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年后的相遇--李陵后人辖戛斯 找唐太宗认亲了

西汉15:辖戛斯(寻根、归附、消灭后突厥)

七百年后的相遇--李陵后人辖戛斯 找唐太宗认亲了!



盛唐领土:安西都护府(吉尔吉斯、新疆甘肃)+东半侧



大意

李陵后裔 报答大唐帝国

大唐帝国崇拜李广也了解李陵,李陵的后人黠戛斯(读「侠夹斯」)在振奋之余,以一个10万人的部落,挺身捍卫大唐帝国(盛唐人口8000万,安史乱后不到3000万)。


本文

且鞮侯单于重用(李陵)(公元前99年)

且鞮(读「滴」)侯单于是听「李广传奇」长大的,现在「李陵传奇」率领一票「神力左射手」来到漠北,拿出智慧和勇敢,连续挫伤匈奴大部队。


且鞮侯的慕强心理开始沸腾,他分封李陵当右校王,管辖精华地带坚昆国,把女儿(名字叫拓跋)嫁给他。


在漠北那片看不到尽头的荒寒当中,西南端的(乌鲁木齐正北方)坚昆不太让人心酸--叶尼塞河贯穿坚昆,流域里有广阔的草场,能发展农业。漠北的活动主轴是「纯游牧渔猎经济」,坚昆显得很幸运。


大漠里除了盟主之外,还有十几个草原部落集团,其中坚昆素来是强国,面积跟突厥相当。突厥惹不起这位邻居,尽量用和亲来拉拢,维持一种和平关系。(「坚昆,本强国也,地与突厥等,突厥以女妻其酋豪。」)(《新唐书》)


战国时代匈奴崛起,成为大漠的盟主,把坚昆收入版图。


狐鹿姑单于讨公道(李陵)(前96年)

李陵被灭族,匈奴储君狐鹿姑(且鞮侯单于的儿子)对刘彻的残酷感到气愤。这时且鞮侯病倒了,狐鹿姑投入单于争夺战。第二年且鞮侯去世了,狐鹿姑接班,立刻派遣部队冲向汉匈边境,打败李广利军团。


李陵说单于已经替他出气了,他更希望汉匈两强能降低冲突,让两边的同胞休养生息。狐鹿姑采纳他的建议,通过使臣跟西汉对话。


李陵问出当年抄家的理由,就派遣部下去刺杀李绪-- 他认为辜负祖国的人会撕裂两边,威胁整体安全。


阿巴坎遗址(李陵?)

1940年代,俄罗斯建筑工人在坚昆地区发现一些从来没见过的瓦块,考古学家赶来,挖掘出一处遗址,是中国式的宫殿建筑,命名为「阿巴坎(宫殿)遗址」。




遗址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漠北真是地广人稀啊!中央大殿12米╳12米,可通往19间副殿,应该是三代人的办公和居住空间。地下室用石块堆砌出一个暖气通道,供应大部分的房间;少数房间没有「中央空调」,在地面配备着石头火盆。


屋檐前端的圆形瓦当上,刻着汉字「天子千秋万岁常乐(永远幸福、皇帝居所名称)未央(没有尽头、皇帝办公场所名称)」。


除了阿巴坎遗址之外,俄罗斯没有发现过其它中式建筑。谁会这样怀旧呢?在那片遥远、阻绝、没有汉字汉语、看不到一丝丝华夏景观的异国土地上,竖立起庞大的汉氏宫殿。


在那个冰雪封冻的世界里放下仇恨,不但沿袭汉代建筑的传统,在檐头瓦当刻上「常乐未央」,更加上「天子千秋万岁」六个字,祝福汉帝国永远平安、汉家天子永远快乐。




(1) 投靠北匈奴(西汉后期):


李陵为坚昆族带来一支新成员。他跟汉昭帝刘弗陵在同一年(前74年)去世,后人风风火火地走下去。


匈奴失去一个冷静而开阔的头脑,变得相当躁动。领导人主战、残暴,打破了过去25年的平静。


几个贵族出面讨伐他,争夺领导权。其中呼韩邪亲自奔到长安,向汉宣帝求助,获得战士1.6万人、粮食3.4万斛(读「湖」),因而打败群雄,匈奴从此分裂成南北两部。


李陵的儿子拥护乌籍(读「吉」)单于,战败被杀了,孙子投靠北匈奴。


(2) 迁到新疆(南北朝):


