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11:都是装糊涂的高手

三家分晋之后,王侯将相的流水传承就开始了。


赵襄子有五个儿子,但是都没有被立为继承人,而是立了赵浣为继承人。赵浣是代成君的儿子,伯鲁的孙子,也就是襄子的侄孙子。


之前说过,赵简子的大儿子是伯鲁,小儿子才是赵襄子无恤,在诸侯纷争之时,简子废长立幼,这是需要勇气的,要安抚长子一方的不满。


现在,赵简子要立继承人,又被迫立了伯鲁那一支的后代,真是被迫啊,从几个点就能看出来:


第一,赵襄子在位时间长达51年,这么长的时间按说早就把内部各派系的实体都搞定了才对,可以参考后来司马师传位给弟弟司马昭,但是司马昭并未传回去,虽然司马师的儿子司马攸也是司马昭过继过去的。


再后来赵匡胤传给赵光义,但是赵光义也没传回去。后来传回去不过是歪打正着。


第二,赵襄子可是有赫赫战功的,灭了智瑶,这在当时可是威震天下的战绩,立国之战。


第三,伯鲁的儿子已经死了,赵浣是他孙子,还不大,而赵襄子有五个儿子,并非无子。


威望大,在位时间长,而且自己子嗣众多,大哥只有长孙在世,居然赵襄子要立大哥的长孙为继承人,可见伯鲁娘家的影响有多大。


襄子薨,赵献子上位,就是伯鲁的孙子赵浣,但是襄子的儿子赵嘉把赵浣赶跑了,自立为王,这就是赵桓子。


又过了一年,赵国人说赵襄子确定的继位人是赵浣,并非赵嘉,于是又合伙把赵嘉赶跑了,迎立了赵献子。


其实赵国这个大位的争夺战说法也多,里面的问题也多,究竟是不是赵襄子的意思,也说不清楚了,反正最后又是伯鲁那一支上位了。


赵国经历了简子和襄子两个牛人之后,后面的路就平了,闷头搞搞发展,其实说是闷头搞发展也是客套话,因为之前打仗元气大伤,只能装孙子,在赵献子之后,他儿子赵籍被封为前文所述的赵烈侯,赵国正式成为诸侯国。


再到后面赵武侯,没啥作为,想和魏国合伙伐中山国,结果魏国自己单干了,想找魏国借兵伐韩国,魏国不借,后面伐齐没占多少便宜,伐卫国得两小城,两次伐魏都是失败告终。


至《资治通鉴》卷一结束,都没啥好说的,确实没啥好说的,因为这一卷后半部分都被魏国抢走了风头。


魏文侯,你听这名字,历史上能能冠上“文”这个谥号的君王,那可都是不简单的,比如说汉文帝刘恒,魏文帝曹丕,隋文帝杨坚,唐文帝李世民,明文帝朱棣,这些可都是大牛皇帝。


所以说魏斯能称文侯,那说明他是个牛人,这个牛人也确实牛,文治武功,把魏国推上中原强国的地位。


首先拜卜子夏和田子方为师,每次过大名人段干木家门口都要下车拜望,一开始段干木不理他,后来被他的诚意感动,为魏文侯效力,连段干木都屈身侍奉魏文侯,其他地方的人听说,更是觉得文侯是个礼贤下士的人。


其实说礼贤下士,无非就是厚待他们,厚待的意思不就是多让利,所以《大学》里说: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就是这么个道理。


有一天,魏文侯和大臣正在饮酒,场面很热烈,有穿肠毒药的美酒,有刮骨钢刀的美色,还有琴瑟和弦,顺便来点文采,怎么能不开心。


此时天忽然下起雨来,魏文侯腾地起身,命人准备好车架,要出门,群臣不清楚为何,故而问之:“大王今天和臣等饮酒正欢,又恰逢外面大雨,为何要出去?”


魏文侯说:“我和虞人约好了要去打猎,虽然现在下雨,我们饮酒正开心,但是我不能因此而舍弃和虞人的约定。”于是出门,要亲自告诉虞人,因为大雨停止狩猎。


我估计魏文侯离开大厅之后,所有大臣都是交口称赞,夸他是个重信守诺的好君王,这也是魏文侯要的效果。


君王如何取信于人,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特别是在那个还没有儒家道德约束的年代。后来商鞅要变法,不也是首先用城门立木的办法来获得民众信任嘛。


对于战国时期的人来说,一直处在各势力角力,不断平衡,不断斗争的过程。国家社稷就好像一艘在长江激流中快速漂移的小船,所以最厉害的舵手,就是要确保这艘小船又不能撞到两边的堤坝峭壁,又要快点航行。


