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打造中医药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传承岐黄守正育人之道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要求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为落实文化强国和中医药发展的国家战略,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发挥高校博物馆在文化育人领域中的作用,以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为平台,积极探索博物馆融入中医药文化育人的新途径,打造中医药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中医药优秀文化两条育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博物馆资源,通过组建“中医药文化传承班”和“青春杏林宣教团”的模式,进行文化育人试点。
基于博物馆服务教学、科普、宣教、研学和交流等基本工作任务,学校通过课程融合、工作融合、平台融合、媒体融合等多元项目的有机融合,针对学员开展讲解培训、素质提升、实践锻炼、文创开发、馆际交流、媒体管理等系列培养,鼓励其参与到博物馆各项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检验培养效果,开发和引导学生在讲解表达、接待沟通、创新创作、审美鉴赏等方面的能力。
博物馆融入中医药文化育人新途径探索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和丰硕成果。博物馆培养的学生能够积极融入馆内各项工作,独立完成讲解接待、开展研学教育、组织体验活动,打造了一支可持续发展的中医药文化宣传生力军,形成了学校对外展示学生风采的靓丽名片。
2019年,博物馆培养的志愿者团队被学校评为“首届校园青春榜样优秀集体”荣誉称号;博物馆实施的“讲好中医故事,打造杏林宣教品牌”项目,荣获教育部第五届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2020年,学生团队的“杏林种子行动”项目被评为“烟台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并获第二届烟台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2021年学生参与研发的《探秘岐黄宝藏,传承大医精诚精神》研学旅行课程,被评选为烟台市第二批市级优秀研学旅行课程和山东省第三批省级优秀研学课程。
博物馆还与烟台市牟平区电视台共同创意拍摄了《中华五千年中医药文化探秘》10集系列节目;与烟台电视台《社会广角》和《烟台故事》节目合作拍摄了3期节目,向广大市民介绍博物馆和中医药的发展历史。同时,利用博物馆官网、公众号、微博、微信群、QQ群、新媒体平台等渠道,打造多媒体矩阵,进行全方位的中医药科普宣传,同时陆续向学习强国平台推出“馆藏撷珍”系列节目,持续扩大博物馆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馆际交流也是博物馆主动分享和推广自身建设和文化育人经验的重要途径,先后接待了山东省中医药博物馆、甘肃中医药博物馆的考察学习;参与了青岛浩博堂中医药博物馆、临朐县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与昆嵛山森林文化博物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联合进行学生培养等。
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弘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为宗旨,积极建设富有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以博物馆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为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育人模式,成功打造了中医药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于2018年荣获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建设计划重点项目之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并以文化品牌为依托,开展了“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搭建了国际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基地的对外交流平台,申请了中医药文化相关科研课题,建设了昆嵛山中药材资源特色展区和地方名医人文展区,开发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创意产品,提高了社会服务能力,扩大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形成了中医药特色明显的文化景观。
为了更好的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博物馆打破以往仅仅依靠自身力量,单纯培养讲解员的陈旧理念,基于博物馆服务教学、科普宣教、服务研学、社会交流和媒体宣传等基本工作任务,创新形成了“多元融合”的博物馆文化育人新理念。通过课程融合、工作融合、平台融合、媒体融合等多元项目的有机融合,针对性开展讲解培训、素质提升、实践锻炼、文创开发、馆际交流、媒体管理等系列培养,使博物馆服务日常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特殊育人作用。融合各种社会资源平台共同育人的理念,既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又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志愿服务实践能力,从而推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开发和提升。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