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大家都记错的原因找到了
近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争论冲上了热搜。很多网友坚称早年学习时,课本上写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可是,主要课本出版社人教社回应称,自1961 年收录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课文以来,历套教材文章都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更有网友查证,包括四库全书刻本《孟子集注》(宋·朱熹)、明代刻本《孟子注疏解经》(汉·赵岐)等,均为“是人”。
左为《孟子集注》,右为《孟子注疏》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记错了?
上海网络辟谣求证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有几个原因:
首先,有部分教材或教辅书确实出现过“斯人”字样。例如,有网友晒出了北京出版社2019年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武汉大学出版社《大学语文》中,都曾出现过“斯人”。
其次,不少公开渠道都存在“斯人”版本。例如,在部分输入法的自动联想功能中,出现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在部分电视剧、网剧,以及各种短视频中,也出现了“斯人”。潜移默化中,部分网友坚信“学到的就是‘斯人’”。
最后,“是人”“斯人”之争很可能是“曼德拉效应(The Mandela Effect)”。
“曼德拉效应”是心理学的一个名词,指大众对历史的集体记忆与史实不符。其来源于 2013 年南非总统曼德拉去世时,许多人表示在自己的记忆中,曼德拉早已在 20 世纪 80 年代离世。所以当 他去世的新闻发布时,很多人发现自己记错了。
为什么会出现“曼德拉效应”?从现有科研成果看,心理学家和科学家们并没有找到根本原因,但已有的成果验证了这一效应,以及可能引发的原因。
例如,2021 年发表在国外《心理科学》学术期刊的研究论文《视觉曼德拉效应——人们共享特定错误记忆的证据》( Prasad, D., & Bainbridge, W. A. (2021). The Visual Mandela Effect as evidence for shared and specific false memories across people. Psychological Science.)用实验的方式证明并解释了曼德拉效应的存在。
这项研究由一系列实验组成。研究者证明了相似的图片会引起曼德拉效应。在实验中,参与者即使看到过正确图片,也会很确信地选择错误的图片,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错误的图片。
研究者总结,曼德拉效应不太可能只用单一的原因来解释,其中一种解释是人们所接收的信息本身就存在一些容易搞混或忽略的细节。这些细节变成了大脑中的认知与事实之间的信息差。人们用大脑中已有的信息来填补信息差,最终导致了曼德拉效应。
回到“是人”和“斯人”的问题上。可以发现,很可能是输入法、网络信息中的差错等,混淆了人们的认知和记忆。
要注意的是,“曼德拉效应”是一种集体记忆偏差,不是个体记忆偏差。如果只是个人记错了,并不是“曼德拉效应”。不过,“曼德拉效应”也不罕见,在“斯人”“是人”争议之前,已有很多类似的讨论。
典型案例之一是歌曲《爱我中华》的歌词,到底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还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澄清,因为《爱我中华》的词谱中明确写着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出自另一首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两首不同的歌曲
在古诗文方面,也有不少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相类似,容易引发集体记忆偏差。
例如,到底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还是“直教人生死相许”?回答这个问题同样不难。原句出自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辞》一词。每个词牌都有严格的格律规定。“摸鱼儿”这一词牌共116字,虽有114字、117字等变体,但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辞》为正体116字,第三句按格律为6字。所以,“直叫人生死相许”是误记。
部分网友记错,或与影视剧、网络文学的误传有关。在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为情所困的李莫愁常常会引用此句。原文中,李莫愁出场是“忽听得远处飘来一阵轻柔的女子歌声,相隔虽远,但歌声吐字清亮,清清楚楚听得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并无差错。但在部分影视作品及网友改编的短视频中,不难看到“直教人生死相许”的错误表述,容易引发“曼德拉效应”。
金庸原文
还有,“乐府双璧”之一《木兰辞》最后一句,根据《乐府诗集》(宋·郭茂倩)、《古诗源》(清·沈德潜),均为“安能辨我是雄雌”。可有人觉得是“安能辨我是雌雄”。这是因为在现代汉语中,更常见的是“雌雄”这一次序,从而出现误记。
来源:作者:任翀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