坚昆族虽然在漠北精华区,生存还是相当困难的。一部份坚昆人决定留在家乡(叶尼塞河上游),因为长途跋涉也很危险,而且零零星星的草原和绿洲已经客满了。


某些族人不愿意困在漠北,想去气候暖和的西南方向(新疆中亚)碰碰运气,大部分的李陵后人加入了这场大迁徙。


他们走到新疆,避开突厥移民已经进驻的绿洲群,落户在没人想争夺的山区,也就是今天的柯尔克孜自治州,位于中国最西端、喀什市「楼上」。


固然在山区,但北纬40度出头的气候,比漠北(50度出头)舒适一截,而且有两条河流!他们从此被称为「高山牧人」。




(3)迁到中亚(南北朝):


某些族人冲劲更大,再往前走到中亚。




中亚居民以突厥族(老移民)为大宗,面对来自大漠的坚昆族移民,没有什么感觉-- 同样是欧亚混血的结果,身材高大,肤色白晰,棕发碧眼。但坚昆族里有个族群很蹊跷,黑发黑眼黄皮肤,明显的汉族体态特征,西域居民隐隐感到不安。


「其人(坚昆族)长大(身材高大),赤发(棕红头发)皙面(肤色白晰)绿瞳(碧眼),以黑发为不祥(认为黑发太另类,可能带来灾难)。」


谁喜欢当异类、制造违和感呢?但黑发族群记得先人的叮咛,只要有人问起,就强调是李陵的后代(「黑瞳者,必曰陵苗裔也。」「黠戛斯自称李陵之后,与国(唐朝)同姓。」)(《新唐书》)


李陵的后人不仅仅肤色独特,工作表现也让人印象深刻,射箭能力(力道、精准度)太强了!但中亚居民发现,这些移民个性蛮平和的,只工作不攻击,因此也渐渐习惯了。突厥人(从大漠迁到中亚的老移民),甚至把一切坚昆移民概括昵称为「黠戛斯」(读「侠夹司」,黄皮肤的神力左射手)。


雪橇骑士 彷佛在飞行

在高海拔山区能做什么呢?辖戛斯人努力适应那个困难的环境,畜牧业和小规模农业都做到很发达。




山区有一些金矿、锡矿,上帝也经常降下铁陨石(陨铁),辖戛斯不但得到铁原料,锻造技术也凌驾冶铁专家突厥。刀剑犀利而优秀,除了自用之外,也销售给具有中亚邻国;突厥族有「造不如买」的国际分工概念。


「其国有天雨铁(陨铁),收之以为刀剑,异于铁。」(唐太宗时期一大票国家去长安朝贡,颜师古写《王会图》,记录各国的概况。)

「天每雨铁(陨石),收而用之,号曰迦沙(宝石、辖戛斯人对铁陨石的称呼),以为刀剑,甚铦(读「先」)利。」(唐朝杜佑《通典》)

「有金、铁、锡,每雨,俗必得铁,号迦沙,为兵绝犀利,常以输(输出、出售)突厥。」(宋朝《新唐书》)


骑士射手穿铁护胸,腰间挂着箭袋(铁箭簇),携带铁刀剑。(「其战有弓矢、旗帜;其骑士析木为盾,蔽股足,又以圆盾傅肩,而捍矢刃。」)(《新唐书》)


在冬半年积雪结实了,辖戛斯骑士就放弃骑马,改用雪橇。这身手真矫健呀,白天藏匿半夜袭击,在下坡路踩着自制的雪橇追逐猎物,速度超过奔鹿,架势彷佛是在飞行!在平坦的地面,用雪杖刺地面来得到动力;在上坡路苦干实干地背着雪橇。




《新唐书》记载:「人好猎兽,皆乘木马,升降山阴,追赴若飞。」

「驰冰上,以板藉足,屈木支腋,蹴辄百步,势迅激。夜钞盗(抢劫、偷窃),昼伏匿。」


「其人雄健,能射猎。国多雪,恒以木为马,雪上逐鹿。其状似楯而头高,其下以马皮顺毛衣之,令毛着雪而滑,如着屧屐(读「谢机」、木鞋),缚之足下。若下阪(山坡),走过奔鹿;若平地履雪,即以杖刺地而走,如船焉;上阪即手持之而登。」


