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琪—我和我的大伯父
我的大伯父张光润,1927年3月18日生,1947年2月参加革命。在中国人民解放军9纵26师76团担任战场卫生员等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孟良崮、潍县、济南、淮海等战役,在战斗中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在淮海战役中负重伤,终生身上多处都留有国民党的炮弹残片,解放以后被评为三等甲级伤残军人。

我的大伯父张光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大伯父所在部队编入华东区铁路警备司令部,从敌人手里接管了济南铁路局,从此一直在铁路局公安部门从事刑事科学技术工作到离休,先后担任济南铁路公安技术组长、刑警队副队长、技术科长、工程师、山东省刑事科学技术学会理事等职。1988年因工作需要延迟一年离休,2010年2月25日逝世,享年83岁。

我大伯父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留影,他文武双全,弹琴也是高手
我大伯父1956年初回莱阳时,给我拍下了人生第一张照片。

当时我不满6个月
上世纪50年代末我大伯父给我和弟弟拍摄了这张照片。

我和我文宪弟弟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大伯父给我和两个弟弟拍下了这张照片。

我和文宪、文力弟弟合影
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大伯父在莱阳老宅院子里给我拍摄了这张照片。

我的少年时代
1975年3月我随26军宣传队到济南参加济南军区文艺汇演,我大伯父在济南铁路分局门前给我拍摄了这张照片。

这是我当兵入伍后的第一张照片
1976年我到济南参加济南军区“曲艺调演”,我大伯父在他的工作室,给我留下了这张照片。

21岁的我
1976年我随解放军“总政慰问团”去山西大同演出时,在部队给我大伯父买了一瓶“汾酒”、一瓶“竹叶青”酒,我大伯父真高兴,好几次和我说“酒真好喝”。

我大伯父在他家里给我和文宪、文力弟弟拍摄的合影照片
1977年1月我正式调到济南工作,大伯父家就是我在济南的家,在不出发的情况下,我每个周日都会去我大伯父家。我“前卫歌舞团”的战友也有不少人去过我大伯父家,有时也在家里吃饭。

我大伯父给我拍摄的照片
我大伯父也越来越多地在思想上、生活上处处指导帮助我。
我大伯父看我东西逐渐多了没地方放,就用自行车驮了一个大纸箱子给我,纸箱子很大也挺厚实(我不知道原来是装啥的),我用了好几年,战友们都笑谈文琪也有了“樟木箱子”。

我大伯父送给我一个类似的“纸箱子”
1978年3月我在“前卫”提升为部队23级干部,团里分给我一张上海牌21钻“手表票”,我大伯父说“你刚提干也没有多少钱,上海手表我买吧,我把我带的北京牌手表送给你,也算是对你在部队进步的奖励”,这样我就有了人生第一块手表。

我大伯父送给我一块《北京牌》半新手表
1979年我大伯父送给我一个“高档皮夹子”,我身上的零钱就有地方放了,这个钱包我使用了很多年,至今作为我个人“文物”保留着。

我大伯父送我的“皮夹子”
1980年我开始“谈对象”时,是我大伯父给我“把关掌眼”拿主意,帮我了解情况。我结婚以后我大伯父和我岳父成了“亲家”,俩人很有共同语言,每年互相走动好多次。

我大伯父给我奶奶、我和弟弟妹妹拍摄的照片
我大伯父离休以后我也经常去看望他,每次见面都是说家乡、聊部队、说时局、谈工作、回忆我奶奶,他总是拿出好烟给我抽一支。我和他感觉有说不完的话题。

我大伯父给我拍摄的弹琴照片
1995年在张洪起(时任莱阳文化局长)、吕明玉等主编的《莱阳游子》一书中,我和我大伯父二人双双名列其中。

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梨香游子》

《梨乡游子》书中我大伯父简介

《梨乡游子》中我的简介
1998年我和我大伯父一起,又共同载入“莱阳地方志”,成为莱阳古今杰出人物之一。

莱阳地方志《莱阳古今杰出人物》

我和我大伯父分别在250、251页
从我调到济南工作生活,到我大伯父逝世的三十多年时间里,我和我大伯父情同父子,感情深厚。

我一家三口给我伯父和大妈敬杯酒
现在我大伯父的骨灰和我岳父的骨灰共同安放在济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俩人同处一室上下楼,我每次去英雄山烈士陵园,都是同时为两位先辈扫墓。有时我不去,我爱人一家人也是同时为我大伯父扫墓。
永远怀念和我大伯父一起时的日子!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