韩国要讨伐赵国,找魏文侯借兵,他不借,说赵国是他兄弟之邦,不能伐;赵国找他借兵伐韩,他也不借,还是同样的话。一开始二人不知道,都对魏文侯很愤怒,后来知道了,都夸他仁义,尊他当三晋的大哥。


他派兵伐中山国,攻克之后分封给了他的儿子魏击,后来问臣下如何看待他,臣下说他是仁君,任座却说:“你把中山国打下来,不封给弟弟,而是封给儿子,不算仁君。”


这话说的就是怪,封给自己的儿子才是天经地义嘛,任座却说是要封给文侯的弟弟,这显然就是另外一个派系的。


文侯很愤怒,任座就赶紧下殿想走人,文侯又问翟璜,答曰:“只有仁君才有敢于直言的臣子,所以您啦,就是仁君没错啦。”


文侯一听,哈哈大笑,觉得有道理,于是又让翟璜把任座追回来,还下殿给他赔礼道歉。


你看看,这文侯真是高手,装糊涂的高手,既能团结外部韩赵,也能团结内部各派势力。




文侯和田子方一起听音乐,然后说左边的音高了,田子方就笑他,文侯问他为什么笑,田子方就说:“我听说如果君王懂音律,那就不懂乐官,如果懂乐官,那就不懂音律,现在您这么懂音律,恐怕会疏于对官员的管理。”


你听听,田子方这是什么狗屁的逻辑,懂技术的人就不会辨别好的技术总监,懂销售的人就挑选不出好的销售人才,懂财务的人不知道那个财务总监更好?其实田子方的意思是您是董事长,就别插手我们这一亩三分地了。


文侯也就只能苦涩地说到:“你说得对。”心里估计在暗想:我多了解一些东西还有错了。


这装糊涂不光是文侯这样,大臣也是这样。


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夏,姓卜,就是前文说的那个,如果看过《论语》,应该对这人有印象,在《论语》里出现多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子夏有个弟子叫李克,又叫李悝,也是魏文侯的师傅。


有一天,文侯问他:“先生啊,你以前说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我要任命一个相国,要么是魏成,要么是翟璜,您说我应该任命哪个?”


李克谦虚地说:“哎呀,我这位置低,还是不要在这种大事上给您出谋划策了。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


魏文侯说:“先生临事勿让。你就别打马虎眼了,有话就直说。”


李克说:“您要判断一个人,就看他和谁在一起就知道了。”


魏文侯说:“谢谢先生,我知道了。”


你看看这个李克,看似说了什么,好像又什么都没说,真是一个装糊涂的高手。


李克出来,翟璜就把他拉到墙角问他:“你推荐的谁?”


李克说:“当然是魏成咯。”


翟璜说:“你丫怎么不推荐我?吴起是我推荐的,打下了秦国的西河,西门豹是我推荐的,把邺城治理好了,还顺便杀了巫婆进了后代小学课本,乐羊是我推荐的,打下了中山国,我又推荐了你去守中山国,太子没老师,我又推荐了屈侯鲋,看看我多会用人,怎么不如魏成了?”


李克说:“我也没直接说推荐魏成,但是我推断主公肯定选他。”


翟璜说:“为何?”


李克说:“瞧你平日是个聪明人,怎么这时候是个糊涂蛋呢?朝廷文臣武将都是你推荐的,要是还让你当相国,你觉得主公能睡得着吗?我估计主公问我,也就是意思意思,你抢到相位的那天,估计就是你人头落地的那天。”


翟璜惊到,思考一会说道:“嘿,对呀,我怎么这么糊涂,先生您说的对,对不住您嘞,刚才冒犯了。”


大国,强国,有厉害的君王,臣子当然也比较厉害,很多事情一点就通了。


经常有人和我说社会关系复杂,办公室政治,各种暗算斗争,让人精疲力竭,我有时候会建议他们去看看历史,你这点斗争都算啥啊,要是穿越到从战国到清朝这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你还没看明白的时候就已经身首异处了。


现在的各种穿越剧很喜欢把古代人想成是傻白甜,啧啧,就说这《资治通鉴》第一卷里面的这些内容,真能看明白赵襄子和魏文侯这些行为背后逻辑的人占比有多少呢,所以现代人真穿越回去,连一个书吏都难以胜任。


堂堂三晋大哥,对各色人等唯唯诺诺,这可不是类似《琅琊榜》那种电视能理解的。


本文由 荆棘读书 原创创作,请关注公众号“荆棘读书”

举报
评论 0