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中国史:全家老小都是皇帝的家庭,阵容堪称“六位帝皇丸”了
编者按:
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全家老小都是皇帝,阵容堪称“六位帝皇丸”。唐小妹带你们捋一捋,你们猜猜他是谁?
爷爷:唐太宗李世民
爸爸:唐高宗李治
妈妈:女皇武则天
儿子:唐少帝李重茂
弟弟:唐睿宗李旦
侄子:唐玄宗李隆基
你们猜到了么?
——家国唐小妹
一、疏于治国 慵于齐家
唐中宗李显(656 年 -710 年),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 684 年 1 月 23 日— 684 年 2 月 27 日,705 年— 710 年在位)。 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七年,公元 710 年猝死,终年 55 岁,葬于定陵。 他一生两得立储、一次被废、 两次登基, 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两番登基的皇帝。
“显庆元年十一月乙丑,生于长安。 明年封周王,授洛州牧。仪凤二年,徙封英王,改名哲,授雍州牧。永隆元年,章怀太子废,其年立为皇太子。 ” 《旧唐书》对唐中宗的前半部人生用了短短的几十个字作了概述。
这是顺水顺风的前半部人生。 永隆元年( 680年),李显 24 岁,成为皇太子,实为春风得意,但在唐代那诸般复杂的权力漩涡中,未知祸福,只要看看他两个哥哥的命运,捏出来的就是一把冷汗。
李弘,唐高宗李治第五子,则天武后所生的长子, 显庆元年正月,皇太子李忠被废后,即为皇太子,时年 5 岁,而在上元二年薨于合璧宫之绮云殿,年仅 24 岁。 对于李弘的死因,传的最热闹的是武后“鸩杀”。
《新唐书》卷八十一《高宗诸子传·孝敬皇帝宏传》:“义阳、宣城二公主以母故幽掖廷,四十不嫁,宏闻胎恻,建请下降。 武后怒,即以当上卫士配之,由是失去爱。 ……上元二年,从幸合璧宫,遇鸩薨。 ”该书卷三《高宗本纪》:“上元二年四月,天后杀皇太子。 ”《旧唐书》和《资治通鉴》虽都未给予明确的定论,但似乎与武后有关。
李显的另一同胞哥哥李贤之死,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所载各异:
《旧唐书·章怀太子贤传》:“永淳二年( 683 年),迁于巴州。 文明元年,则天临朝,令左金吾将军丘神鰿以被外虞,神遂闭于别室,逼令自杀,年三十二。 ”
《新唐书·则天顺圣皇后本纪》:“光宅元年,杀庶人贤于巴州。 ”《章怀太子贤传》:“开耀元年,徙贤巴州,武后得政,诏左金吾将军神 检卫贤第,迫令自杀,年三十四。 ”
《资治通鉴》卷二 0 三:“光宅元年二月,武太后命左金将军丘神鰿赴巴州,以备外虞,其实风使之杀之……幽故太子贤于别室,逼令自杀。 ”
三书的共同点是武后派丘神鰿去巴州监管李贤,李贤死亡。两个同胞兄弟在母亲的威势下死亡了, 他们的下场对唐中宗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不得妄自猜测,
其实早在元隆元年,就已经是“天下大权,悉归中宫”,“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了。 权力欲望膨胀的武则天, 在控制政局的同时也完全控制了李显的下半部人生。 而自以为当上了皇帝的李显并未认识到这一点,他的自作主张使他从才坐了一个月的皇帝宝座上赶了下来。 不久,又被发配到房州(今湖北房县),后转到均州(今湖北均县),来年三月,又被转到房州,并在那一直待了整整 15 年。
15 年的时间内,李显一直处境险恶,怀着对武则天的恐惧,对归京遥遥无期感到绝望,据说在他流放的途中,他的小女儿出世了,然而他居然找不到一块可以保暖的被褥或衣物, 李显是脱下自己身上穿着的衣服包裹孩子的, 这女婴就取名为裹儿, 也就是未来的安乐公主。
这孩子的出生是在他生命中最凄凉的时候,比寻常百姓尚且不如,李裹儿的养育也就只能由他们夫妻勉力亲为。 夫妻俩因此都对这个小女儿百般宠爱, 也因此养成了裹儿安乐骄横的性格。 除了艰辛之外,最可怕的该是日夜等死的恐惧,在李显流放期间,弟弟李旦上表逊位,武则天走出帷幕,正式登上了帝位,李唐宗室子弟被杀戮的不可胜数。
李显整日胆战心惊,每当听说武则天派使臣前来,中宗就吓得想自杀。 《资治通鉴》记载:上(李显)在房陵与后同幽闭,备尝艰危,情爱甚笃。 上每闻敕使至,辄惶恐欲自杀,后止之曰:“祸福无常,宁失一死,何遽如是 ! ”上尝与后私誓曰:“异时幸复见天日,当惟卿所欲,不相禁御。 ”
这种非人的生活足以摧毁一个人顽强的求生意志,更不用说什么雄心壮志、理国治民的愿望了,也正是这段生涯造成了中宗复辟后的“荒政”行为和许多“秽德”。
二、中宗当权,放纵享乐,荒秽朝政
圣历元年( 698 ),武则天向房州发了一道诏书,称庐陵王有病,需要来神都治疗,这是一个假象,庐陵王并没有病。在王位的继承问题上,武则天终于作出了抉择,让自己的儿子为皇位继承人。 囚徒般的生活结束了,回到洛阳不久,李显就被立为太子。 不久,通过“神龙政变”,李显再次登上了帝位。
中宗开始了自己的帝王生涯。 与第一次不同的是,他不仅要面对仍然保留帝号的武则天及其武氏家族, 还要面对皇后韦氏的强悍擅权,更要应对极其复杂的朝廷政治局面。而中宗做了些什么呢 ?
