,他的父母就教给他一些简单的中国文字。1904年,冈村宁次参加了在中国旅顺的日俄战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又随日军占领青岛。1917年到驻华武官处工作,1919年回国供职于陆军参谋本部,专门研究中国情报。1925~1927年,任北洋军阀孙传芳的军事顾问,参与中国内战。后来,冈村宁次又参与策划“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带领日军进攻南昌、长沙等,是日军侵略中国的主要黑手。
1940年8月,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后,冈村宁次调任日军华北方面最高司令长官。他恶毒阴险,心狠手辣,对八路军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并对华北地区的平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制造了多起惨案。抗日战争末期,冈村宁次又担任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

1945年日本投降后,冈村宁次率侵华日军向中华民国政府投降,于9月9日在南京签署投降书。在当时延安公布的日本战犯名单中,冈村宁次被列为首要战争罪犯,本应加以严惩。但因受到国民政府的庇护,未受法律制裁。1949年1月,被国民政府宣判“无罪”,同年4月返回日本。1950年,冈村宁次被聘为台湾“革命实践研究院”高级教官。1957年任日本乡友会联盟会长。1966年9月2日死于日本。
冈村宁次的这把战刀,不仅是一把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刀,一把记载着日本侵华罪恶的刀。更是中国战胜日本、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标志。看着这把透出森森寒意的战刀,似乎也在时刻警醒我们,历史不可忘记,鲜血不能白流,凝聚中国力量,捍卫世界和平。
作者:汪金友
编辑:谭丁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