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 沿着“江海直达1”号轮的航迹,看舟山这十年,如何驶向“深蓝”!


2017年12月8日下午2时
浙江增洲造船有限公司1号船台上
一艘蓝体红底
名为“江海直达1”的散货船
迅速滑向身后的海面

谁能想到
这艘看起来与其他散货船
没多大区别的船
却是
我国建造的首艘江海直达船
这些年,
这艘船经历了什么?
发生了哪些故事?
一艘船见证一座城市发展。
让我们沿着这艘船的航迹,
从中梳理这十年
舟山海洋经济的发展轨迹。
01
>> 江海联运船的“远航故事” <<
舟山开阔的国际航道上,一艘艘货船汇聚,竞相驶往目的港……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江海联运在线”数据中心大屏上,铺展着一幅幅货畅其流的生动画卷。
舟山人戚文标是“江海直达1”号轮的现任船长。“现在舟山江海联运信息水平真是一流,而我们这艘船,水准更是一流,首航深入过长江、降桅过了南京长江大桥、直达马鞍山。”戚文标自豪地说。

“江海直达1”号轮
“江海直达1”号轮,长154米、宽24米、吃水9.1米、载重量2.2万吨,是我国建造的首艘江海直达船,具备“宜江”“适海”“先进”“经济”四大特点。
与传统海进江船舶相比,一条全新设计的折叠桅杆,让它成功穿过南京长江大桥,成为该桥有史以来通过的最大载重吨位的海轮。而扁平的船底,使其可在特定区域、特定航线顺利安全航行,中间无须减载、装卸。
方兢曾是“江海直达1”号轮的第二任船长,2018年至2019年在船上待了8个月,现在是浙江新一海海运有限公司经营业务部副部长。方兢说,“江海直达1”号轮有2万吨,但吃水仅9米,灵活度甚至跟5000吨级海船差不多,按舟山话说,这艘船是“叫得应”。
自2018年首航以来,“江海直达1”号轮已执行了226个航次,总航程65748海里,总运量480.19万吨。而这几年,随着“江海直达17”“江海直达19”“顺新801”“锦源融和”江海直达船相继投运,我市运力规模达到7.6万载重吨。预计到明年,江海联运船舶数量将达12艘,船队总运力18万载重吨。

02
>> 这十年,舟山海洋经济动力澎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这十年,舟山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认真践行“八八战略”,抢抓建设海洋强国、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等重大机遇,坚持以新区、自贸区等国家战略为引领,大力发展现代海洋产业,开辟了一片新蓝海。
这十年,海洋强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在这里叠加交汇,经略海洋先行示范区的舟山,攻坚克难,实干争先,认真践行之,不断奋斗之。
这十年,舟山海洋经济增加值从443亿元扩大到1159亿元,占GDP比重从64.2%提高到68%,成为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最高的地级市之一。
这十年,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舟山海洋产业迸发出无穷动力。

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李世浩 /摄
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高端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取得突破,高附加值装备修理业务不断拓展,4家船企跻身全球十大修船厂,修船份额占全国1/3以上。现代渔业做深做优全产业链,其中远洋渔业产量达67.6万吨,占全国比重达22%。
巨轮靠港 李世浩 /摄
世界一流强港,在此不断“成长”。货物吞吐量突破6亿吨,运力规模增至833万载重吨。水路货运企业、水运辅助企业、国际航运及辅助企业超600家,企业数量居全国沿海地级市首位。2021年,舟山港域实现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1.33亿吨,跃居中国油气吞吐量第一大港。
一艘艘船迎着朝阳扬帆起航,或像满载而归的船只返回港湾……正在建设中的东海实验室建筑整体外形设计,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今年5月初,东海实验室被正式纳入浙江省第三批省实验室,我市成为浙江省第4个拥有省实验室的地级市。
锚定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目标,建设高能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是舟山未来产业的重点孵化器,这也是舟山深耕东海、走向深海的又一次实践。

浙江海洋大学的师生正在进行实验。沈家迪 /摄
这十年,坚持海洋经济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舟山着力打造高能级产业平台,持续提升省级开发区(园区)能级,建成远洋渔业基地等若干特色产业基地和水产、螺杆等特色小微产业园区。同时,科学实施海域海岛开发,坚持“一岛一功能、多岛强功能”,持续深化金塘、六横等功能岛谋划建设,开展“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
嵊泗花鸟岛 图源:嵊泗旅游
铁路梦,舟山正走在实现的路上。随着甬舟铁路及甬舟高速复线加快建设,舟山连接海陆、贯通东部、辐射长江、面向世界的区位优势更加突显。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跳出舟山看舟山,面朝大海向海图强,舟山十年,其势已成!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