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故丛谈|鲁迅书信里的海婴

□周维强

鲁迅、许广平之子周海婴1929年9月27日在上海出生时,1881年9月25日生的鲁迅,虚龄49岁。中年得子,鲁迅的宠爱自不待言。鲁迅书信里,常有对海婴童趣童心的活灵活现的记述。其中最多的是在写给居住于北平的海婴的祖母、鲁迅的母亲鲁瑞的信里。

2021年11月19日,北京,为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逝世85周年,以“鲁迅的道路”为主题的“鲁迅生平陈列”于2021年10月19日在北京鲁迅博物馆正式亮相,518件文物展品和600余幅历史图片呈现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据CFP。

现在见到的海婴第一次出现在鲁迅写给母亲的信里的时间,是1932年3月30日。这封信里记录得还是比较简单,说海婴“现在胃口很好,人亦活泼,而更加顽皮,因无别个孩子同玩,所以只在大人身边吵嚷,令男不能安静。所说之话亦更多,大抵为绍兴话,且喜吃咸,如霉豆腐、盐菜之类”。这几句话大概可以说明鲁迅在家说绍兴话居多,所以海婴也跟着说绍兴话,饮食也随鲁迅口味偏绍兴菜。比较值得注意的是鲁迅特别说“人亦活泼,而更加顽皮”,说明鲁迅对孩子的天性的尊重,或者说可以见出鲁迅“儿童中心”的理念。

同年7月2日写给母亲的信里,鲁迅继续向老太太汇报她孙儿的行状:“他很喜欢玩耍,日前给他买了一套孩子玩的木匠家生,所以现在天天在敲钉,不过不久就要玩厌的。近来也常常领他公园去,因为在家里也实在闹得令人心烦。”叫名4岁、不足3岁,自然淘气,但鲁迅也没有遏制,而是带他到公园去宣泄他的无处挥发的剩余精力。

1933年7月11日的信也还是比较简单:“能讲之话很多,虽然有时要撒野,但也能听大人的话。”鲁迅也不是放任不管,也还是有所教的。但小孩和大人在一起多,“没有小朋友”,所以鲁迅就想“一到秋凉……送他到幼稚园去”。

同年12月19日的信里报告老太太“海婴仍不读书,专在家里捣乱,拆破玩具”,这是淘气的天性,“但比上半年懂事得多,且较为听话了”,说明鲁迅还是能够顺着孩子的天性予以引导。

1934年4月25日的信里说海婴“说话亦大进步,但仍不肯认字,终日大声叱咤,玩耍而已”。

同年5月4日的信说海婴“日见长大,每日要讲故事,脾气已与去年不同,有时亦懂道理,容易教训了”,这是在和往年的比较中写了海婴的成长,也可见鲁迅对孩子的细心和耐心。

同年5月29日的信里写道:“……海婴日见长大,自有主意,常出门外与一切人捣乱,不问大小,都去冲突,管束颇觉吃力耳。”孩子能够“自有主意”,主要是因为鲁迅没有无视孩子的意见,所以养成了孩子的“自有主意”,这是对孩子的独立个体的尊重。“管束颇觉吃力”,是因为鲁迅没想简单粗暴,所以就觉得管束起来吃力了。

同年6月13日的信写得比较长,也比较多细节:“海婴这几天不到外面去闹事了,他又到公园和乡下去。而且日见其长,但不胖,议论极多,在家时简直说个不歇。动物是不能给他玩的,他有时优待,有时则要虐待,寓中养着一匹老鼠,前几天他就用蜡烛将后脚烧坏了。”让孩子多亲近自然,既是发散他的剩余能量,也免得他“无差别”闹事;优待或虐待小动物,淘气,也是未始不含着好奇和探索的自发天性。接下来就说到了学校教育:“至于学校,则今年拟不给他去,因为四近实无好小学,有些是骗钱的,教员虽然打扮得很时髦,却无学问……”没有好的学校,暂且不去入学,“海婴虽说是六岁,但须到本年九月底,才是十足五岁,所以不如暂且任他玩着,待到足六岁时再看看”。没有好的学校,还没有到入学适龄,暂且先玩着,这是鲁迅对教育孩子的基本态度和办法。海婴的童心童趣得到大人的有力的呵护而能够烂漫而能够灿烂。

同年8月21日的信里说海婴“他每天大约七点钟起身,不肯睡午觉,直至夜八点钟,就没有静一静的时候。要吃东西,要买玩具,闹个不休。客来他要陪(其实是来吃东西的),小事也要管……”海婴在楼下闹得不能使鲁迅在楼上安心看书,但鲁迅信里也只是叹叹气“真是没有法子想”。鲁迅家里那时雇了一个“领海婴的”,虽然人比较固执,“但从不虐待小孩”,所以也就一直雇用着(见同年7月30日信)。不虐待孩子,这可以说是鲁迅对待孩子的一个基准线。海婴在鲁迅他们的悉心呵护下,得到自然的生长,7月30日的信里,鲁迅说海婴“他又要写信给母亲,令广平照钞,今亦附上,内有几句上海话,已在旁边注明”。得到自由生长的天性,好胜、好奇、好表现的童心也因此自由生长起来。

鲁迅给母亲的书信里几乎每次都会写到海婴的捣蛋顽皮,可笔下行文幽默,令我们读来觉得孩子有趣可爱,也令我们觉得鲁迅也是在孩子的顽皮捣蛋里感受到有趣可爱,比如1934年9月16日的信里说海婴“现在每天很忙,专门吵闹,以及管闲事”;1935年12月21日的信里说海婴“已认得一百多字,虽更加懂事,但也刁钻古怪起来了”;1936年1月8日的信里说“海婴是够活泼的了,他在家里每天总要闯一两场祸,阴历年底,幼稚园要放两礼拜假,家里的人都在发愁”。

