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货半世苦不识人一世苦一个人能否有大出息看这3点就够了

有胆识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行事果断,能果断决策。因此要博采众议,不主观武断,也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2600字,深度阅读需8分钟,受益终生|

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在识人、用人方面都很有成就,历来被后世称颂。
所谓“识人”就是知人,“用人”就是善任。
据《清史稿》记载,曾国藩“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一见辄品目其材,悉当”。
由此评价可知,说曾国藩是“识人用人皆有成”,一点也不为过。
其时左宗棠奏请朝廷下令全国大臣学习曾国藩的知人之明,单凭这一点, 也能想见曾国藩识人知人有多高明。
他的一双眼睛,具有无比的穿透力,就好比现在的 X 光,基本上任何人在他面前都会被一览无遗,尤其他经过实践总结的识人方法论,对后人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很多人都以为“识人用人”只是老板们关心的事情,其实并不是。
每个人都应该知道一些识人的方法,才知道应该远离什么人,深交什么人,跟什么人共事不会吃亏,以及追随什么人让自己变得更好。
那识人主要看什么?那些成功的人物又有什么素质?
根据曾国藩给我们留下的启示,就是着重看以下3个方面。
1
有无独立之志
曾国藩看人首先看什么呢?看这个人有没有独立之志,在大事上是否有自主判断力,能否独当一面。
而且不仅要能独当一面,还要能聚集众人的力量。
一个领导最要紧的不是自己在做事,而是要让跟自己的人都能好好做事,这点才是最关键的。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独立之志,一个很直观的方法是看他是否听话,怎么听话,以及听话听到什么程度。
我们中国人很有意思,一方面说“你听话 , 对你是不利的”,一方面又说“你不听话 , 对你是有害的”。
像这种话如果你听不懂,那最好就不要研究中国人的学问。
一个人如果太听话,就容易变成“奴才”。你对老板服服帖帖,老板一定把你当“奴才”。
所以经常有人很生气地跟我说,“我们老板怎么那么跋扈,好像我是他的奴才一样”。
我就对他说 :“谁叫你那么听话呢?”他说“那我就不听话”,可是不听话就叫叛逆,叛逆就要被除掉。
所以你自己一定要心中有数,有足够的判断力,能清楚把握其中的界限。
中国人是最懂得品质管理的人,其核心就是牢牢抓住上下限,然后由此就产生三个字,叫作“差不多”。
听话听到差不多,不听话不听到差不多,守规矩守到差不多。
中国人在这当中找出的一条路,就叫“不真不假”。
“我绝对不骗人,但是我经常不说实在话”,这是外国人根本弄不懂也弄不明白的道理。
如果曾国藩不守规矩,我们就不必学他,但是如果曾国藩太守规矩,他又很可能活不到 62 岁就死了。
有些时候如果你完全死守规矩,不懂得灵活变通,你就会无路可走,甚至只有死路一条。
除了看别人有无独立之志,自己也要有独立之志,特别是跟上级打交道的时候,主要不是服从不服从的问题,而是自己有没有能力坚持的问题。
我年轻的时候,跟老板说这个人有信用,老板说这个人没有信用。
可是我心里清楚老板不一定知道,所以我就告诉他,我去银行查过,这个人确实有信用。
老板还是说 :“啊,这不能完全信。”我就给他看打印出来的记录,最后他就相信我了。
你要让别人相信你,你首先得自己相信自己,自己有底气。
然后在这种信心下坚持,别人才可能最终被你说服,这样的人在职场势必更受青睐。
2
有无过人胆识
立好志之后,还要有胆识。
要能自己拿定主意,就必须有胆识,能因时、因地、因人、因事作出合理应变。
我们今天也会谈各种“识”,比如见识、胆识、知识、常识,其实和古人讲的不太一样。
古人所谓的“胆识”,包括了前面所有这些,它们合起来就是胆识,胆识是综合性的。
一个人如果没有其他这些“识”,是根本谈不上有胆识的。
没有知识,你敢有胆识吗?没有常识,你谈什么胆识?没有见识,你有胆识又有什么用?而且最终的考验也是“胆识”。
有胆识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行事果断,能果断决策。
因此要博采众议,不主观武断,也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现代人最大的毛病之一就是爱以自我为中心,动不动就说“我负责”。
你负什么责?你有什么能耐负责?你现在嘴上说说,到时候人就闪了,不管也不顾了,所以说这种话是没有用的。
一定要能“果敢决断,不草率、不鲁莽”。
曾国藩也曾经“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他 42 岁在家守母丧的时候,就曾经患得患失,不肯出来率领湘军,怕出来之后别人会骂他不孝,最后差点丧失机会,不过他会这样担心也难免,也属人之常情。
因此一个人不能太坚持自己,否则就叫“刚愎自用”,但是也不能太软弱,否则就是犹豫不定。
怎么把握好中间的度,取得平衡,就需要自己去悟、去体会。
所以一个人当然有必要考察时机,考察当时的形势,但是最要紧的还是要有判断力。
现代人的判断力是很差的,七判断八错。要想能准确判断,至少要做到“知己知彼”,方有可能“百战百胜”。
由此,想必大家也不难看出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自然是“识见”,也就是合理的应变力。
这也是一个人能否成就一番事业的关键因素之一。
3
有无持久恒心
第一,你要有意志。第二,你要有胆识。第三,你还要有恒。
什么叫“有 恒”?
就是要专心,要长期坚持,而不能有始无终、有头无尾,有头无尾是最糟糕的,但也是最常见的。
偶尔一次坚持,偶尔一次表现出应变力是很容易的,但是能长期这样做,却是非常困难的。
这一点可以说是把成功者与普通人区分开来的最大原因。
一个人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主要看他能坚持多久,在“恒”这个字上能做到几分。
曾国藩曾说:“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他曾立下誓言:不为圣贤,即为禽兽。
追随圣贤的第一步就是修身。他给自己定下日课12条,包括有读书、写字、静坐、写日记等。
曾国藩的日记并不复杂,基本是一天的流水账:做了什么,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
他会原原本本地将一切记录下来进行反思并批注,甚至还将日记拿给外人看,让人评点其言行。
如此写日记,对于成就曾国藩的特殊意义是什么?关键还是一个字:恒!
曾国藩一生推崇“有恒”,他在给弟弟们写信时也说:“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他从29岁起写日记,一直到临终前一天早晨,依然在写。
数十年如一日,记录了他从青年到生命终点的点点滴滴,承载了他自我监督、自我成长的圣贤之路。
所谓成功,就是长期努力实践、有恒奋斗的结果,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曾国藩被后人誉为“千古完人”,是封建王朝几千年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范。
立德、立功、立言,做到了古代文臣的极致,不仅一生官场常青,更是做到了封侯进爵,善始善终。
能做到如此,除了他的智慧,更多归功于他的识人用人的功力。
识人是一种能力,不识货,半世苦,不识人,一世苦。
阅人无数,不如识人有术!
曾国藩留给后人有许多智慧和方法,虽然我们不能复刻他的成功,但却可以借鉴学习。
以此增强自己的本事,提升自己的修为,成就成功的事业与人生。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137592675556950536"></script>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