追捕到一批猎物,带回家食用之后,就得迁移到附近的据点了。用桦(读「画」)树皮再搭建一座极简型房舍,展开下一场游猎生活。


「每猎得鹿,将家室就而食之,尽更移处。其所居即以桦(读「画」、落叶乔木)皮为舍。丈夫翦发,桦皮为帽。」


(4)找唐太宗认祖归宗(648年):


在唐朝,突厥取代匈奴,成为大漠盟主。


唐太宗李世民也没闲着,登基五年就敬业地派遣使臣,去拜访大漠各部落。坚昆人(现在昵称辖戛斯了)跟使者对话,得到一个大惊喜--唐帝国崇拜李广,李渊(唐高祖)认祖归宗了,主流舆论认为李陵是被冤屈的英雄。


辖戛斯酋长听到消息,差点掉下眼泪。「遣使者献方物(派遣使者带着抢手货貂皮和貂裘奔赴长安)」,确定这不是梦而是事实。


十几年后,下一任酋长矢钵屈阿栈(唐朝译文诘屈聱牙的,其实可以翻译成「世伯丘吉尔」)在就位四年后终于搞定一切,找到几位牢靠的职务代理人,把国家机器委托给他们。


他亲自率领朝贡骑士队,绕道避开突厥(大漠盟主)和回纥(新兴势力)的地盘,骑快马奔驰两个月(一万里路),到达长安。骑兵急行军速度,每天前进160公里,相当于正常骑兵速度的两倍。


找到海外堂哥

「世伯丘吉尔」说,他是来寻根的。唐太宗的学霸智囊团(翰林学士)拿出学问和观察力,认为这讲法靠谱-- 酋长黑发黄皮肤,属于汉族跟匈奴、突厥混血的体貌特征。辖戛斯人称为「神力左射手」,这正是李广李陵家族的专长。他们也根据口传历史,自称「李陵之后」。


李世民走过「玄武门事件」(杀害哥哥、四弟和他们的家人),亲族撕裂了,良心和名誉都受到重创。现在海外冒出一批远亲,李世民(50岁)在人生最后一年得到极大的修复。



唐太宗李世民



七百年后的相遇,两个老混血儿(汉族娶塞外草原民族)找到洋兄弟,非常激动。


「其酋长俟利发失钵屈阿栈身(亲自)入朝,太宗劳享之(李世民热情地慰劳、款待)。谓羣臣曰(他感慨地告诉群臣):『往渭桥斩三突厥(过去在渭桥杀死三位突厥领导),自谓功多(认为建下盖世的功劳),今俟利发在席(现在酋长坐在这里),更觉过之(成就感更大了)。』」(《新唐书》)


主动归附大唐

酋长更是感动到讲不出话-- 从弃子心情提升到被认同,真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啊!他喝下几杯酒,在心里为自己和族人无声地庆祝一下,之后站起来,直接要求归附大唐帝国。


李世民胸中涌出一股暖流,他宣布在黠戛斯领土设置「坚昆府」(约定坚昆成为大唐的域外领土,由现任酋长管理),任命酋长为「左屯卫大将军」(大唐帝国一支海外驻军的领导人)、坚昆都督(大唐帝国坚昆府领导人),隶属于燕然都护府(整个大漠的行政和军事指挥中心)。


「俟利发(酋长)酒酣,奏愿(提出心愿)得持笏(希望能归入大唐帝国体系,成为官员)。帝以其地为坚昆府,拜俟利发左屯卫大将军,即为都督,隶燕然都护。」(《新唐书》)


(5)打击突厥(745年、寻根之后的一个世纪):


黠戛斯得到肯定和名誉无给职,跟唐朝越来越亲近,平均十年一次派遣使者来朝贡,从此跟祖国政经往来,连流通货币都采用唐朝铜币。


(A)高宗中宗时期:

「高宗世,再来朝(高宗时期朝贡两次)。景龙中(中宗时期朝贡一次),献方物(珍贵的特产),中宗引使者劳之曰:『而国与我同宗(辖戛斯跟我国同宗),非它蕃比(关系跟其它藩属不一样)。』属以酒(嘱咐使臣喝酒),使者顿首(使臣感动到连连顿首)。」


