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火红的乡村|南安市占石村:当革命老区乘上“文化旅游”快车

前言|
百年峥嵘,记载着信念之坚,激荡着英雄之气。红色,是浴血拼搏的颜色,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颜色,更是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曲折历程和奋斗精神的颜色。我国大部分红色资源如革命活动场所、革命遗址、红色历史人物的家乡等,都分布在农村地区。
福建省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类型丰富、数量众多、影响深远。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邓小平、陈云、彭德怀、陈毅、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福建留下光辉的足迹。一条条闪耀红色光辉的线路,织就了八闽大地上的“红色版图”。
火红的乡村,火红的血脉。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精选多个有故事的福建红色乡村,开启一场初心如磐逐梦行,感受火红乡村的红火日子。
占石村位于南安市西北角,是革命老区基点村,也是开国上将叶飞的故乡。该村至今保留着叶飞故居,总占地面积750平方米 ,建筑面积330平方米 ,是两进五间张典型闽南古建筑。山村中的这个小村特有的“红色文化”基因加上2021年被评为金牌旅游村,村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事业,为老区村带来了新活力。
叶飞(1914—1994年),原名叶启亨,泉州南安市人,出生于菲律宾吕宋岛的一个华侨家庭。他5岁随父回到祖国,14岁加入共青团后便开始了革命战斗生涯,并于193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到闽东领导创建闽东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每个来占石村的游客,都要来叶飞故居打卡。这栋建筑背靠金刚山,故居建于清中晚期,为闽南传统民居建筑。1919年至1928年,叶飞回国后在此居住,并接受早期革命思想教育。叶飞故居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叶飞故居
故居已经开辟为陈列馆,建筑坐南朝北,东西长约24米,南北宽约17米。叶飞故居为砖石木构造,建筑布局二落五开间带东护厝,主厝为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灰瓦屋面。与闽南普通民居一样,装饰简洁朴素,墙裙块石砌筑,土墙白灰粉刷,在青山翠树的映衬下,显得气势不凡。
故居主厝中轴线上自北往南依次为门厅、天井、大厅。下落大门作“凹寿”式,面阔五间,进深七檩,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青瓦屋面。进大门后即为门厅,门厅左右两侧为次间、稍间。上落、下落中为天井,天井呈长方形,鹅卵石铺设。天井两侧为厢房,面阔进深各一间,燕尾脊,脊角上翘。踏上石阶即为上落,面阔五间,进深九檩,前廊后轩,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青瓦屋面。上落明间为大厅,左右为次间、稍间。主厝东侧连护厝,卷棚顶,后部为二层阁楼。主厝、护厝前为砖埕,呈长方形。

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位于叶飞故居的前方
叶飞将军逝世后,为了缅怀将军的丰功伟绩,宣传将军的革命精神,在泉州、南安市委、市政府重视下,在叶飞故居建革命史迹陈列馆,并把陈列馆建成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
陈列馆先后到北京、苏北、福州、厦门、闽东等叶飞将军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收集了 300 多件珍贵照片、文物和资料。南安市还特地从党建经费中拨款塑叶飞汉白玉半身雕像。

长满铜锈的子弹头,曾在叶飞将军身体里遗留了66年
叶飞故居内设有 “叶飞将军图片展”,由六个单元组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体现了叶飞一生的大体经历。大厅中,有一座闽南花岗石雕刻的叶飞同志半身像。大厅两侧有叶飞与毛泽东、朱德、邓小平、陈毅、叶剑英、李先念、彭真、万里、习仲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工作照。
目前,占石村还保留有中共金淘工委会、占石农民夜校旧址、红二军游击队队部、叶忠烈士故居、叶老洗烈士故居、红军洞、红军埔等众多红色革命遗址。这些遗址都成为红线旅游线路上的景点。

青年党员干部在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前重温入党誓词
每逢节假日,来占石村走访叶飞故居的人络绎不绝,一年不下5万人次。通过旅游带动,当地人均收入已超过1万元。目前,村里还有村民开办农家乐,还有一些村民办起了民宿,纷纷吃上了“旅游饭”。
来源:闽声文化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