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朱的死,对甄嬛究竟意味着什么?
如果你细心地看大结局时甄嬛回顾一生的一幕幕,有皇帝、果郡王,有崔槿汐和浣碧,却没有温实初和流朱。
对于没有温实初,我的理解是,一方面是因为甄嬛这一生真正动情爱过的男人也就只有皇帝和果郡王,她对温实初没有动过心;另一方面是因为温实初和眉庄的感情,温实初不仅是眉庄深爱的人,也是静和公主的父亲,她和温实初之间已经有了边界和距离。
对于没有流朱,乍一看起来,甄嬛太过薄情,流朱对她忠心一片,流朱可是为了她而赴死,这样的赤诚之心,竟然也流于烟消云散,再也没有被甄嬛念及。
我不这么看。
其实,人生中经历的有些痛,是不能说,不能想,却又不会忘的。
流朱之死,对甄嬛的人生成长,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隐喻。
流朱的死,是甄嬛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一场惨烈的丧失,也是甄嬛的内心被生活和现实格式化的一个重要节点。
流朱跟甄嬛一同长大,是那么明媚、烂漫且热烈,她的存在隐喻着甄嬛一抹重要的人生底色——是一抹单纯炽热、天真烂漫的暖。
就如甄嬛对流朱所说:“……你那贪玩的性子,倒和我挺像的。”甄嬛和流朱都有一股古灵精怪的轻盈和可爱,这是甄嬛从小就被好好爱护、好好疼爱的结果。


甄远道夫妇给甄嬛的人生设定的底色,是用最大限度的自由、欢快和无拘无束培养出的,跟在甄嬛身边一起长大的流朱就是最好的证据。
所以,陪甄嬛在春日里荡秋千的是流朱;


在甄嬛情窦初开,心有所思的时候,陪在她身边的也是流朱。


然而,渐渐地这种天真美好和后宫生存现实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
她直接当着甄嬛的面训斥内务府总管黄规全,因为她看不惯黄规全的见风使舵。虽然在甄嬛的一番教导下,流朱也坦然认错,但是这暴露的是流朱对后宫人心的厌恶。


流朱无法忍受颂芝的嚣张,她更不懂得甄嬛在华妃等相关事宜上的隐忍和策略。
这不仅仅是因为流朱性子急,更是因为她内在有一种做人做事要讲道理的理想主义,遇事怎么能这么憋屈呢?可是,后宫的算计和筹谋哪一件不是对人的规训和憋屈呢。


流朱身上有甄嬛内心的诸多投射,就像甄嬛喜欢淳儿一样,她对那种“纯”的品质有一种强烈的偏好和欣赏。
她欣赏眉姐姐,是因为眉庄身上有那种宁折不弯的“纯”;她敬重敬妃,是因为敬妃身上有那种不争不抢的“纯”;她喜欢淳儿,是因为淳儿身上那种天真烂漫的“纯”……
往往,你是什么人,就会欣赏什么人。所以甄嬛的内在也有某种“纯“,比如对爱情,她“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对名利场生存,她希望“平安度日,了此残生”。
可是,名利场的现实一次次冲击着她。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结果发现自己之不过是“莞莞类卿”;
“平安度日,了此残生”,结果发现自己不算计别人,就会被别人算计。
如果说她之前的第一次成长是一种突破,在小产后的挫折中重新站起来,因为她没有对皇帝失望、内心深处还保持着某种理想和期待。
后来,误穿纯元故衣,她从从云端跌入泥潭,如果想要再振作起来,就是伤筋动骨了,所以我说她的第二次成长是一种在丧失之后的扩容。
流朱之死,就是她扩容之前最先经历的丧失。
得知流朱死了之后,甄嬛的反应不仅是心痛,还有一种心被抽掉了一部分的感觉。不得不说,孙俪把这种丧失的感觉演得太好了。
她先是沉默,眼泪不自主地流下来。因为人在面对巨大的伤痛时,第一反应是懵住了,这是人的自我保护机制,因为这种痛对内心的冲击太大了,所以要缓一下。

然后她无比悲伤地说道:“流朱自小和我一同长大,如同自己的亲妹妹。”


甄嬛说完这话的时候握紧了手,这个细节意味着甄嬛情感发展的第三个环节:愤怒和恨。
在这之前,纯元故衣事件已经让她意识到自己不过是替身而已,她的那种自我和骄傲、以及对爱的向往都遭受了空前的打击,如今她又失去了流朱,她怎么能不怨恨呢?
崔槿汐最懂如何安慰甄嬛,她说:“娘娘不能让流朱姑娘白死才是啊,娘娘只有自己周全了,才有可能为流朱姑娘报仇啊。”



是的,甄嬛把这些仇恨全都算在了皇帝身上。
很多人不明白甄嬛怎么就那么狠心去屠龙。
你想啊,皇帝不仅毁掉了甄嬛对爱情的期待,逼她杀了最爱的人果郡王,连流朱都是皇帝变相杀死的……总结起来,是皇帝亲手杀死了那个明艳美好的甄嬛。
就如甄嬛在皇帝临死前对他说的那样:“刚入宫的甄嬛已经死了,皇上您忘了,是您亲手杀了她,臣妾是钮祜禄甄嬛。”




随着流朱死去的还有甄嬛内心最美好天真烂漫的那部分,她对美好的期待、对生活持有的那种理想,都死去了。
所以,在甘露寺修行的甄嬛总有种无能为力的哀伤。
哀伤是我们对生活中各种丧失的适应过程。
弗洛伊德在《哀伤与忧郁》中提到:哀伤是一个艰难而又缓慢的过程,它是一个极端痛苦而又渐渐进行的内在放弃过程。
是的,甄嬛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自我修复、然后扩容成长的。
这种成长想必很多人都体会过,那种丧失和破碎的痛那么剧烈却又无声,你什么都没有说,但当你挺过了那段艰难时光,你发现你再也不是最初的那个人了。
生活把你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你没办法对峙,能做的就是接受、承担,然后继续前行。
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我时常觉得,当下生活和社会对人的格式化是非常残酷的,很多时候很多事都会让我离内心那个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甚至丧失对自我的察觉和感知。
尤其是前些年工作忙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像一直被抽打着的陀螺,飞速的旋转,从而忽略掉了自我内心中很重要的东西。
我也是最近这两三年才真正让自己慢下来,远离消耗的关系,离自己更近一些;在工作中保持警觉,尽可能让自己不受规训太多,让内在保持一种自由。
希望我们在成长努力的过程中,都不要弄丢了自己。
屠龙后的纽轱辘甄嬛,成为后宫最尊贵的女人,却赢了个寂寞!
甄嬛除去女主光环,一个女的第一次见小叔子,就约定下一次见面,是不是不妥
哀伤是一个艰难而又缓慢的过程,它是一个极端痛苦而又渐渐进行的内在放弃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