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工作委员会】认识肠易激综合征



认识肠易激综合征


作者:陈雯 高彩萍 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

主审:翟华 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党委书记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如频率和(或)粪便性状改变,通过临床常规检查,尚无法发现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1]

IBS易感人群

IBS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中青年(18-59岁)患病率较高,老年人(60岁以上)患病率有所降低[1]。我国普通人群IBS总体患病率为1.4%-11.5%,对于部分IBS患者来说,虽然存在消化道症状,但因可以勉强忍受,仅25%的IBS患者会到医院就诊[1]

IBS诱因

1.饮食因素:根据相关研究表明[2-4],IBS的病因尚不清楚,饮食因素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的主要因素。


2.内脏高敏感性:IBS患者对结直肠扩张的疼痛阈值低于正常人,更容易产生腹胀、腹痛等症状。


3.肠道感染和炎症反应:约有10%的肠道感染会发展成为IBS,患者曾有肠道感染史的发病率要比无肠道感染史的高4倍。


4.精神心理障碍:抑郁、焦虑、恐慌、压力、睡眠障碍等。

IBS诊断标准

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和生化异常的基础上,IBS的诊断可参考目前国际公认的IBS罗马IV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主要以反复发作的腹痛症状为主,在过去的3个月内,平均每周至少1天有症状发作,病程至少持续半年以上,并伴有以下两种或两种以上症状。

(1)症状与排便相关;

(2)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

(3)伴有粪便性状或外观的改变。

IBS分型

根据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不同,IBS被分为4种亚型:

1.便秘型IBS-C(1-2型)

2.腹泻型IBS-D(5-7型)

3.混合型IBS-M(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

4.不定型IBS-U


在我国,最常见的类型为腹泻型。

IBS治疗方案

IBS是一类功能性胃肠疾病,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人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包括饮食调整、生活干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从而达到改善症状,减少复发、消除顾虑、提高生活质量和恢复社会功能的目的。


一.饮食调整

避免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加重症状,遵循低FODMAPS饮食可缓解症状。FODMAPS食物是一类不易消化的短链碳水化合物(发酵类+低聚糖+二糖+单糖+多元醇五类成分的首字母缩写)。这些短链碳水化合物通常不易被肠道吸收、容易引起水分进入肠道、容易被肠内细菌发酵、增加肠内气体。

二.生活干预

保持作息规律、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整体胃肠道症状、缓解负面情绪并提高生活质量。

三.药物治疗

解痉药、止泻药、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益生菌、中医药、抗焦虑抑郁药等。

四.心理治疗

IBS患者常伴有认知偏差和行为异常,往往有抑郁、焦虑、恐慌、紧张、睡眠障碍等心理问题。症状严重而顽固,经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者可以给予专业的心理治疗、认知治疗、催眠疗法、生物反馈等。

IBS健康指导

  1. 有以下症状需及时就医:年龄>40岁、排便频率异常(每天大于三次或每周小于3次)、便血、黑便、黄疸、进行性腹痛、夜间腹泻、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贫血、不明原因体重减轻、炎症性肠病、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等。

  2. 平日里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早睡早起,形成健康的睡眠周期。

  3. 建立良好的膳食结构,种类多样化、易消化、营养丰富。进食宜定量,不宜过饱,不宜过热或过冷。

  4. 可进行低FODMAPS饮食、无麸质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限制酗酒、吸烟,避免过酸、高脂、生食、辛辣或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5. 保持情绪稳定,尝试练习瑜伽、冥想、参与社交活动、倾诉交流等技巧来缓解压力,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治疗。

  6. 针对症状遵医嘱合理用药,如益生菌、中医药、抗焦虑抑郁药等,切不可自行用药。

  7. 有腹泻症状患者,做好肛周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卫生。

  8. 根据自身病情进行锻炼(如慢跑、有氧运动等),增强体质、改善胃肠运动功能。

相关文献

[1]中华医学会病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20,40(12):803-818.Hyun-Jung KIM; Ra-Ri CHA; Hyun-Jin KIM.

[2]Le NevéB, BrazeillesR, DerrienM, et al. Lactulose challenge determines visceral sensitivity and severity of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6,14(2): 226-233.e1-3. DOI: 10.1016/j.cgh.2015.09.039.

[3]王维达,方秀才,朱丽明,等.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发作与饮食关系的调查[J]. 胃肠病学,2012,17(2): 110-114.DOI: 10.3969/j.issn.1008-7125.2012.02.012.

[4]杨敬泽,李延青. 肠易激综合征与饮食因素[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0, 40(2): 92-95. DOI: 10.19538/j.nk2020020102.



编辑:杨洁

绘图:李川

本平台所有科普作品仅供学习交流,作品版权归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所有,请勿随意转载!

关注我们

本平台科普内容获中国科协科普部2022年度推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项目“全国学会科普能力提升项目-康复科普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资助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