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家国情怀 培育精神家园——看淮北梆子戏《风雨王家坝》

□贺宝林

“大闸修在王家坝,牺牲小家为大家。洪水来了咱抢险,洪水退了种庄稼……”当这优美的旋律在舞台上响起,观众一下子被带进了历史深处,无不被那段风雨浸润的岁月所感动。由徐亭松编剧、张占忠执导、张广涛作曲、袁娜领衔主演的淮北梆子戏《风雨王家坝》,作为“皖豫情”文化交流项目近日在郑州艺术宫上演。淮北梆子戏与豫剧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到豫剧的故乡演出自然受到河南观众的热烈欢迎。但该剧的成功远不是靠这点“血缘”关系,它能征服河南观众完全依靠它的艺术魅力。

位于安徽阜南县的王家坝被称为“千里淮河第一闸”,它下面的蒙洼蓄洪区是淮河中游第1个蓄洪区,在几十年的历史中,为了上保河南下保江苏,王家坝十几次开闸蓄洪,蒙洼的人民群众不得不十几次搬离家园。《风雨王家坝》以2020年王家坝第16次开闸蓄洪为背景,以蒙洼村张国山、刘光瑞两个家庭两代人的情感纠葛为主线,塑造了以村支部书记柳叶为代表的新一代王家坝人,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将个体融入集体,以小我成就大我,最终战胜洪灾,建成美丽家园,表现了王家坝人在民族大义面前的责任和担当,弘扬了“舍小家顾大家”的民族精神,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共产党人的高亢赞歌。

作为安徽省庆祝建党100周年的优秀展演剧目,《风雨王家坝》政治站位高远,地域特色鲜明,事件脉络清晰,人物形象丰满,从主题立意到舞台呈现,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一是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有强烈的现实性。全剧虽以王家坝第16次开闸蓄洪为主要内容,但通过倒叙、闪回等艺术手法,写出了历史的纵深感,勾勒出四代王家坝人根治淮河的风雨历程和为此做出的巨大牺牲。张国山作为当年的抗洪抢险队长,亲眼看到为救自己的水生被洪水冲走,为了阻止刘光瑞强行下水重演水生的悲剧,他当众将刘光瑞的船只砸坏,从此让刘光瑞一生耿耿于怀。张国山为了报答水生的救命之恩,待他的儿子洪亮如同己出,可刘光瑞为了报复张国山,在女儿晓兰和洪亮的婚事上百般刁难。张国山忍辱负重答应刘光瑞提出所有苛刻条件,以兑现他对水生作出的生命承诺。在王家坝第16次蓄洪前夕,身患重病的张国山再次来到水生牺牲的大柳树下,向刘光瑞倒出了他压在心底几十年的苦水,两人终于冰释前嫌让一对有情人喜结良缘,并与全体村民一起搬进保庄圩新村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全剧以悲剧开始,以喜剧收场,中间穿插着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既充满了人生的况味,又具有浓浓的时代气息。

二是矛盾冲突环环相扣,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该剧采用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叙事,明线是村支部书记柳叶和村民之间的矛盾,暗线是张国山和刘光瑞两个人的矛盾。柳叶作为村支部书记、抗洪抢险总负责人,一切都要以大局为重,而村民却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与之产生分歧;张国山和刘光瑞几十年存有很深的隔阂,可他们的孩子洪亮和晓兰却从小青梅竹马相爱至深;正是在这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中,展现了王家坝人在家园和国家之间艰难而伟大的取舍,让他们的精神境界得到了一次次的升华。

三是舞台呈现恢弘大气,充满现代审美意趣。该剧的舞台造型采用斜坡平台,一会儿是大坝,一会儿是河堤,一会儿是村庄,舞台调度十分灵活,具有多重的功能和意义。剧中多次巧妙地运用现代声光电技术,对大雨、洪水、抢险等场面进行了逼真的再现,增强了舞台的戏剧张力。特别是第四场抢险护堤和第六场重建家园,运用大场面的群众舞蹈来表现王家坝人不畏艰险的豪情和对故土的无限热爱,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而张国山主动上门请刘光瑞时,两人采用舞蹈化的动作出场,张国山主动上前拉着刘光瑞,而刘光瑞则显得不屑一顾,既体现出张国山为成全洪亮婚事的一片真诚,又反映了刘光瑞死爱面子的故作高傲,具有强烈的喜剧效果。剧中的老黄牛和大柳树也极具象征意义,它们一动一静既展现了岁月的沧桑,又表达了不变的坚守。这些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该剧的现代美感,契合了当代观众的审美心理,拉近了戏曲与当代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距离,是戏曲现代化的一次成功尝试。

四是音乐唱腔旋律优美,人物情感真挚动人。该剧的唱腔既传统又时尚,多次运用传统曲牌如《自由花》《五字开门》等,通过配器技法处理,与全剧音乐相得益彰。如核心唱段《千般不舍万般痛》,运用传统的“二八板”一板到底,没有复杂的板式变化,更没有炫技夸张,但却酣畅淋漓,直抵心底,唱腔结束时的“倒字”处理更是恰到好处,使人物的内心情感得以充分表达。在表演中,演员们展现了淮北梆子戏高亢激越的唱腔,同时又兼顾了梆子戏中花腔多、甩腔多的特点,使主题内容与艺术形式和谐统一。饰演柳支书的袁娜扮相清纯靓丽,声腔收放自如,在做公公、婆婆、村民等不同人物的思想工作时,运用不同的声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内心情感的把控得体自然。另外两个主要演员任三印、甘建伟在剧中是两个既团结又斗争的“死对头”,但他们的表演不愠不火,对张国山稳重、刘光瑞的倔强都表现得恰到好处,显示出驾驭人物的高超能力。其他演员也都能很好地胜任角色塑造,对人物身份性格和心理基础的把握都比较到位,如治淮嫂的泼辣、洪亮妈的慈祥、洪亮的直率、晓兰的善良等,都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风雨王家坝》是对“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同舟共济”的“王家坝精神”的生动诠释,是对几代王家坝人辛勤积累的精神财富的高度浓缩,是对新时代淮河儿女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不仅弘扬了崇高的家国情怀,同时还为后人培育了一座闪光的精神家园。

(作者系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