大唐设置的行政区划(坚昆府)和荣誉无给职,都是柏拉图式的书面作业,实际上辖戛斯是突厥的藩属。但辖戛斯体内流着大汉的血液,又跟大唐同宗,既然中宗(707年)高度重视这件事,辖戛斯就不愿意再接受突厥的统治了。


他们拿出实际的行动,想落实「大唐-辖戛斯」的宗主藩属关系。首先联络一些大漠部落(突厥的藩属),准备组成联军,冲撞突厥汗国。


突厥受到威胁,因此从漠南出发,两次远征辖戛斯(708、709年)。霸主来袭,谁与争锋,附近的小国不敢动作,唐朝也没有肩负起书面盟主的义务。辖戛斯奋力抵抗,战士一批批倒下去,直到全军覆没,前后两位酋长都牺牲了,境内只剩下残破。


(B)玄宗时期:

辖戛斯失去揪团进攻的力量了,还是不肯认输。接下来,在唐玄宗在位的四十几年当中,照样派使臣携带简单的礼物,绕路去大唐朝贡四次。而且经过几十年休整,主动参加大唐的「打击后突厥行动」(744年),扮演一个认真的配角。


玄宗《征突厥制》夸奖辖戛斯部队「弧矢之利,所向无前(刀剑锋利,所到之处没有人能抵挡)。」


大唐、辖戛斯和回纥(大漠、新疆)几次围攻,突厥再怎么强大,还是禁不起这样的纠缠,终于在辖戛斯认亲之后一个世纪灭亡了(公元745年)。更强悍的回纥崛起,称霸大漠和新疆。


(6)被回纥摧毁、隔绝(758年、唐肃宗开始):


辖戛斯的国策是「抗霸权护祖国」,至于霸权有多恐怖、反抗行动有多困难,就不列入考虑范围了。问题是,这回的对手不是突厥(大漠霸主),而是强悍度破表的回纥(横扫大漠和北新疆)。


公元758年,回纥汗国压过来,辖戛斯在叶尼塞河打到最后一口气,仅有的5万兵力全体牺牲,有生力量被摧毁了,社会和经济崩溃,从此成为回纥(漠南)的属国,跟唐朝隔绝、失联,因为以现在的力量,连「绕道朝见中国」都做不到了。


「牛马谷量(倒毙的牛马堆积成山谷),器械山积(毁坏的器械堆积成山丘),国业荡尽(国家资产通通报销了),地无居人(成为无人的荒地),自是不能通中国(失去跟中国联络的力量)。(《新唐书》)


(7)职业保镖队(唐肃宗之后的一个世纪):


回纥并没有低估辖戛斯的潜力,它不断提供官位、名号来搏感情。但这个曾经被摧毁的、剽悍的属国很不听话,跟几位邻居结盟,自成一个小系统--北部的葛禄北新疆小国)、南部的吐蕃(青藏、南新疆、甘肃)、西边的大食(阿拉伯)。




回纥太彪悍了,连抢匪的干劲都不一般,吐蕃和葛禄的国际贸易商队凉到骨头里;辖戛斯不护送,他们就不敢出发。到最后每趟跨出国境,头一站都要去葛禄住几天,排队等候「黠戛斯班车」开往中东。


(「然常与大食、吐蕃、葛禄相依仗。吐蕃之往来者畏回鹘剽钞[抢劫],必住葛禄,以待黠戛斯护送。」)(《新唐书》)


大食商人睥睨欧亚贸易产业,面对回纥也很无奈,往往得聘请辖戛斯保镖队。除了面交的酬劳之外,每三年还会赠送一批贵重的织锦。「大食有重锦,其载二十橐驼(读「驼驼」,骆驼)乃胜。既不可兼负,故裁为二十匹,每三岁一饷黠戞斯。」(《新唐书》)


预告

辖戛斯厉兵秣马(准备)几十年,鏖战二十多年,终于绽放出惊人的光芒,从一个部落扩充几倍,成为西域强权,在唐朝中期参与消灭后突厥,在后期颠覆回纥,又协力抵抗吐蕃,直到唐帝国在宦官、藩将的挟持下灭亡。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