《通鉴》记载:二月,己丑,上幸玄武门,与近臣观宫女拔河。 又命宫女为市肆,公卿为商旅,与之交易,因为忿争,言辞亵慢,上与后临观为乐。 丙申,监察御史崔琬对仗弹宗楚客、纪处讷潜通戎狄,受其货赂,致生边患。 故事,大臣被弹,俯偻趋出,立于朝堂待罪。 至是,楚客更愤怒作色,自陈忠鲠,为琬所诬。 上竟不穷问,命琬与楚客结为兄弟以和解之,时人谓之“和事天子”。
上数与近臣学士宴集,令各效伎艺以为乐。 工部尚书张锡舞《谈容娘》,将作大匠宗晋卿舞《浑脱》,左卫将军张洽舞《黄獐》,左金吾将军杜元谈诵《婆罗门咒》,中书舍人卢藏用效道士上章。 国子司业河东郭山恽独曰:“臣无所解,请歌古诗。 ”上许之。 山恽乃歌《鹿鸣》、《蟋蟀》。 明日,上赐山恽敕,嘉美其意,赐时服一袭。
景云元年春,正月,丙寅夜,中宗与韦后微行观灯于市里,又纵宫女数千人出游,多不归者。
心理学上有一名词或许能较好解释唐中宗的一系列行为,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补偿心理”。 长期以来遭受母亲压制,备尝流落之苦的中宗,在自己真正登上权力顶峰之时,加快地享受了世间的荣华富贵,而他似乎品味不高,只是流于民众生活的层次。
对韦后和安乐公主宠爱, 让这些身边的女人逐渐由宫帏走向前台,权力慢慢地转移:对武三思的信任,促使了武氏家族的复兴;对政事缺乏明锐,失去了忠实的朝臣甚至自己儿子的性命。中宗留给我们的似乎只有叹息。
先前的生活经历让唐中宗变得犹疑和怯懦, 在朝廷决策时显得犹豫不决。 其当政其间政治局势复杂多变,但唐中宗始终未能显现出大刀阔斧的魄力和动作。
对此,《新唐书》认为:“帝柔昏不断,又素畏太后,且欲悦安之,更言 [ 诸武 ] 攸暨、三思皆与去二张功,以折晖等,才降封一级。 ”可见,武则天对唐中宗的影响是深远的。
关于唐中宗的猝死,《通鉴》和《旧唐书》是这么描述的:
《通鉴》卷二 0 九:定州人郎岌上言:“韦后、宗楚客将为逆乱。 ”韦后白上,杖杀之。五月,丁卯,许州司兵参军偃师燕钦融复上言:“皇后淫乱,干预国政,宗族强盛;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图危宗社。”上召钦融面诘之。钦融顿首抗言,神色不挠;上默然。宗楚客矫制令飞骑扑杀之,投于殿庭石上,折颈而死,楚客大呼称快。 上虽不穷问,意颇怏怏不悦;由是韦后及其党始忧惧。
散骑常侍马秦客以医术,光禄少卿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入宫掖,得幸于韦后,恐事泄被诛;安乐公主欲韦后临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合谋,于饼餤中进毒。 六月,壬午,中宗崩于神龙殿。
《旧唐书》卷七:五月辛酉,秘书监、赐虢王邕改封汴王。乙丑,皇后请加嗣王三品。 丁卯,前州司兵参军燕钦融上书,言皇后干预国政,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等同危宗社。 帝怒,召钦融廷见,扑杀之。 时安乐公主志欲皇后临朝称制,而求立为皇太女,由是与后合谋进鸩。 六月壬午,帝遇毒,崩于神龙殿,年五十。
李显能够再次当上皇帝,与宗族势力的支持有很大影响。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在拥立中宗复位上有功。但却在中宗复位后,因构成对皇权的危险,被防范甚严。但是二人却是一种潜在的政治势力。
韦后毒杀中宗,立中宗幼子李重茂为帝,一手独揽大权时,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突然发动政变,诛杀了韦后及其党羽,并拥相王李旦为帝,从而阻止了女皇历史的重演。
在母亲威严下苟活的唐中宗最后既然死在了自己的妻儿手上,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总之,母亲的强势专权、遭贬被废的苦难经历影响着唐中宗的人格的发展 , 而唐中宗的既定人格又反过来影响了唐朝的一段历史, 进而成为了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段并不明媚的记忆。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