鲁迅写给日本友人的信里,对海婴的淘气的叙述也让人感觉着鲁迅其实也是喜欢的。

1932年5月31日写给增田涉的信里有“海婴是连一件完整的玩具也没有的。他对玩具的理论,是‘看了拆掉’”这样的话,这简直有点儿“津津乐道”了。增田涉1931年曾来上海跟从鲁迅研究中国小说史,归国时鲁迅书赠自作诗:“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1933年7月11日写给日本歌人山本初枝的信里说“孩子也活泼地吵闹着”;同一天写给增田涉的信里说“但是那个‘中国哥哥’海婴小家伙却很淘气,虽然不哭,可是爱闹,值得感谢的是幸而不常在家”;同年9月29日写给山本初枝的信里说海婴“在家太闹,送进了幼稚园。但去了三四天,说先生不好,又不肯去。最近每天让他到野外去”;同年10月7日写给增田涉的信里说“海婴淘气得厉害,怕会闹家庭革命”;同年11月13日写给增田涉信里说“我对海婴这小家伙讨厌的吵闹领教够多了”;1934年2月12日写给增田涉的信里说“海婴很健康,但又非常捣蛋,在家时常有暴动之虑,真难办”;同年6月7日写给增田涉的信里说“那位‘海婴氏’颇为淘气,总是搅扰我的工作,上月起就把他当作敌人看待了”;同年7月30日写给山本初枝的信里说“我们的孩子也很淘气,仍是要吃的时候就来了,达到目的以后就出去玩,还发牢骚,说没有弟弟,太寂寞了,是个颇伟大的不平家”;同年8月7日写给增田涉的信里说“海婴这家伙却非常捣蛋,两三日前竟发表了颇为反动的宣言,说:‘这种爸爸,什么爸爸!’真难办”;1935年2月6日写给增田涉得信里说“但我这里的海婴男士,却是个怎么也不肯学习的懒汉,不读书,总爱模仿士兵。我以为让他看看残酷的战争影片,可以吓他一下,多少会安静下来,不料上星期带他看了以后,闹得更起劲了”;同年2月27日写给增田涉的信里说“海婴的顽皮颇有进步,最近看了电影,就想上非洲去,旅费已经积蓄了两角来钱”。这些有趣的叙述,也让我们觉得鲁迅是能观察细心,也能体会到童心童趣的生意盎然。

以上的引述里,有一个核心的词:活泼。我记得鲁迅的杂文里说中国的孩子少年老成,鲁迅1934年8曰20日发表在《新语林》第4期,后收入《且介亭杂文》一书里的《从孩子的照相说起》,有这样的话:“但中国一般的趋势,却只在向驯良之类——‘静’的一方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名之曰‘有趣’。活泼,健康,顽强,挺胸仰面……凡是属于‘动’的,那就未免有人摇头了……”这也是鲁迅为什么这么看重孩子的“活泼”的一个直接的解释。

鲁迅对海婴的人品道德也是有要求的。1934年10月20日鲁迅写给母亲的信里赞许海婴“良心也还好,好客,不小气”;同年10月30日的信里,鲁迅向母亲称道海婴“不小气,不势利,性质还总算好的”。这些个肯定,换一个角度看,也未尝不可视作鲁迅对孩子的品德的要求。

鲁迅1919年11月1日发表在《新青年》六卷六号上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批判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本位应在幼者,却反在长者;置重应在将来,却反在过去”,赞扬“欧美家庭,大抵以幼者弱者为本位”,倡导在父母与孩子的家庭伦理上“以孩子为本位”,首要“理解”孩子,其次做孩子的“指导者协商者”,而不是“命令者”,最后是“解放”孩子,“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上引书信,也可以说明鲁迅在海婴成长的过程中,实践了自己的思想。

鲁迅1936年1月21日写给母亲的信里说:“……他考了一个第一,好像小孩子也要摆阔,竟说来说去,附上一笺,上半是他自己写的,也说着这件事,今附上。他大约已认识了二百字,曾对男说,你如果字写不出来了,只要问我就是。”这真是生动可爱的童年趣事,鲁迅也体会到了,所以写进了家信里,报告给老太太;海婴写的信,也附在一起给老太太看。

鲁迅1932年6月28日写给增田涉的信里说:“这里家中都健康,只海婴患了阿米巴赤痢,注射了十四次,现在好了,又在淘气。我为这孩子颇忙,如果对父母能够这样,就可上二十五孝了。”鲁迅1932年11月7日写给山本初枝的信里写道:“近来我几乎终年为孩子奔忙,但既已生下,就要抚育。换言之,这是报应,也就无怨言了。”鲁迅是一位开明的父亲,20世纪中国的一个难得的明白人。“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是鲁迅的诗句,也未尝不可视作鲁迅自我的一个写照。海婴有一个好父亲。好父亲呵护了海婴快乐幸福的童年。海婴的灿烂童心和烂漫童趣也给鲁迅带来了生命成长的无限快慰。

可惜鲁迅1936年10月19日就过早病逝了,这一年海婴才叫名8岁。

2022年10月10日,杭州西溪寓所

作者简介:周维强,编审。著有《蓟门黄昏:元史随笔》《书林意境》《扫雪斋主人:钱玄同传》《太白之风:陈望道传》《尚未远去的背影:教育文化名人与杭州》《史思与文心》《若有所思》《学林旧闻》《最忆是杭州》《古诗十九首评注》《笔下云烟:沈尹默先生题签往事》等。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